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武的斯巴达

2017-03-23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斯巴达城邦军事训练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最为强大的就要数斯巴达和雅典了。古代的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个被称为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来到这里定居,并把当地原有的居民变成了奴隶,建立了属于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邦,他们自称“斯巴达人”。

本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崇尚武力的城邦。

斯巴达的崛起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平原。拉科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斯巴达”原意是“可以耕种的平原”。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南下侵入拉科尼亚,建立了斯巴达城,定居在此的多利亚人就被称为斯巴达人。最初的斯巴达由4个村庄组成,规模较小。之后的几个世纪,斯巴达人不断向邻邦发动战争,征服了周围一些地区。

到了公元前8世纪,曾经强盛一时的美塞尼亚也被斯巴达人占领。从此,斯巴达成为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之一。

尖锐的阶级矛盾

斯巴达人在向周围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往往把征服地的大部分原有居民变成奴隶,称之为希洛人。而斯巴达人都是奴隶主,处于统治地位。

希洛人社会地位很低,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必须把收成的一半交给奴隶主,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有一首诗这样描写希洛人的生活:像驴子似的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每当发生战争,希洛人还要被迫服兵役,而且往往被送去打头阵,充当炮灰,用自己的生命去消耗敌方的兵力。

斯巴达人残酷的压迫最终使希洛人忍无可忍,他们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进行反抗。其中以公元前464年的一次起义声势最为浩大。当时斯巴达发生了剧烈地震,社会秩序大乱,希洛人趁机举行大规模的暴动。起义军一度直逼斯巴达城下。斯巴达人见无法控制局势,不得不请雅典奴隶主出兵支援。这次起义一直持续了10年之久。

尚武的国度

斯巴达人数量较少,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也为了对外扩张,斯巴达人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他们一般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经营工商业,基本上过着集团性的军事生活,整个斯巴达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兵营。

为了培养崇尚武力的精神,实行严格的军事集团生活,斯巴达人作了许多强制性的规定。

当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会接受严格的体格检查,长得不壮实的、有疾病的,就抛到荒郊野外让野兽吃掉。

男孩子长到7岁,就必须离开父母,到少年团队里去接受军事训练。他们对首领绝对服从,平时练习跑步、拳击、掷铁饼、击剑、徒手格斗等,为的是增强体力、勇气和残忍性。每年在节日敬神时,孩子们还要被狠狠地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任由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即使被打得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也不许喊叫、求饶,以训练其服从性和忍耐性。

在军事训练的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希洛人低贱、斯巴达人高贵的观念。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屠杀希洛人的行动。

男孩到12岁,就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寒暑只穿一件外衣。平时他们食物很少,因为斯巴达人征战常常不带军需,因此鼓励战士们各显神通,比如偷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就要挨重罚。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了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不停地咬他,但为了避免被人发现,少年咬牙坚持,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活活咬死。这件事在斯巴达广为传颂,人们认为这个少年是意志坚定的典范。

在年满20岁时,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斯巴达的战术是方阵,为了保证战斗中方阵的阵型和灵活运用,战士的长期操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20岁到30岁,每个男青年都要接受這种训练。过了30岁,他们才能结婚成家。成家后,他们每天依然要参加军事训练,直至60岁退伍,但退伍后仍保留预备军人的义务。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便条和命令就可以了。同样,斯巴达人轻视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在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流传后世的精美艺术品也没有一件出自斯巴达人之手。

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尚武国——斯巴达。凭借着独特的军事社会制度和尚武精神,斯巴达人建立了古希腊最强大的陆军,随后他们依靠自身的军事优势,打败雅典,成为霸主。

然而,斯巴达除了军事强大以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却没什么成就和发展。比如,工商业就很落后,从他们使用的货币就可以看出来。斯巴达的钱币粗糙而笨重,数目略大一点,就需要车子来装。

这样一个纯军事化、穷兵黩武的国家注定不会长久。随着内部贫富分化,其军事制度逐渐崩溃,军队战斗力日益下降,最终斯巴达被新兴的马其顿人征服,从此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猜你喜欢

斯巴达城邦军事训练
斯巴达和雅典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抓好学员课外常态化军事训练的思考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横眉与俯首
横眉与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