众创空间需要回归商业本质
2017-03-23陈海砚
陈海砚
方兴未艾的双创大潮,催生了雨后春笋般的众创空间。而在资本寒冬与实体经济下滑双重压力下,众创空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历程。
度尽劫波兄弟在。经过寒冬洗礼、经历转型或关停并转的众创空间,在2017春天到来时,能否涅槃重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现金流不好的众创空间,坚持还是关停并转?
现金流不好,是几乎大多数众创空间的现状。投入产出比不如意是众创空间投资者与运营者心头最大的隐忧。
众创空间的商业盈利模式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些众创空间存在“没有清晰的定位(二房东)、盈利模式单一(收房租、拿补贴)、运营服务滞后或缺失”等问题,且同质化现象突出。
代理注册、二房东模式是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这种老的被称为众创空间1.0版本的运营方式太传统了,已经被证明无以为继。
一些简单的创业服务也证明不可持续。给创业者做点讲座、帮着撰写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太多太多亮点。创业大街已经有专事代理注册及商业计划书撰写的机构关张转型。
政府补贴是盈利点嗎?不可否认,政府补贴是很多众多众创空间最初的动力,很多众创空间不遗余力去争取这笔补贴,补贴会减轻一部分运营成本。我在包括北上广深、天津及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合作调研,发现早期很多众创空间创始人都津津乐道如何争取政府支持、那个委办局有哪些政策可以申请哪些补贴。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不善于公关或草创期的众创空间得不到政府补贴,一些机构高高在上不会主动下来调研,更让这些众创空间雪上加霜。
构建创业生态链、提供财务顾问及投融资对接服务被认为是众创空间最高版本。但财务顾问成功率低、周期长也让众创空间的盈利让人着急。现金流不好的众创空间,靠资本支持还是关停并转?
众创空间回归商业本质
政府鼓励支持下的众创空间有公益的成分,但实际还是门生意。
开门做生意,笑迎八方客。这是每个开门经商的生意人愿望当中的场景。作为朝阳产业的众创空间未来潜能巨大,只是在盈利模式方面,要学会自我突破创新。
软实力的缺失制约了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其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何提升软实力、打造完善的创业生态圈,如何实现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垂直化,成为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
一位众创空间投资人认为,众创空间应该多学习科创中心,与高校、研究院等保持密切联系。“我现在投资的众创空间会参股到一些公司里面,随着这些公司的盈利,我们会有分红,这是众创空间盈利的一部分。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自己去创造新的价值,做技术与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让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能够更为有效地找到变现方法”。
天使空间的转型方法是,在全国各地建立“轻资产”天使空间地方站渠道网络,链接国内更多的创业成功的实业家,创建创业投资社群与跨媒体平台,让创业家与投资家在生态圈内自由“勾兑”。在这圈层里,企业的品牌需求、创业家投资家的教育需求、投融资需求都涌现出来了,包括企业家正在进行的各类项目如特色小镇建设等商机,所以天使空间在企业品牌公关服务、投资人培训游学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等方面开始实现了现金流的回报,同时保证有长线目标不至于短视。
更好地活下去,是众创空间2017年的“小目标”,泡沫散去、洗牌换血、融资回暖、实现盈利,众创空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