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初探
2017-03-22李德康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阶段,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通过知网论文检索结果分析指出:当前小学数学建模研究不足是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意识
一、小学生数学建模研究文献分析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自1992年创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项目之一。该项赛事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促进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
截至2016年10月18日,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检索结果显示,篇名中直接含有“大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以这两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共计437条,但篇名中直接包含“小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者以该两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却仅有13条;大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在知网上的最早发表时间是1994年,而小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是2009年。
以上数据表明,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提出时间晚,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方法和培养方案的研究不足,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不重视甚至漠视的严重缺陷。
当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绝不推崇在小学期间开展各种类似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程式化”竞赛活动,但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强化数学建模意识,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则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不仅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学生抽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二、如何增强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是通过模型来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联系,将抽象的数理关系模拟为具象的实物的方法。在当前应试教育转型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攻坚阶段,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对于培养小学生創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1)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机制,小学阶段由低年级阶段(1~3 年级)和中高年级阶段(4~6年级)两个学段组成。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接受能力不同[2] ,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过程和渗透目标都应该有所区分。如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数学建模的典型是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方法,认识“>”“=”“<”三个符号的基本意义,“个头小的一边代表数字也就小,个头大的一边代表数字也就大”。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已经认识了十位、百位或千位数,在这种条件下应该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认识“十”就是10个“一”,“百”就是100个“一”,进而引出“百”是10个“十”的基本数学模型。当然这些仅仅是小学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例证,如果脱离这些基本建模思维,干巴巴地教导学生“10×10=100<200”,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即使学生记住了该等式或不等式,其在实际应用中却还是存在巨大的问题。
(2)“生活化”教育意识的渗透。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生源骤减,笔者近三年来授课班级平均人数都在10人以下。在这种生源条件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变得可行。但“生活化”教育绝不是脱离课本的,此处“生活化”教育是指结合学生当前所学课堂知识,善于创造多渠道的沟通模式,如在课余时间或者上课期间专门抽出半节课的时间,抛开书本,策划一些与当前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如当前小学生六年级刚开始接触“负数”,对于以前对该知识点一片空白的学生而言,课本知识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概念:“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一个负号”,但为了加深学生的概念,可以取目前农村最常见的化肥袋标识做讲解,化肥袋上经常会出现“120±5kg”的字样,它所表示的就是可能会比120kg多一点,或少一点,但这个“多少”的最大波动范围是5kg。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理解: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正负仅仅是和0之间的一个相对的概念。
三、结论与建议
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对于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适应时代潮流都非常重要。当前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建模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欠缺是导致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不能联系实际的最大鸿沟。而通过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增加“生活化”教育渗透,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参考文献:
[1]章小童,阮建海.大学生信息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以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4):107-114.
[2]李德康.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4(24):19-20.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