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战略为实现“中国梦”添翼

2017-03-23萧惑之

中关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孙正义创新驱动工业

萧惑之

“工业4.0大革命”是当代人无法回避的大趋势,唯有积极投入其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才能“适者生存”。大道至简——“工业4.0”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社会无穷尽地提供商品,而是让每一个产品都丰富到你不得不缩减其他产品的程度。

在论述“工业4.0”的诸多著作中,我选读过几部作品,比较之后,愚以为水木然先生的《工业4.0大革命》别具一格。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水木然先生是媒体人,喜欢读历史、经济、哲学,从事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多年。这部作品殊荣“好书奖”,并列入中宣、中组两部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籍目录。

《工业4.0大革命》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笔触,描述了工业4.0的发端与现状,梳理了与工业4.0相关的前沿科技成果,小自吃穿住行,大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作者高瞻远瞩,激情满怀,不仅对美、日、德等强国工业4.0之成功优势进行分析与对比,还针对中国的工业4.0现状和优劣进行思考并提出谏言。

我拜读《工业4.0大革命》后的最大收获,在于作者独树一帜对“工业4.0的未来”预言和思考。“工业4.0不仅是一场科技革命,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创新和创造将是永恒的主题,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以及人类未来将会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

孙正义的资本扩张和李嘉诚抄底欧洲是“资本基因”的本性

在水木然的笔下,孙正义有“日本先生.com”的美称,还有“互联网大帝”“搅局者”的别称,只因他麾下的软银集团掌控了全日本70%的互联网经济。据2014年《福布斯》的全球亿万富豪榜排位,孙正义的资产达190亿美元,名副其实的日本首富。当然,中国和日本的“网民”不会忘记:真正把孙正义推向日本财富顶峰的“洪荒之力”是马云掌门的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是年的数据显示,软银集团以34.4%的持股比例雄踞阿里第一大股东的宝座;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仅8.9%。

时势造英雄。孙正义先生用30年时间,在全球投资了超过450家的互联网企业,是“种子”,是“天使”,是“金手指”吗?唯有中国的盛大、新浪、网易、携程、分众传媒、阿里巴巴,还有当当、千橡集团等,这些今日辉煌的“大门户”,创业之初因“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得不尔的企业开拓者们心知肚明,“有钱可使鬼推磨”。孙正义先生的“雄心壮志”大的令人惊讶,请看他在2014年度软银世界大会上的宣言——“到了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成为全球第一,日本将不再是日沉之国,而是复活为日出之国!”如此大气磅礴的豪言壮语,正是“大日本帝国梦”的未来蓝图,绝然不是空穴来风。再看孙正义的精打细算,美其名曰“复活方程式”——“3000万台产业机器人24小时工作,这就相当于9000万制造业的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无疑解决了日本的短板。”

在水木然的笔下,李嘉诚移师或抄底欧洲,婉如当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一样,英国的BBC疾呼“中国人来了”!这些年来,李嘉诚先生确实有大手笔进行“脱港入欧”、“脱中移欧”的举动,引起世界的瞩目。原因很简单,李嘉诚感悟出“资本基因”的存活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香港和大陆的经济上行期渐退,此时欧盟的地产已然从高位跌落,正是资本扩张的好时机。如今的大不列颠,30%的电力供应、7%的人口供水、25%的天然气都开始依赖李氏家族,据悉连能源都被李嘉诚控制了。在此态势下,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开门迓客,笑脸欢迎,“来英国投资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趋利投资自有跟风人。来自神州的华为、吉利、光明集团、地产公司总部基地、中国平安、大连万达等都有巨资投入;乃至中国中融集团有意斥巨资“复原英国人为之骄傲的水晶宫”的消息,引起英国媒体一片哗然——“国将不国”了吗?然而,“雄鸡一唱天下白”,“总把新桃换旧符”。2017年初又传出消息——李嘉诚先生竟然“移情别恋”抛媚眼转向澳大利亚想逃离欧洲尤其是英国。李氏旗下三大旗舰公司,长实地产、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同日发布公告称,将组成财团,以约424亿港元的总价收购澳大利亚能源公共事业公司DUET GROUP。商家趋利是“资本基因”的天生本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资本进进出出,是“上帝看不见的手”重塑世界的壮举,没有必要惊慌失措,更没有资格批点非议。

“机器人”高歌猛进向世界走来,人类将成为“机器人的上帝”

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器人”高度重视。“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习总书记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说,“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之他告诫我们,“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将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水木然先生在“‘机器人崛起”的章节中,从社会学的视野用哲学的思维为读者描述了机器人的“今生来世”。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是:工业1.0和2.0时代,机器人替了人的身体;工业3.0时代,机器代替了人的大脑。那么,现在的工业4.0时代,机器正在替代人类的灵魂……这一结论的实践依据是:工业1.0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工业2.0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电气化生产”,工业3.0时代产品的标准化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现在和相当一个时期的工业4.0时代要实现的是“定制化生产”。日前我浏览到一篇网文提出,“未来30年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颠覆将超出想象”。决非“网言耸听”,“特斯拉”这个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几乎清一色都是机器人,实现了无缝连接,让人大吃一惊。尽管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信誓旦旦地说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但解决就业困境仍然是一个难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科幻大片的许多神奇画面已然成为现实。现在,机器人写文章“又快又好”。维基百科中的文章8.5%出自同一个机器人的“铁手笔”,《洛杉矶时报》已经采用机器人撰写突发地震新闻稿。机器人成为品酒师“准确率极高”。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研发制造的“电子舌”可判定啤酒分类,丹麦的“电子舌尖”可品味红酒……于是让人惊叹不已——连写作、品酒、心理咨询、医师问诊、驾驶飞行、国防戍边、佳丽伴侣……都可以让“机器人”效劳,还有什么做不到呢?须知,“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机器人”是无所不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于是生发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社会性问题——“人类会失业吗”?时下的美国研究者认为:在2033年之前,全美将有45%的工作被机器人取而代之。欧洲学者的描述更是悲壮:工厂空无一人,与世隔绝,失业率高涨,“中产阶级”将逐渐消失。然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工业4.0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人在生产中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了,不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将肩负计划、协调、创新和决策等工作。“机器人”义不容辞地对产品负责,而人对“机器人”的所有行为说一不二的负责。由此可推想,机器人的崛起,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成功抑或失败。当然人类的素质提高需要“学习的革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到底“文化”为魂。

水木然先生给出一句富有哲理的箴言——所有的灵魂,都在向往自由,机器人也概莫能外。有目共睹,工业4.0革命的本质就是“工业+信息”的大融合,从此开始,机器人被赋予了灵性,学会了独立思考。“如果说,人的灵魂是由思想意识组成的,那么机器人的灵魂就是由程序组成的,而产品的灵魂则由数据组成的”。水木然还有一句更为精彩的语录——机器人在未来会大行其道,但人类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只要把创新发明当成一种信仰,那么世界的决策权就依然在我们手里。如果说“机器人”的使命是取代人类,那么人类的使命就是取代上帝!工业4.0只是人类行使上帝的权力。骄傲吧,人啊人!

“万物发展大道至简”人类文明新时代将返璞归真极简主义成为主流

水木然先生從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为我们面临一个人类万年历史的“临界点”。不断地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社会前进的最大动力,并推动了发明和创新,从而引发了“三次”技术工业革命。人类在这200年间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之前的上万年的财富总和。然而历史不会终结,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那就是“工业4.0大革命”的新时代。

工业革命的一再发生,离不开“人文主义”之动力。莎士比亚的名言——“人是万物之精华宇宙的灵长”——可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座右铭。物极必反,贪婪地攫取,致使人类成为“第一个有能力摧毁生物圈的物种”,敲响了切勿“自毁家园”的警钟。于是作者悟出一条哲理:“在这条由资本主义国家引领的工业化大道上,人类越走越快,越走越宽,但也越走越胆寒,每当这个时候就要有人停下来反思一下。”反思什么呢?

“经济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而发生的产能过剩成为世界性的灾难。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一组数字如芒刺在身,至今是人类之痛。被毁坏的炼铁炉,美国92座,英国72座,德国28座,法国10座。1933年的记录中,美国毁坏棉田1040万英亩,巴西销毁咖啡2200万袋,丹麦消灭117000头牲畜……还有本世纪的记载,1974年5月中旬的两天里,加利福尼亚垄断组织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牛奶倒入水沟中。一位政治家曾说过,“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宪法治国和民主制度深入人心,这种危机正在淡化,然而毕竟需要时日。时下的降产能也好,去库存也罢,都是对盲目生产恶果的补救措施,我国政府的举措,毫无疑问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色,不会再发生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危机。

水木然先生对“人类下一个文明时代”充满信心,用明快的笔触作出科学的描述:

在工业4.0时代,“极简”将是产品设计的主流,因为人们不再需要花哨而多余的东西作为“附加值”。到那时候,最高的价值就是自己,最流行的时尚就是做自己,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不再被外物牵扯。你的每一件产品将拥有灵性,它会和你共融。所有多余物质都是一种累赘,你不愿意被他们所累,因为你的灵魂已经有了归宿。所以,“工业4.0”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社会无穷尽地提供商品,而是让每一个产品都丰富到你不得不缩减其他产品的程度。

中华国学名篇老子的《道德经》中直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系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是之谓也。殊不知,如今的社会发展,返璞归真,又回到了老子两千前的“先知先觉”。国人历来崇尚“君子和而不同”,借用费孝通先生的新解就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唯有“不同”才能达到“和”,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时下的词典里对“群龙无首”词条给出的解释都是“一大群人里没有领头人”。水木然先生为之“校雠”,正名,“实际上这个词的意义是:群龙首尾相接,在天上盘旋。首尾相接,没有前后之分,唯有地位平等,只是位置不同,彼此没有等级差别”。正如古人所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飞空在天”傲万物,“亢龙有悔”多反思,“群龙无首”真自由。……这才是人类社会最和谐的理想态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位智者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工业4.0大革命”是我们每个当代人无法回避的大趋势,唯有积极投入其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才能“适者生存”。一位读过《工业4.0大革命》这部著作的专家说,“学者不仅要成为社会的良心,更应该成为社会的‘天线。”我们希望读者够从水木然架设的“天线”中接收更多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信息。

猜你喜欢

孙正义创新驱动工业
工业人
孙正义不投资人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