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工程与工匠精神
2017-03-23刘卓军
刘卓军
实施精准工程与弘扬工匠精神的实质是更有针对性、更认真地做好相关工作,是实现创新、提升质量的根本需要。众多领域都厉行创新、各行各业都追求质量,这种风气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时尚。然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则非常难能可贵。以工匠精神推进精准工程可以而且已经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级。
可以很具体地谈论精准工程,如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精准营销等。但从更高层面更宽视角上看,精准工程可以上升到一般方法和一般理念。核心内容是,做事情需要方向明晰、目标明确、计划科学、资源适当、措施可靠、方式可控、進度合理、落实有力、督察严格、沟通及时、反馈有效、总结入档。精准工程的根本要求不在“最好”而在“恰好”,因为“投入-产出比”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认真做事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重要保证。近来全社会时常通过生动感人的人物事例和事迹感受、欣赏和赞美着工匠精神。更深刻地看,工匠精神是一种力量和态度。工匠精神不是一两个人的精神而应是团队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态度影响成败、力量决定结果和效果。
去年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前行的目标。这些目标需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来实现,需要动员社会的积极力量、配置社会的综合资源来推进。
社会发展是最复杂的工程,十三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几上几下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设计,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将有力支撑“四个全面”总体目标的实现。其中提到的创新,内涵上已经扩展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而且这种全面创新需要贯穿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显然,这样的认识对科技创新既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在,全社会已经意识到:创新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成果必须全社会共享。因此,自然而且必然要提出正视和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和知晓所面对的形势:我们目前尚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
延展考虑下去,企业的发展、产品的提供、市场的开拓,围绕脱贫任务也可以聚焦出许多问题,发掘出很多机会。根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所描述的2016年全球取得的10大技术突破,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百度公司在强大的语音识别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但凡技术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取得突破,不可能脱离坚持精准工程的理念和体现工匠精神的态度。
中国目前有7亿左右的智能手机用户,相当多的人已经开始忽略或少用触摸屏来进行信息输入,更多地是通过发声、通过语音来进行操作。这些功能特征和技术特征必然会方便更广大的使用汉字的中国用户。完全可以联想到:语音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促进智能手机更多更快地走入贫困人群,为人口脱贫、人口素质提高做出直接的贡献。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会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神经元网络技术,也会对这些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
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但会看到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语音来使用智能手机,也会看到人们通过语音使用更多的设备。实现这些,再一次需要精准工程的方式和工匠精神的态度。技术、产品、市场总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努力做得更好: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