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研究
2017-03-22兰永芳
兰永芳
摘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今,必须加快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结合机制,从而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理的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甘南卓尼藏区寄宿制学校为例,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如何进行合力。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 教育合力 甘南卓尼藏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在三大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教师应该把三大教育理論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将教育做到全方位、多渠道,从而全面地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将孩子培养成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追求目标。
一、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重要性
如今,推行的大教育观就是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进行合力。但是,如果只强调其中的一种教育观念,则是一种小教育观。因此,我们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进行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教育观。该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合力育人,即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甘南卓尼藏区,由于家长长期外出务工,与孩子相处时间较短,使孩子在失去亲情的同时,也使孩子原本在父母身边能够感受学习到的生活经验、生产技能、行为习惯、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逐渐丧失。甘南卓尼藏区的孩子一般会选择寄宿制学校,那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会在学校中完成,那么学生的个性、学习、思想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在甘南卓尼藏区,部分藏独思想存在,使得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建立具体的教育体系。在三者教育合力的过程中,三者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缺少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初始,应该认识到三者合力的重要性,从而正确地解决甘南卓尼藏区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二、家庭应该认识到现代家庭教育的作用
现代家庭的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为社会传承、创造文明的重要使命。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对于孩子的人生态度、生活意识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拥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风险精神。然而,在甘南卓尼藏区,大部分的家长选择外出务工,学生选择在寄宿制学校上学,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孩子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家长应该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且接受现代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全方面的教育活动,自身的高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三、学校应该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该通过家庭访问、访谈、会议来与家长建立沟通,使得学校与家长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得心应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合理,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由于甘南卓尼藏区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家校联系较少,部分家长汉语交流障碍等状况,学校专门组织懂藏汉两语的老师,建立开通家长热线,家长开放接待周,家长培训日等活动,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对藏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咨询做出解答和给予指导。为了增加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在会议上,学校需要汇报孩子在校的各个方面情况,并听取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例如,在开放日活动中,让家长参观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使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加深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利用社会的力量教育学生
除了与家庭进行联系之外,还应主动联系社会的力量。例如,在甘南卓尼藏区拥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个别藏独思想也会侵蚀学生,学校可以根据该情况与社会进行联系,邀请具有组织能力和法制能力的警察担任辅导员,通过举办法制教育讲座、爱国主义讲座来引导藏区青少年了解国际时局,分清是非、不人云亦云,正确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除此之外,学校与校外的教育机构应建立稳定的联系,还要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建立紧密的关系。例如,根据甘南卓尼藏区孩子不善言辞的特点,学校可以与文化馆进行联系,通过开展“宿舍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情感教育互动,来提高学生宿舍相处的艺术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品牌企业”、“武警中队”、“先进的社区居委会”来为学校开辟德育基地,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
总而言之,将家庭学校社会进行教育合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从而让教育政策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李爽,陈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