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SSCI”体制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扭曲
——以日语学科教师为例

2017-03-22王觅王忻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语类日语论文

王觅,王忻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

“CSSCI”体制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扭曲
——以日语学科教师为例

王觅,王忻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

教师科研评价体系中“唯C刊论”的影响日益增大,但因学科特点不同,一些学科教师在简单化一的评价体系下遇到不公。以日语教师为例,在外语类“C刊”上发表论文几率仅为英语教师的不足三十分之一。并且近年“C刊”日语发文数还在下降。其连锁反应又因无“C刊”文章而使日语教师无缘各种奖项。唯“C刊”论的一刀切的教师评价体系导致类似日语等专业教师蒙受巨大不公。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作为措施各方应作出积极努力:1)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唯C刊论”对教师评价带来的危害,并及时制定相关应对策略;2)加强“学科被引率”等论文评价指标的研究;3)恢复“外语类核心期刊”之类的专业内优秀期刊体系的地位,以实现科研成果评价的多元化。

“C刊”;外语类核心期刊;教师评价;转引率;学科被引率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 ocial S ciences Ci t a t ion Inde x,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可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的来源期刊一般被称之“C刊”,现行最新版CSSCI(2014—2015)共收录社会科学领域的中文期刊533种(不含扩展版,下同)。正如苏新宁(2012)所指出的那样,“引文索引诞生之初,是为了建立文献之间的联系关系,发现科学的源流,以后逐渐引申了科学的评价功能。但在我国,学界更多地把它看成是评价的工具”[1]102。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引文索引几乎成为了高校评价教师科研成果(现在已经延伸到了教学研究)的最重要标准。在“CSSCI”体制①下,一些如日语这样的“非主流”学科纷纷“落马”。“非主流”导致这些学科的专业论文转引率不高,而刊发这些转引率不高的论文会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于是又直接导致期刊不登或少登“非主流”学科的专业论文,最终的结果是这些论文难以在“C刊”发表,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科教师的科研评价和职称晋升。关于“CSSCI”的负面作用早有有识之士进行过指摘(如本文参考文献[1]、[3]、[4]、[5]),这些在宏观上对“CSSCI”足够令人耳熟能详的诟病,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拟以一个具体学科——日语学科的具体数据来说明,在“CSSCI”体制下教师科研评价体系遭到扭曲,给相关教师带来了诸多不公。进而提出摆脱“C刊”束缚,构建公平科学的科研评价及教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的建言。

1 日语学科教师“C刊”发文窘况及原因

本文所称日语学科全名日语语言文学学科,它隶属于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为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外国语言文学下属的各二级学科无法互相交叉覆盖,比如教育学的教师,有能写出教育学原理的文章,也可能写出课程与教学论的文章。而A语种的老师就很难写出研究B语种的文章。这与后面将要提到的文章的受众面和转引率直接相关。

据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显示,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在2013年达到506所(为最新信息),日语专业在全国各专业中排名仅次于数学为第11位[2]2,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专业,而与其极其不相应的是该专业教师能发表研究成果的“C刊”少得可怜。首先,一个经济学的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有73种,一个教育学的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有37种,一个历史学的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有26种,一个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有27种(中国语文11种+中国文学16种),一个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有16种(外国语文11种+外国文学5种)。虽然一位日语教师面对可能发表文章的“C刊”理论上也有16种,但并不是在这16种杂志上都可以发文章的。

表1 2010年-2015年外语类“C刊”发表日英汉文章一览表

如表1所示,按近6年(2010-2015,下同)的统计,16种杂志中6年里没发表过一篇研究日语语言文学的文章(以下简称“日语文章”,下同)的有2种,分别为《外国语》和《外语界》;6年间只发表过1篇的有1种,为《现代外语》。外语类“C刊”近6年发表日语文章总和为218篇,分别为2010年的60篇,2011年的64篇,2012年的30篇,2013年的24篇、2014年的16篇和2015年的24篇。曾经相对多地发表过日语文章(保证每期2篇以上)的“C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外语研究》2012年双双被踢出“C刊”。这使日语教师本来就少得可怜的“C刊”平台一下倒了半壁江山——2012年以后日语教师发文数一下从60多变为30以下。其他尚为“C刊”的外语期刊也纷纷减少日语文章刊载量,以保证转引率并进而保住“C刊”地位。如前几年还有零星日语文章刊登的《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2014的日语文章发文量均为了0,也就是说开始不发日语文章了。转引率是期刊成为“C刊”的重要指标之一,日语文章写的少、发的更少,结果就是转引的也就相应的也少。要提高刊物的转引率就得砍小语种文章似乎已经成为“C刊”主编们的共识,于是导致不发日语文章的趋势愈演愈烈,2014年,16种杂志中1篇都没发日语文章的达9种之多,2015年虽有微弱好转也还是有8种。也就是说分别有56%和50%的外语类“C刊”在过去两年内没发日语文章。被踢出“C刊”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外语研究》为了重返“C刊”,也大幅消减日语文章刊载量,前者由2010年16篇、2011年17篇减少至2014年的3篇、2015年5篇,后者由由2010年、2011年各12篇减少至2014年的0篇、2015年2篇。上述现象的结果是“C刊”发表日语文章数直线下降:2012、2013年平均发表数不足2010、2011年的近一半,从62篇到27篇;2014、2015年又是2012、2013年的三分之二多一点,从27到20篇。如果说2012、2013比2010、2011的下降是两本主要平台杂志“非‘C’化”的原因,2014、2015较前两年近30%的下降率应该是无任何客观原因的客观现实。如此下去,发展到个位数的日子指日可待绝非危言耸听。而这个发表文章数的背后是1.7万人(数字来源见下自然段)的教师队伍!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外语类“C刊”应该是外语研究的平台,但是在外语类“C刊”上刊载汉语研究文章的量远远大于日语文章,汉语文章为日语文章的2.8倍,而中文类“C刊”是绝不可能刊登日语文章的。不言而喻,提高转引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使中文教师与日语教师发“C刊”论文的难度差进一步雪上加霜。

为了得到人均数字,我们尝试以学科名+教师人数的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上查找,但都没有找到相关数据。故以下只能使用不是相同出处的数据进行分析。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作调查的数字,中国日语教师人数2012年为16752人[2]1。2012—2015年三年间我们就按增加248人估算,取个整数2015年人数为17000。据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戴炜栋2014年9月26日在我校讲座中提到的数字,2014年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人数为10万多人。我们取个折中数字:105000。这样,我们看到的结论是:日语教师人均发表外语类“C刊”文章2014年为0.0009篇,2015年为0.0014篇;英语教师的对应数字是0.0118和0.0121。也就是说,这两年英语老师在“C刊”上的人均发表文章数是日语老师的11倍。这还是仅仅在“C刊”相对较少的外语类内部的比较,要是和“C刊”大户经济类相比的话,其倍数可能会更加惊人。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获知经济类教师人数的数据,故只能割爱。

2 关于转引率

其实,日语学科文章转引率低并非意外现象,因为笔者认为这里存在一个“文献引用水流方向规则”的原理问题。比如日语语言学的文章很难被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文章引用是现实情况。相反,日语语言学的文章里倒是经常出现引用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文章的情况。因为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是公认的主流学科、大学科。所谓“文献引用水流方向规则”,即文献引用的方向一般是像水流一样由高向低,即“低引用高”“小引用大”,也就是说小学科引用大学科,无名作者引用有名作者是文献引用的主要方向。这个规则便是上面提过的日语文章很难被引用的原因了。此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在相同级别的学科或作者时会出现双向互引的情况,比如比较教育学的文章有可能被教师教育学的文章引用,而教师教育学的文章也有可能被比较教育学的文章引用。然而,同样是二级学科,日语论文与法语论文却很难出现互引,这是学科特点所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关于文献引用规则的探讨非本文主要任务,恕不再深入展开。)

关于转引率早有有识之士进行过深刻指摘:“不能把转引率简单化、绝对化,转引率不等于学术影响力,这是因为:第一,转引率高的学科一般是指一些‘大众学科’、‘应用学科’,那些基础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转引率不见得高,而这些恰恰是学术发展所必需的。有些问题往往会成为新的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如果只关注转引率,只发表能够引起转载(转引)的论文,势必影响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术事业的繁荣。第二,以转引率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而确定的核心期刊或重要来源期刊,被某些科研管理部门使用,进一步扩大了转引率的作用。如被用于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学术水平的考核、科研奖励、教授定级,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带头人的评定,申报职称、博士生毕业等。”[3]对于片面强调转引率之危害,辛世俊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3 “CSSCI”体制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日语学科教师的不公

现实是:一方面,日语教师在“C刊”发表文章日益困难,另一方面,一些部门过分依赖“C刊”来评价教师。职称晋升自不必说,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评定一般都对“C刊”发文有所要求;每年的考核奖励也是如此,因为没有“C刊”文章,一些日语教师有可能被边缘化。此外,不是“C刊”发表的文章想评上级别较高的科研成果奖一般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调查了6年内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情况,发现:教育部第五届(2010年)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语言文学类论文类成果出自《语言科学》、《中国语文》和《民族语文》,第六届(2013年)出自《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中国语文》、《民族语文》和《外国文学研究》,第七届(2015年)出自《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评论》和《文学遗产》;浙江省第十六届(2011年)、第十七届(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都出自《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十八届(2015年)出自《文学评论》和《中国社会科学》。这些期刊清一色都是“C刊”。且这六次评奖日语语言、日本文学论文获奖均为0。显然,评选论文先看杂志级别已成定理。日语老师要想评上奖难上加难的因素还有评委的一面,因为外语学科组的评委鲜有日语老师,英语老师甚至中文老师要判定日语文章也只能从杂志的级别上看,那么“C刊”与否则已是判定的最主要标准,这从评委不懂所评审语种角度来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外,各校规定的科研奖励似乎也没有真正离开“C刊”的。比如,浙江大学的期刊定级最新版②就是以“C刊”作为唯一标准的。而全浙江省纷纷效仿。各校的科研奖励都是按期刊级别而定的,是否“C刊”收入出现很大差别。这让同样也是在辛辛苦苦耕耘却无缘“C刊”的日语教师们欲哭无泪。

4 CSSCI功能回归和评价体系摆脱“C刊”束缚的建言

首先请允许我们引用一些先行成果作为支撑:我们先再来复习一下苏新宁(2012)的话:“引文索引诞生之初,是为了建立文献之间的联系关系,发现科学的源流,以后逐渐引申了科学的评价功能。但在我国,学界更多地把它看成是评价的工具,”而“实际上,引文索引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三个方面:探索科研规律,促进科学研究;科学引用数据,分析评价成果,分析学科特征,指导规划管理。这也是我们当初建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初衷。”[1]102薄洁萍(2010)也指出:“一个原本用于文献分析和研究预测作用的科研工具,何以被当作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学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尺度?由此,期刊的命运、学者的职称评定、各大学的排名和影响力,都和CSSCI的发布数据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显然,CSSCI的正常功能被人为地遮蔽了,而其附带的评价功能则被无限度地放大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在当前学术界自主性评价地位不强、评价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科研和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简单地把来源期刊与优秀期刊划了等号,把期刊评价等同于论文评价,把引文数据、来源期刊作为论文评价、期刊评价、作者评价、学术机构评价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所谓“以刊评文”愈演愈烈。正如有学者无奈地指出,我们的管理和评价机构把CSSCI当成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学者的成果等级,迫使学者们不得不唯其标准马首是瞻。”[4]作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研制负责人的叶继元在谈到制作初衷时也说道:“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有助于’。CSSCI只提供数据,有助于而不是代替专家进行评价,数据不能说明一切,只能与专家评价互补,因此对引文索引的评价作用一定要恰如其分。”[5]21

先行研究从宏观角度指摘了“CSSCI”的负面影响,本文则是以一个学科的具体实例向人们展示了“CSSCI”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像日语这样已经不能说是小专业的专业都如此惨状,更不要说其他更小的专业比如外语学科里更稀有的语种了。不管设计者原来的初衷多么美好,但事实展现给我们的是:“CSSCI”体制调动的是期刊一味追求转引率的积极性,而不是真正提高质量的积极性。期刊质量的量化标准被简单地与转引率和“C刊”画上了等号。这与社会上某些唯以金钱论成功、唯以升学率论学校好坏的现象有着质的相同。不同的是“CSSCI”的人为性、可控性还是比较高的,货币和高考的人为性、可控性则相对较低。也就是说,相对于人们改变货币和高考的魅力的难度,改变一下“CSSCI”的魅力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在当前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悲观地说,行政部门高喊多年的“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都不见多少起效,而“不能片面追求转引率、‘C刊’率”的呼声还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其结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基于上面所示日语以及类似学科教师所遇不公,我们在此着重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其一,从日语学科教师所遇“CSSCI”体制下的不公可以看出,“唯C刊论”给教师评价带来了负面影响,它甚至可以直接扼制一些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不能再视而不见的时候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必须充分重视,以避免和减少其危害。

其二,两个怪圈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为期刊,重视“C刊”转引率—保“C刊”地位—少发日语等小语种文章;二为日语教师,难发“C刊”论文—难有“C刊”的被引—难有科研获奖—科研评价低下。第一条线的尾连着第二条线的头,第一条是原因,第二条是结果。而且,围绕转引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环:越重视转引率,越少发日语文章;越少发日语文章,日语文章的转引率就越低,于是就再少发,直至不发。这里说的转引率实际上就是被引频次,因为转引率只能对杂志而言,对作者个人来说“率”本无从说起。而恰恰假如我们把它做得“有从说起”,问题也就解决了:即对个人不用被引频次,而用“学科被引率”即被引频次/该当时期该学科发表文章之和。如,某日语文章被引频次为2,一次为2010年,一次为2013年,经查这4年全国共发表日语文章500篇,学科被引率则为2/500=0.4%。而某大众学科某文章被引频次为20,第一次为2010年,最后一次为2013年,经查这4年该学科全国共发表学术文章5000篇,学科被引率为20/5000=0.4%。这样,二者单独的被引频次虽相差悬殊,但学科被引率却相同。不仅评价体制,“CSSCI”研制者也应该考虑借鉴这种学科被引率计算方式。

其三,让“CSSCI”的功能回归到“探索科研规律,促进科学研究;科学引用数据,分析评价成果;分析学科特征,指导规划管理”[1]102上,弱化其评价功能。比起一刀切式的各行各业都用“C刊”统一标尺,恢复“外语类核心期刊”之类的专业内的优秀期刊体系更为合理,这些体系可与“C刊”一起共同担当起考核评价教师科研水准的功能。这在当前尚不能彻底摆脱“唯C刊论”影响的时候至少是向前迈出一小步的权宜之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科研评价体系中“唯C刊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因为日语等非大众学科的“‘C刊’发表文章数少——‘C刊’转引率低——影响‘C刊’的影响因子——‘C刊’少登或不登——‘C刊’发表文章数更少”的恶性循环链条,在一定程度上使日语等学科的教师“C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少,2010——2015年外语类“C刊”发表的日语论文不足英语的三十分之一。以2014、2015年为例,这两年英语老师在“C刊”上的人均发表文章数是日语老师的11倍。2010—2015年间,“C刊”日语文章发文数直线下降。其连锁反应是因无“C刊”文章而使日语教师无缘各种奖项。“唯C刊论”一刀切的教师评价体系导致日语教师遭遇不公,因此各方需要作出努力:1)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唯C刊论”对教师评价带来的危害,并及时制定相关应对策略;2)加强“学科被引率”等论文评价指标的研究;3)恢复“外语类核心期刊”之类的专业内优秀期刊体系的地位,以实现科研成果评价的多元化。

注释:

①此处“体制”是一个虚拟的综合系统,而不单单是指CSSCI数据库本身。它包括CSSCI数据库、依据CSSCI数据库制定的期刊定级体系、过分依赖该期刊定级体系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及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等。

②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名录(2012年版)》(内部文件).

[1]苏新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设计与应用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95-102.

[2]李运博.2012—2013年中国的日语语言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6):1-9.

[3]辛世俊.转引率不等于学术影响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1-11(A07).

[4]薄洁萍.聚焦CSSCI:不能承受之重[N].光明日报,2010-05-18(11).

[5]梁启东,叶继元.CSSCI及其评价作用[J].中国图书评论,2005,(4):21-23.

责任编辑:邓荣华

G645

A

1672-2094(2017)01-0117-05

2016-06-17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CSSCI体制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失衡研究”(编号:M15JC074)。

王觅(1981-),女,北京人,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资料员,硕士。

王忻(1955-),男,北京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外语类日语论文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