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方法及其途径
2017-03-23宁盼
宁盼
摘 要: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大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动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在需要做好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更需要实现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和法律知识的补充,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具备法律素质也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具备的。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经济形态的出现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社会中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也需要社会的建设者能够遵守法律。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培养他们的法律素质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因此,如何做好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就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和探讨。本文将重点研究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養;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55 — 03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研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社会法制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当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的课程知识,对于相关法律知识法律素质学习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对于大学生而言,法律素质是引导和影响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他们在未来的成长和学习中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无论是在社会中工作还是生活,具备法律素质和法律知识,都是一个人立足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
(一)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
所谓的法律素质其实就是就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对国民素质的重要反映。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提高全面法律素质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把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应当予以贯彻落实。但当前人们对法律素质的内涵认识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法律素质指的是社会主体在接受一定的法制教育和环境影响之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逐渐形成的个体在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性,其中包括了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律信仰、法践行能力。有的学者认为,法律素质指的是人们通过对法律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使其在头脑中深思熟虑、融合贯通而后内化形成的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和法律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这两种不同对法律素质的定义,虽然在表述上不同,但实质上其内容是相同的。
而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大学生法律素质其实是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法律认知、法律信仰、法律思维以及法律分析判断能力。因此,作为公民中人才群体的大学生理应有更高的法律素质,为此就需要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其形成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尊重并保障人权、法律权威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理念
高校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故而,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展法律教学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价值、理想的集合,是指导、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想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并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合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二、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在不断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需要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贡献的力量也随着他们参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影响着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能力,影响着他们的各种活动。无论是专业知识储备,职业道德素质还是法律素质,这些都是影响一名大学生社会行为能力,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能够更好规范大学生的自身行为,让大学生能够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行为的法律规范程度。在法制化的社会中,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需要更加严谨的法制化发展制度来规范。并且法律素质是从主观意识上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一种规范,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水平高,就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守法能力和守法意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思想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工作的角度来讲,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中,对于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能力。大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会在方方面面接触到各种法律行为,从自身成长的环境,学习的环境以及工作的环境中,大学生与法律的结缘和受到法律的影响都是普遍存在的。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活动,往往让人忽视自身行为与法律的关系,但是一旦自身行为超出了法律规范的界限和要求,法律红线对于人的影响就非常突出的展现出来。大学生是具备独立行为意识的社会个体,在这个社会的发展中,大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自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他们自身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如何,关系着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对他们自身行为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需要对自身的行为能力负责,同时,也需要不断在新的领域中探索,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的主观素质能力进行培养。
三、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作为当代社会精英部分的大学生,基本来说都懂得一些法律知识,甚至还有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其法律知识更为丰富和专业。但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法律意识较强,能够正确应用法律手段,行使自身权利,积极履行义务,且会极力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而一旦遇到问题时会最先利用法律途径来进行解决。第二,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了解法律法规,但因为收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司法腐败等问题,对法律产生了一定无解,导致知法犯法,误解了法律。第三,思想简单、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易丧失理智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并不考虑法律法规的及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来看,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在高校开设法律课程,大部分学生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质,并能真正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当前我国高校必修的法律课本为《法律基础》,其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其课时安排较少,加之本身内容的庞杂繁多,导致其成为了《法学概论》的缩写本。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抓不住重点,只能“蜻蜓点水”般面面俱到,匆匆带过;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法律知识认识不足。二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司法腐败等现实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认为即便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我国也难以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法律当前更多的是限制守法人的行为,对于一些违法者来说却是无用的。第三,当前的《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传播法律知识的普法课,更是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确立学生法律信仰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被当作简单的普法课,教师知识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忽略了学生对法律信仰的培养。
四、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分析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角度来看,还是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讲,完善的法律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成长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具体分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法律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
目前在高校教学中,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学和培养主要渗透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中,而这一部分的教学课程是大学校园的公共课程,学生对于这类课程的关注度有限,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忽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身的法律意识也不够强,法律素质的培养自然会面临停滞。环境往往是培养一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因素,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这样的环境来支持,从而实现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当前在高校校园中,很多学生依然面临着法律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因此,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就需要破除这种学习环境中的壁垒,从课程课堂教学的角度来实现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学。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课堂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对学生学习的课程进行教学优化,一方面,要增加对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以及相关法律课程的学习中更加積极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法律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在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强化对知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让教学的内容更加有深度,创新教学的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思考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探索性的知识教学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同时,探索性知识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的创新能力,发挥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法律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讲,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法律环境比较复杂,大学生接触到的各种法律知识不完善很容易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思考,案例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又要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发展的现实。不仅让学生通过对课程教学中案例的学习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通过这种案例实现对学生敲响警钟的目标。近年来,随着P2P平台的发展,很多校园网贷业务在大学校园中兴起,而社会上随之曝出了很多大学生因网贷压力大而面临窘境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极端案件。这种社会现象就凸显了当前在高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这种案例的存在也为高校法律课程教学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了范本,让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而且,这种案例引进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自身法律素质培养的深刻认识。
(二)高校校园要增加对法律素质培养和法律知识的宣传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还应该体现在校园教学的很多方面,课外的活动和校园宣传,也可以成为对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环境也比较复杂,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环境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更加积极的推进各种方式的宣传,校园环境中的宣传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例如,在校园可以建立一些大学生法律兴趣爱好团体,让学生能够在社团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到相应的法律知识。社团作为大学校园重要的兴趣活动组织,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关注的内容和知识往往都是通过社团这样的环境来实现的。所以,在对大学生实行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校园中各种途径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通过课外的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在学生课外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提供支撑。
合理利用社团等高校组织,是高校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利用好社团和学生之间的粘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社团传播的法律知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法律素质的培养。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法制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保障。让学生能够在法制环境中不断探索,自身养成积极的法律的意识。对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
〔参 考 文 献〕
〔1〕李晶洁.论法治中国视野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J〕.教育与职业,2016,08:106-107.
〔2〕张攀.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45-47.
〔3〕张珂.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06-10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