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视力复健专家王明昌与英国眼科博士后刘振灏教授
2017-03-22宋文博
宋文博
開创“视力复健科学”
提起王明昌,很多大陆民众都不熟悉,但在台湾却是鼎鼎有名的视觉生理复健专家。他生于1941年,毕业于台北医学大学的前身台北医学院药学系;后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环境卫生学科深造并毕业。回台湾后曾任台北市卫生主管部门药政科技士股长,参与制定一系列药政革新措施。
其后,他自创忠孝综合诊所与王子药,后创办金华药品有限公司,代理世界各国药品,曾任台北市药师公会理事长。期间,他深感当时临床医学无法治愈眼疾(包括斜视、弱视、近视、散光、眼球震颤等)患者的苦恼,深入研究视觉神经生理复健科学数十载,潜心研发出一套利用视觉统合与神经生理机制,帮助眼疾和弱视患者恢复视力的方法,称之为“眼视力复健科学”,也称“视觉统合神经生理复健科学”。如果将这种理论推广应用至恢复治愈其他人体残缺机能和生理功能,又称为“基因应用复健科学”或“生活机制医学”,不必开刀、吃药,但可以使眼突、眼震、眼斜、远视性弱视、近视性弱视、散光性弱视、青光眼、眼泪流不止、口水流不止、帕金森症、亨廷顿症、嘴歪、单侧下肢支撑不力、癫痫等生活痛苦得到根治,令患者快速康复。
1992年,王明昌以父亲之名,在台北市成立“来成视力复健研究中心”,并以此治好了千千万万此类患者,他也因此出了名。十多年前,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王明昌来到大陆,2004年底与广州中山大学和中山眼科医院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与上海答康门诊合作,从事医术推广活动。2007年,经国家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批准,在北京成立北京来成视力复健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讲学和复健科学普及讲座、特别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等活动。
而刘振灏教授也不简单,他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眼科医学专业,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如今他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眼科院士,伦敦大学大学学院摩菲尔眼科医院高级及深造眼科医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伦敦大学眼科医院临床深造眼科医生,英国伦敦大学North Middlesex大学医院眼科顾问医生,英国国家医务委贝会注册眼科专家,美国眼科医学会会员,前百汇医疗集团国际眼科中心主任兼颜问医生,获得英国国家医学院培训委员会眼科临床专家证书和英国皇家眼科医学院眼科高级专家评核证书。
此次二人携手,合作组成“异相医学Hetero-Medicine研究团队”,并经国家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批准,在上海成立“眼视力与脑干脑神经联动科学研究中心”,共同在大陆开展眼科复健科学普及活动,帮助那些眼视力出现问题,以及生活机制功能受损、残疾或障碍等症状的患者。
2017年3月22日~26日,他们将在河南开封黄河迎宾馆举办首场眼科医学科普讲座及现场演示,题目是“一千五百度以上至三千多度戴近视镜者”当天当场“降戴一千一百度镜片”。
以后约每月一次,在河南开封黄河迎宾馆,连续开办8场“生活机制医学”复健科普讲座及演示活动(7月、8月两月停办)。
计划以后也将每月在全国各地举办类似活动,有兴趣者可与重庆023-65361119或13452875015联系,或详www.twwangmingchang.com。2018年春节后起,在上海研究中心总部(目前暂不对外服务),采取App方式,在各地从事科普讲座等服务,也接受全国各地需求者(含渠道或健康需求者,在总部开展培训、实习以及复健活动。
一般民众不知道的眼科学问题
别以为孩子的眼睛看起来很正常,视力就没问题,每个人从出生到五岁是视功能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眼睛的发育受到阻碍,那么一生就没有好的视力,由于某种原因,孩子自幼视力很差,虽然眼睛外表看来和正常人一样,但无论戴什么眼镜视力总达不到0.9,这种眼病通常称为“弱视”。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眼病,发病率约为3%,我国有将近1000万儿童患弱视。而现在,斜视、弱视、近视、散光、眼球震颤等都可运用视力复健技术得到康复,既不用开刀、吃药,也无侵入性、副作用,采用现代视光科技、运用生理视觉补偿技术,让弱视的孩子都能摘掉眼镜,人人都享有看得清的权利。
很多妈妈都认为,小孩近视不是大问题,顶多18岁后激光开刀,就可治愈。但她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大脑正是借由视网膜的感觉神经传感获取的视觉信息,才能够让小孩的大脑经由感知、理解、记忆、学习而变得聪明。因此大脑的发育需要良好的视力及视网膜。
根据现代临床及解剖、组织、病理医学,不同于一出生就拥有视力(又叫“定型化视网膜视力”)的动物,人类出生时并没有视力,但因人类特有的“大脑皮质(又叫新脑)”,逐渐发展出视网膜和视神经,自我努力通过记忆、学习、建构,慢慢发展出视力,也称“非定型化视网膜视力”。
对于动物而言,即使是同一品种,往往视力相同,生活机制也相同。但作为人类,就算是双胞兄弟或姐妹,不仅视力发展不可能相同,一生一世的未来生活机制都不会相同。因为人具有所有动物都不具备的“大脑新皮质”,凭着各自的出生条件(如角膜较扁平,或早产玻璃体较小等),会发展出各自相异的视力,以及各凭自己的出生环境,发展出自己的“脑智慧”,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活机制,走出自己独特的前程。
走出科学误区
人们是如何走入这种科学误区的呢?
首先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科技开始迅猛发展。约在270年前,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通过发动战争而崛起,随着枪炮、弹药、军舰等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时,解剖、组织、病理学等军事医学也随之而起。这对此后全世界的医学科学家都产生深远影响,如今医学界全部都是通过解剖医学培训出来的。
对于另外一些古老国家或民族,尽管有传统医学,但中国为例,从满清以来积弱三百年,况且中医,以及印度、埃及等传统民俗医学都采用“祖传秘方”的方式,后人难以复制,尚未走到科学化研究体制时代,导致在迄今约156年(即在1860年)前后,全世界广泛接受当今临床医学,即解剖、组织、病理医学,作为全部医学根源的基础。
二次大战后,联合国成立,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不准用活体研究人类的大脑。直到2013年1月,欧盟宣布允许用Graphene研究人脑。美国在2013年4月宣布允许用两种方法研究脑,都称为“实验室科学”,而非“神经终末端器官神经记忆体失忆或同步错乱的神经应用科学”。
综上所知,由于医学根源狭隘,研究已到尽头,迄今所无法突破的都是迄未走入神经终末端器官神经记忆体失忆的应用科学,问题出在神经终末端的记忆应用科学的“因”上,但医学界却在研究“神经中枢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果”。
在视力问题方面,很多医界人士、家长和一般民众都因以上认知,而走入误区无法突破,造成社会和民众严重受伤害。
以散光性弱视为例。目前全世界眼科医界的认知,由于“解剖、组织、病理医学”基础知识,认为角膜上下径太弯曲,水平径太偏扁,造成经由不同经线射入物像,因角膜屈光度不同,上下径屈率大,成像在前,水平径屈率小,成像在后,而这两张“相片”,在“脑干坐标”无法融像,所以,自出生以来,就没有发展出“远视力景深记忆”。
又如角膜屈率是从出生就是“恒定值,屈率绝对无法改变”,就算激光开刀或OK镜压迫,也因自出生无法发展“远视力景深记忆”,因而经“散光、用柱状镜片矫正无效,经激光开刀也无效,经OK经压迫也无效”。
王明昌等人倡议的“生活机制医学”,绝不同于当今“解剖、组织、病理医学”的医学根源论,坚持“角膜屈率恒定”而无能力康复的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在脑干部位,“应用脑神经在脑干、生活机制记忆、学习应用坐标科学”,重新建构“远视力景深神经自然记忆”,数天就能康复。
如今的眼科学,不仅“角膜散光性弱视”无法救助,青光眼更是视神经萎缩、必盲。而王明昌等人倡议的“生活机制医学”,采用无侵入性复健方法,一天一天进步,因为它只是欠缺光能,给予光能救济,就康复,很快就可康复。
为了解释以上观点,王明昌等人决定在2017年3月22日至26日,在河南开封市黄河迎宾馆举办“眼科医学见证、论证活动”讲座,欢迎大家莅临观摩、论证或见证。
报名方式:联系刘宗山眼科医师,电话:1599331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