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邯郸知味

2017-03-23冯新生

中关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栏板魏征古桥

冯新生

距北京不远的“成语之都”——邯郸,除了市区内的回车巷、学步桥、黄粱梦……所属周边县市的娲皇宫、响堂石窟、古武当山等,还有少为人知、保留完好的广府古城、杨氏太极发源地、弘济桥,连同品相清鲜、背景感人的邯郸醋芹……春初,不妨踏着泥香,探访一番。

扼腕永年

年少时,曾沐着晨光、站在湖畔,感受翻阅古书的快感,了解诸多成语的出处。记得当时,似乎看到“胡服骑射”奔跃而来,毛遂自荐侃侃而谈;完璧归赵惊喜一瞬,一枕黄粱感悟之刻……感谢上苍,让我人到中年,成为中国最权威旅游新闻媒体的记者。于是,被称为“中国成语之都”的邯郸,多次成为我采写深度报道之地。

孟春,首场雨,飘落在邯郸市所属的永年县。由此,春秋时期便矗立于斯的广府古城,多了些清润感。我没有在城上驻足,因为,护城河畔,一位拳脚颇见功力的老人吸引了我。

护城河外侧,连接一片20余平方公里的水域。当地人称为“永年洼”。年过八旬的老人,一招一式,是纯正的“杨氏太极”。但见耄耋老人面如灿霞、目光清澈、声音洪亮。与之攀谈中,似乎觉得,有一股无形力量在体内涌动。生于斯、长于斯的“杨氏太极”创始人杨露禅,其业绩,我早已久仰。以大开大合、绵柔化解刚猛且不失舒张之美的拳法,而今在多种太极拳中流传最广,早已走向世界。于是,应老人邀请,迈入杨大师故居追溯了一番。

临别,老人轻叹说,当今大多习武者,目的在于登台演示,注重姿态、简捷,谁肯潜心深悟、以拳修己?一如大多在广府古城之上,只顾摆拍、发图,少有人钩沉史话的游人!

黄昏,我站在永年县的古桥——弘济桥上,似乎又听到一声声轻叹。

如果把旅游当作赶集、或是一眼扫过。眼前这座与赵州桥齐名的古桥,的确没有抢眼之处。青石砌筑、拱券如虹,单孔双敞肩石拱桥,在大多人眼中,似乎并不陌生。

然而,倘若你用心灵与之沟通,便发现有动人心魄之处。

我平心静气,端详着“他”那精美的“纹身”:大券券脸内,深雕龙凤、飞马、怪兽;两端小券刻有缠枝花木,桥面两侧,方形望柱顶端上,刻有雄狮、灵猴、蜜桃、石榴等图。古桥30余块栏板上,刻有虎、鹿、麒麟、花卉以及民间典故。每幅石刻精致生动、呼之欲出,历经千年沧桑,几乎没有漫漶之感。我在其中一块栏板前停下来,看着栏板的画面百思不得其解:一只调皮的猴子,用竹竿捅着马蜂窝。不知是何寓意?

带团上桥的导游小姐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微笑着指点迷津:“那幅画有‘节节封侯(猴)的意思。”接着,导游小姐用自古流传的顺口溜,把古桥石雕艺术一一道出:“七个狮子八个猴,中间一个‘地牤牛三十四块石栏板,刻有九桃十石榴。”

我一方面为古人能用28个字便简明、朴实、顺口且生动地罗列古桥雕饰而喝彩,一方面又产生疑问,她道出的动物与植物都显而易见,只有这“地牤牛”不知藏在何处。导游小姐又是嫣然一笑,引我来到桥体的一块肩石前,对着当年石匠精心雕琢的一个“曲孔”用力一吹,竟发出哞哞的牛叫声。此时,恰好远方飘来悠扬牧笛声。倏忽间,六朝散淡扑面而来。

我正暗自称奇,不想导游和游客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脚下。“先生,您脚下踏着数千万年前的远古化石。”女导游这次笑的有些诡异。

我惊讶地移开脚,低头细看,几条形态各异的爬虫,在我刚刚踏过的黄褐色的桥石里,似乎在酣眠。它们的躯体是透明的,体内的骨骼清晰可见。它们什么时候钻入桥石内的,又是什么时候,在睡梦中与石料融为一体、继而伴着古桥叹息、河流吟唱,度过无数春秋的?

我遗憾地看到,很多人只粗粗浏览了一下,便谈笑风生而过。速拍、速发朋友圈,是当务之急。那些沉眠的爬虫倘若有感知,情何以堪?

那天,我久久难以入眠。翻开近年有关弘济桥的报道,终于眼前一亮:社科院地理所的专家经过史料分析、当地考察,已有初步解释。这是古生代奥陶纪时期的角石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究竟是多少千万年前的形成的,现在仍在研究。

然而,当下,司空见惯的游览过程,大多是一看而过,很多人不愿解析文物古迹,又有谁来唤醒N个千万年之前的睡虫?

老街醋芹

谈及数千年前的赵国国都——邯郸,我的一位文友便对游感直言不讳,说在城里转来转去,一直没找到那绵延了7000余年的磁山文脉。这不难理解。曾繁盛一时的文化遗存,往往会随着时代演变不可避免地大量散失,而新设置的历史景观,又少了些新旧文脉的精妙对接,由此,极易引发游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如此种种,也难怪一些过客,不想在“成语典故之乡”长时间停留。那位文友谈及邯郸之旅,认为缺少视觉冲击力,留给游人的印象总是淡若秋云。

而我却不以为然。我多次饶有兴味地在邯郸散游,尽管每次都在源于战国掌故、却以明代建筑留存的学步桥上惋叹;尽管每每在面目全非、复制特征明显的武灵丛台前徘徊怅惘,但我却执拗地以为,邯郸古城毕竟是古城,即便是古韵遥遥、遗踪难觅,也可以凭追思逸闻、品赏地方特产去细细追味。

我多次去邯郸,总爱请接待方给我留出一餐时间,在街头一家老店用晚餐。每次都会点一盘西芹炒百合,一碗香米饭。店主好记性,每次见我坐下,都会微笑着为我端一杯茶,然后吩咐下去:“西芹里面淋点儿醋,百合选整齐些的!”

面对这“一清二白”的普通饭菜,我常会想到出生在邯郸的一位古代贤相,他性情率直,一生清白,在吃饭时,酷爱芹菜加醋的特殊味道。故此,在一次为他专设的御宴上,这位平日被朝野视为“铁面无情”的一品大员,也在吃相上露出与普通人无二的贪食本性。

他就是曾向唐太宗大呼“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郑国公魏征。

魏征,本为太子李建成部下的臣子。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毅然杀了李建成,而对魏征这位忠良非但不杀,还封以高官。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在朝堂上从不乖巧行事,常因维护国家利益犯上直谏,有时竟然让李世民有些难堪。一日,世民问侍臣:“用何良策可使这位整日板着脸的人眉开眼笑、暴露其缺点?”

众臣说,闻说魏征有吃醋芹的嗜好,每咀嚼时,都喜不自胜甚至得意忘形。

于是,李世民便与魏征共进晚餐。席间,当然摆了魏征一向喜好的三大盘醋芹。平素表情十分严肃的魏征,见此笑容满面,一口气把醋芹吃个精光。

餐后,李世民表情严肃地对魏征说:“你常说自己无任何贪爱,从不怕别人投其所好,并且一向板着脸训人,可今日看你吃醋芹那副眉飞色舞的样子,当作何解释?”

魏征听罢,满面通红,赶忙起身谢罪。醋芹一菜,由此广为人知、其做法一直传到今日。

为此,我翻阅了《新唐书·魏征传》和《龙城录》,墨香册页之间,真的把这件事描述得精彩生动。由此,我也请教了精研食典的学者。老人家告诉我,当年的醋芹,就是将鲜芹菜洗净沥干入罐,加盐封盖腌制,待自然发酵后取出,淋上高汤即可食用。而今,魏征的故鄉——邯郸馆陶县的芹菜长势依然良好、驰名在外。可惜的是,用鲜芹做的菜花样繁多,只是这道能引发人深思的醋芹做法,却很难见到了。

醋汁与芹菜是常见之物。但一般人不知晓,当醋液融入焯熟的芹菜后,一种回味悠长的滋味便显现出来。追根寻源,竟然引出一段“人无尽美、物有奇效”的历史记载。

我只顾漫无边际地畅想,盘中的西芹百合已基本告罄。热心的店主人笑着又端来一盘,说这菜不值钱,赠送的。我的脸顿时热了起来。不知刚才边吃边想的食相是否比魏征还滑稽?

猜你喜欢

栏板魏征古桥
基于日照辐射的施工期间混凝土外栏板温度作用效应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自卸车后栏板自动翻转机构的设计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