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推广旱作节水种植技术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23李红英
李红英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西部,总耕地29.5万亩,旱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9.5%,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旱作农业县,农业主导产业以粮、果、菜为主。全县年均降水量653毫米,且降水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降水量357毫米,占年度降水量的54.8%。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较少,造成严重的冬春干旱,直接影响到粮经作物的种植效益,因此推广以蓄水、保水技术为核心的旱作节水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千阳农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千阳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旱作节水种植技术
1. 蓄水技术
①机械深松技术 (即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深松技术是利用机械化工程技术,充分打破耕地犁底层,提高土壤水分入渗率,将天然降水存于耕地土壤,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水分蒸发,使作物在不同需水期获得充足的水分供给。机械深松技术可有效地蓄积雨水和雪水,而传统耕作法,由于耕层浅,只有13~22厘米,犁底透水性差,雨水不能很快进入耕层,形成径流而流失。通过深松可使雨水和雪水下渗,并保存在0~150厘米土层中,形成伏雨、冬雪春用、旱用,可有效实现天旱地不旱,确保播种墒情。据测定,深松比不深松的地块在0~100厘米土层中可多蓄35~52毫米的水分,0~20厘米深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条件增加2.34%~7.18%,且土壤渗水速率提高5~10倍,可在1小时内接纳300~600毫米的降水而不形成径流。
②集雨补灌技术。
集雨补灌技术是利用集雨窖系统,将地表径流收集起来,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遇到干旱,运用各种节水措施,如滴灌、微灌先进行补充灌溉,增强抗旱的主动性,不但能提高雨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而且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集雨窖系统由集水场、引水沟、沉沙池和集雨窖四部分组成。修建时,选择有一定面积的山坡、道路或庭院建集水场,就近建集雨窖,距窖2~3米建沉沙池,在集水场的下方、沉沙池与水窖之间建引水沟,并在窖口建井台,井台一般高出地面0.3~0.5米,井台上安装井盖或引水提水设备,为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有限的补充浇灌。
一个20~30米3的集雨窖,如果存蓄约20米3的雨水,配合天然降雨,可以补灌0.05公顷的作物。在玉米生长期出现伏旱时,集雨补灌可使玉米产量由原来的每公顷750千克增加到6000千克;西瓜膨大期进行补灌,每公顷产量可达34 500千克。
2. 保水技术
①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旱作农业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保水技术。千阳县主要以平垄覆膜为主,不做垄畦,采用膜侧播种机完成(即覆盖地膜、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地膜覆盖可提高春季地温2~4℃,延长农作物适播期10~15天,农作物一个生长季节每亩减少100~150米3水分蒸发量,近地面作物行间反射光增加50%~70%,可提高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加快土壤养分的转化与供给,有利于作物生长。
②机械沟播技术。
机械沟播技术,是一项适用于山区丘陵旱地,亩产低而不稳的增产增收措施。该技术是利用垄溝播种机,形成高垄深沟,实现了豁干种湿,借墒保苗,水分不易蒸发且易聚集天然降水,调节地温,改善田间小气候,达到作物一播全苗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 投资大,效益低
机械深松技术除了配置深松机外,还须配备4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牵引,机械投资大;集雨补灌技术建窖及其配套设施费用高;地膜覆盖虽然增产效果显著,但地膜昂贵、投资大,效益不佳,农民接受的积极性不高。
2. 重保水,轻蓄水
在千阳县种植春玉米,大力推行地膜覆盖、膜侧垄沟种植和机械沟播技术,但对去冬深耕深松,耙耱保墒技术落实得很少,因而造成播前土壤耕层墒情过差,使地膜覆盖及机械沟播技术不能正常实施,导致播种期推迟,使旱作保水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 财力投资不足
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若要产生稳定的收入,需要保持最基本的、必需的再生产投入。开展旱作节水种植技术,需要增加蓄水设备、农机具、农膜等投入,完全靠农民投入或自筹远远不够。
4. 旱作节水种植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机械深松、地膜覆盖和机械沟播等旱作节水种植技术在旱塬地示范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效益,但对旱坡地不完全适应,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使旱作节水种植技术适用于更多的旱地。
三、发展对策
1. 争取项目,提高农民积极性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从县情出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利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农民自筹一点,以解决旱作节水种植技术投资问题,使旱作节水种植技术真正落实到农民的生产任务中去,为农业增产增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重保水,更需要重蓄水
对自然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的千阳县旱作农业来说,蓄水技术才是旱作节水技术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蓄水技术,有效地蓄住自然降水量,才能充分发挥保水技术的作用,反之,蓄水技术达不到要求,土壤含水量太低,保水技术也就很难达到效果。也就是说,在旱塬区只有做好机械深松和集雨补灌技术,增加土壤含水量,建立土壤水库,才能使地膜覆盖和机械沟播技术的作用得以展示。
3. 实施蓄水工程,最大限度地蓄住“天上水”
以坡地改梯田为核心的旱坡地改良及保墒技术,把坡改梯与生土熟化、深耕保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是保持水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千阳山区和旱塬,大力推行坡改梯及沿沟修建小水库或池塘,蓄住7、8、9三个月的大量降水,以缓解10月至翌年3月中旬的冬春干旱。
4. 合理施肥,以肥调水
千阳县冬春干旱,施肥方法直接影响土壤墒情和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率,改春施肥为秋施肥,增施有机肥,一般可增加土壤蓄水9%~10%,玉米产量可提高20%以上。具体方法:一是以底肥为主。有机肥、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施用,氮肥80%~90%做底肥施用,其余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追肥。二是秋施底肥。结合最后一次秋耕将底肥施入,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三是施用优质有机肥。农家肥每亩施用量2500千克以上,同时推广无土草堆肥和秸秆垫圈肥。四是重施磷肥。五是夏季小麦收获后,种植短季绿肥或经济绿肥。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宝平路87号千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邮编: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