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创新欲望
2017-03-22林伟荣
林伟荣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急、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学生想问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问题意识又源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有意识地灵活创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学生有想问题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激起创新的欲望,在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就会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时,我改变以往先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解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把“一题多问”的问题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去。教学中,我采用只出示条件,由学生补充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有:①用去多少吨煤?②还剩下原有煤的几分之几?我对学生的问题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说:问题①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问题②就是今天的例题。学生看到例题由自己“创造”出来,学习积极性倍增,创新欲望强烈。
二、营造民主气氛,促学生敢问
每个学生头脑里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想问却不敢问。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问题提得不好,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怎样解除学生这种心理顾虑?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愉快和谐课堂气氛,采用激励的语言、肯定的手势、默许的眼神等手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学生养成大胆、敢问的好习惯。如,在复习“分数乘法”时,我出示×a这个式子,问学生:“看到这个式子,你想问同学们什么问题吗?”学生反应强烈,争先恐后地要求发问。有的说:“当a是整数时,×a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各是什么?”有的说:“当a是分数时,×a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各是什么?”有的说:“当和a的积等于1,那么和a是什么关系?”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把这部分知识加以整理,同时,对这些问题也有了解决的方法,这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设计学法指导,促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的心理后,往往问题提得“多而杂”,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善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概念形成、算理推导、解题思路、动手实践过程的困惑处;在法则、性质、規律等结论处;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能激发创新的欲望。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学生认为:“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不能度量,射线没有长短之分,怎么能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有的学生提出“大于180°”的角是什么角……当学生对新知识提出质疑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中蕴含着创造性学生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促学生乐问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问:“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很多有趣的比吗?如: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你到商场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算出罪犯的大致身高,用这些比可以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那么,什么是比例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内容。”这样,以有应用价值的事例引入,学生感到知识亲近易学,学数学有用,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欲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目的,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善问”,深化学习、促进思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珠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