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的雕塑之光《生命》

2017-03-23尹世昌

中关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螺旋海淀区中关村

尹世昌

《生命》雕塑以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生命》就与中关村密不可分了,《生命》就是中关村,中关村就是《生命》。

在中关村看到满目高楼大厦、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你一定会发现黄庄路口那座屹立在鲜花草坪中的外形奇特、熠熠发光的现代雕塑——《生命——献给新技术开拓者》。它是中关村的形象代表和特征,是海淀区独特的人文景观。

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所内,以陈春先、纪世瀛、柳传志、王洪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以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为主的高新科技界的能人志士,率先叩开了科技创新的大门,奏响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最强音。几年间,逐渐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而改变了中关村和海淀的面貌。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的名声、影响和人气儿,就像插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海淀、越过北京,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关村不再是默默无闻的自然村落,也不再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关村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发了全国的科技创新创业热潮,成为北京和全国人民的骄傲。

在这方炙手可热的土地上,建立一座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物,迫不及待地提上了日程。时任海淀区副区长的赵知敬,既通晓规划、设计,又是城建方面的行家里手。他豪情满怀地亲自深入调研并勘查选址,到科研单位求索,了解最新最先进科学动态,提出了中关村雕塑应彰显高瞻远瞩和不断开拓向上的精神,具有时代感、独特性,艺术地与试验区的创业环境相匹配。经发动,不少群众献计献策,先后收到了不少优秀图稿和建议。其中双螺旋生物链的设计因其新颖独特尤为吸引大家眼球。要知道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二十世纪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也是近60年来的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赵知敬副区长很快从科学家手中得到一个巴掌大小的DNA空间结构小模型,他如获至宝,将其摆放在办公桌上。有一次,学院路街道杨玉萍书记去他办公室,见此物很惊奇,便询问区长此系何物?他兴致勃勃地说:“这是生命科学的模型,是新世纪的创新成果,与中关村精神相得益彰,即将制成雕塑立在中关村、黄庄、海淀镇三岔口之地……”

不久,具体任务落在海淀区文化文物局及“海淀老头建筑队”身上。刘锡雄、张树伟等领导及美工师何冠群负责再设计及前期筹划,“老头队”负责施工。他们一面向专家学习探讨,一面搜集有关资料,怀着一种“中关村精神”,去尝试从没有做过的新事物,我曾与老何一起工作过,也去现场参观过他们的工地,想不到患有高血压的何工亲自上阵,与工人们一起打拼,夜以继日精雕细琢,最终塑就了这个新事物——《生命》雕塑。

1992年的春末夏初,正值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一座高9.9米,通体银白双螺旋弯曲向上的雕塑,竖立在黄庄路口,花岗石基座镌刻着《生命——献给新技术开拓者》字样,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海淀区人民政府。从“双螺旋”诞生那天起,不仅吸引过往行人注目观赏,广大媒体也纷纷拍照报道。“双螺旋”成了一件闻名全市乃至全国的标志物。最有意思的是,中关村老人亲切地将雕塑戏称为“大麻花”。

自海淀区核心地点——黄庄中心环岛矗立起第一座大型“生命”雕塑以来,便成为人们关注中关村的话题。它不仅向广大群众传播先进科学,普及双螺旋遗传密码知识,也引起各界的评论。在一次征询意见会上,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家孙贤陵提出:建议将DNA的空间结构符号——“遗传”和“发育”两方面的“工作”拧在一起,使之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

一件雕塑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原来的版本用钢管支撑、钢筋焊接及其涂料等工艺显然已落后,需要运用新的方案和技术塑造新版《生命》雕塑。最后议定由驻中关村的北京长城钛金公司及其总经理王殿儒负责承建,作为1996年国庆礼物, 无偿地献给中关村。当10月1日国庆佳节的前夕,一座高9.9米、重5吨、金黄色的镀钛不锈钢雕塑《生命》,以生物遗传基因(DNA)的螺旋向上直指苍穹,再次屹立原地。周围的鲜花和草坪早早地期盼它的到来。人们奔走相告,驻足欣赏。众多宣传媒体纷纷报道。此为《生命》雕塑第二版。

2009年迎来建国60周年,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立20周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批复海淀园建设核心区第一年,中关村西区从此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特殊区域。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新地标成了全国创业的策源地,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云集于此。在形成中关村西区广场过程中,人们再次聚焦《生命》雕塑。已有16年历史的双螺旋雕塑,永远向上盘旋,不断赋予《生命》新的涵意。时任海淀区副区长的穆鹏表示:《生命》象征着中关村生生不息的精神,孕育创新的生命更加顽强。在规划有序、环境优美的中关村西区广场内应有它一席之地。为此,经过论证,决定将原雕塑拆迁到中关村西区东南角重塑,外观和颜色保持不变,基座为四方形,黑色大理石貼面,正面雕刻着金色的“生命LIFE”字样,材质用镀钛不锈钢,双螺旋部分高度10.13米。白天,金碧辉煌;夜晚,灯光通明与周围的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美仑美奂、五彩缤纷,为中关村西区增添了一大景观,增强了中关村积极向上的势头和你追我赶的寓意。这是2009年《生命》雕塑第三版。

2015年中关村迎来新机遇,举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中国首届双创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中关村大街主会场及分会场同步启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双创”活动开始了。中关村开唱了,中关村又热闹上了!更让人们惊喜的是,作为中关村的标志性雕塑《生命》,于10月10日“双创”大会之前,更加光彩夺目地重塑在黄庄路口。它被四面鲜花草坪簇拥着,在阳光下靓丽动人。另外在它东西马路两侧各立一方不大的大理石标牌,上面刻有214个字,内容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文字如下:

“雕塑‘生命于1992年设立,代表着中关村不断向上、勇攀高峰、科学发展的轨迹,盘旋上升的双螺旋造型阐述了中关村创新精神的生生不息,创新的生命更加顽强。2015年在全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生命雕塑进行了重塑。重塑保持了双螺旋的造型、寓意创新之源远流长,世界在变,而中关村创新永恒。重塑后的‘生命屹立在中关村大街,预示着具有创新创业历史传承的中关村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把握时代脉搏,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迈进,再造辉煌。”

这就是2015年《生命》雕塑第四版,用中关村老人的话:“大麻花儿又回来了!”

现在两个《生命》雕塑(相距约200米)遥遥相对共放异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命》雕塑以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激发情感并给人们以美的陶冶和力量的鼓舞。完全做到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生命》就与中关村密不可分了,《生命》就是中关村,中关村就是《生命》。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开发试验区(1992-1996);从打通“白颐路”到名副其实的“中关村大街”(1996-2008);从建立中关村西区到全力打造文化首善之区(2008-2015),从“双创”到“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中关村离不开《生命》,《生命》离不开中关村。

在这里,我衷心赞叹每一位为《生命》雕塑付出心血和倾其全力的人们,无论是专家、领导,还是工人、公务员,在塑造《生命》过程中,无例外地塑造了自我。也向每一位用智慧和创新,诠释《生命》精神的中关村人致敬!你们把《生命》打造成精神力量,也把自己塑成为精兵强将。

《生命》雕塑永远是中关村的自豪和骄傲。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文化文物局原副局长)

猜你喜欢

双螺旋海淀区中关村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马尔斯克双螺旋瞭望塔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蝴蝶鱼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