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民谣

2017-03-23陈事美

特别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英法联军洋人清政府

陈事美

“百姓怕官,官怕朝廷,朝廷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普遍流传的一个民谣。这四句话总结很经典,高度概括了晚清的社会现象。这仿佛就是一个生态链,各人物相互制约,各有相克。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火烧教堂事件。百姓打死多名法国领事、秘书、神父、修女。事件发生后,法国与英国调集战舰,集结天津,同时向清政府兴师问罪。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这个案子发生后,熟悉洋务的李鸿章赶往天津处理。与洋人打交道,李鸿章颇有心得。当时的李鸿章曾这样讽刺洋人:“平日胁朝廷以制官,胁官以制百姓,其心固甚畏百姓也。”也就是说,洋人平时用朝廷控制官,用官控制百姓,闹了半天,他们心里还是怕百姓。

再说这个民谣。百姓怕官,其实不是晚清时才怕,是一直怕。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通病。比如官员出行,威风八面,鸣锣开道,沿路戒严。而百姓或是躲闪回避,或是跪倒迎接,或被强行驱散。打官司上访的百姓,去官府办事都要跪倒乞求官员。

官怕朝廷。其实这也不是清朝的特色,同样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当官的在百姓面前可以作威作福,但当官的又非常惧怕朝廷。因为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朝廷或者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或是一切权力,所有官员的任命及生杀大权都在朝廷的控制中。知县怕知府,知府怕巡抚,巡抚怕总督,总督怕皇帝。

再说朝廷怕洋人。其实这个才是真正的晚清特色。晚清的中国,西方列强蜂拥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强迫通商割地赔款,把清廷折磨得死去活来。要说怕也都是自己愚昧无知造成的,就像慈禧敢公然向十一国开战一样,被暴揍后方知洋人的厉害。归根结底,朝廷怕洋人,挨打还不是最怕的,最怕的是,自己的统治被洋人推翻。

最后说洋人怕百姓。这个说法并不全面,怕也只是在天津教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情况下。大部分攻击洋人的百姓都是在清政府的暗示或鼓动下所为。也就是说,洋人真正怕的是中国百姓的愚昧无知。

洋人虽是侵略者,但洋人与中国百姓也能和睦相处。比如在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时,洋人的巡逻队在广州大街小巷穿行时,广州市民大都是笑脸相迎的。联军当时的精神就是“不与广州人为敌”,也就是不针对平民百姓。不仅如此,英法联军到来后,还史无前例地开始救济城中的乞丐等穷苦人。

相反,在清政府的鼓动下,甚至是公开悬赏下,清军士兵大肆捕杀洋人士兵,因为一个蛮夷的脑袋就有100两赏金。当时,在广州、香港等地的英法联军,很多将领、士兵的头颅被割掉。

“百姓怕官,官怕朝廷,朝廷怕洋人,洋人怕百姓”,不只是一句民谣,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对近代中国的巨大讽刺。

(摘自“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 图/子依)

猜你喜欢

英法联军洋人清政府
猫客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英法联军为何没烧紫禁城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住在上海的洋人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乌龟壳”遭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