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县“五大模式”竖起党建脱贫大旗

2017-03-23李乃斌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家乐心愿贫困户

文 / 本刊记者 李乃斌

“就业扶贫政策宣传月”活动

产业扶贫促增收 光伏分红暖人心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辖9镇66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2.6%,2016年实现脱贫937户3074人,目前还剩余贫困人口2446户6272人,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

2017年以来,凤县将党建与脱贫攻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以“村有扶贫产业基地、户有脱贫主业”为目标,因村制宜,着力在扶贫链、产业链和党支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创新实施党建带旅游促脱贫、党建领航产业脱贫、“党支部+微心愿+微帮助”、“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贫困户”、“党支部+基地+贫困户”五大党建促脱贫模式,先后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党建带旅游”脱贫模式 打造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以黄牛铺镇东河桥村、红花铺镇永生村、双石铺镇阴湾村(马场)、唐藏镇李家庄村(辛家山)等为代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经济,促进贫困户脱贫。在实施过程中,村级党组织积极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销售土特产品,党员主动领办、服务农家乐产业发展。东河桥村已发展农家乐35户,豆腐宴成为主打菜系,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千里嘉陵第一村”美誉广为流传。永生村从2016年至今发展农家乐13户,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养生文化成为在省市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

“领航产业”脱贫模式 形成结对帮扶、互助致富链条

岩湾村易地移民搬迁点房屋

以红花铺镇为代表,在所辖4个村采取 “党员点单,支部配菜;群众点菜,党员下厨;互助发力,产业富民;党建统揽,链条延伸”形式,通过“摸清供需,联系结对;宣传动员,造血起步;培训督导,保驾护航;开辟销路,无忧脱贫”四个步骤,推行党员、产业大户、非公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先后发展中蜂8500多箱,中药材1030亩,核桃2780亩,苹果870亩,蔬菜930亩。

“党支部+微心愿+微帮助”脱贫模式 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难题

以留凤关镇为代表,在全镇12个村以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征集贫困户方方面面“微心愿”,经村党组织汇总审核后,采取“贫困户点单、党支部下单、帮扶党员干部接单”模式,将“微心愿”变为“微帮助”。对部分不能完全认领事项,还采取微信平台征集、众筹等方式兜底解决,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难题,形成了“党员群众手拉手,致富路上齐奋进”的生动局面。目前帮助380户贫困户实现各类“微心愿”520个,帮扶资金5.5元。

“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贫困户”脱贫模式 成立组织对接市场与群众

以平木镇西山村、凤州镇邓家台村、河口镇陈家岔村、黄牛铺镇石尧铺村等为代表,通过村党支部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引进公司等方式,将有产业基础、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吸纳进去,流转土地发展苗木、高山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外对接市场、向下对接群众,从产业选择、技术支持、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股金分红和务工收入“双保险”。

西山村2016年79户社员分红6.81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1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邓家台村苹果面积达到2200亩,年产值达到700万元以上。陈家岔村有能力35户贫困户全部加入村上合作社,发展白皮松等苗木达到420亩。石尧铺引进4家育苗企业,流转土地900余亩,安置当地劳动力 60余人,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 6万余元,劳务收入23万元。

“党支部+基地+贫困户”脱贫模式 实现“村有扶贫基地、户有脱贫主业”

以留凤关镇喇嘛泉村、费家庄村,河口镇河口村、安河寺村等为代表,将复垦土地转为集体土地,村党支部根据土壤、气候和市场行情,积极联系相关公司,解决种子、苗木,提供技术支持,支部党员及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投工投劳,帮助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基地,将基地产出盈利全额返还贫困户,实现“村有扶贫产业基地、户有脱贫主业”目标。目前喇嘛泉等村菊花产业扶贫基地的杭白菊、金丝黄菊已大量上市,预计每户贫困户增收1800元。安河寺等村的板蓝根等中药材也生长旺盛,采挖后每户增收可达800元左右。

猜你喜欢

农家乐心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我的心愿
农家乐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2017年的心愿清单
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