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行为
2017-03-22陈晟
陈晟
摘 要: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不加以重视。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这既是因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也因为数学的重要性和高难度性。文章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用性教学的问题,从阐述促进数学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用性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用性教学;必要性;课堂教学问题;措施
一、促进数学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方关注,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加入了革新浪潮中。实用性教学就是革新的一大产物及要求,而中高年级的学生们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就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可以学会很多数学知识,但是在生活中对他们数学方面的体会及应用并不是很多。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的使命和意义把握不到位,尤其是传统教学模式趋于僵化,更使课堂教学只停留在灌输理论的表层,以至于其可能会演变到无效课堂的程度,这些都是对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不利的,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加以修正。
2.实用性教学的优势
实用性课堂模式的提出,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前提,最终优化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宗旨的。这种模式的开展,要求着重刺激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在数学实践方面的思维,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并加以运用。此外,这种模式对改善死板的数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强调增强其实践性,借助可以传播视频、音频等信息的多媒体工具,建立小组深入生活进行探讨。这种贴近日常生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以前相比无疑更合小学生们的胃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影音传达教学内容,可以使其更全面丰富,尤其是可以把操作的步骤、生活的现象用画面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们较为深入地理解个人的所学所见,从而针对性地设置辅助计划。这种高度关注型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践与生活的领悟。总之,这种在小学校园内大加推广的实用性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数学方面的兴趣,使学习现场——课堂充满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启迪学生们的思维。教师认识并改进以前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可以实现课程更新的效果,创造新的课程教学办法,优化那些本来很枯燥的内容模块,这也是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方法。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堂环节设计有误
为了解决传统数学课堂上只有单纯的理论指导模式带来的问题,许多教师开始设计更多的与实践应用、联系生活相关的课堂环节。当然,这种转变也要有限度,否则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教师没有机会对教学内容加以完整、具体地阐述,学生就停留在了简单表面的实践经验传授与启迪上,难以对难点知识、核心内容有所深入,更别说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夯实、知识点的反复记忆。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进度,在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明确各个环节的目的,把握各环节的时间比例。
2.授课内容老化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工具盛行,许多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资料,甚至可以直接被教师套用。这些来自网上的内容无疑有很多可取之处,教师借鉴也是无可厚非的行为。但是,如果一味地照抄就难以避免生搬硬套的问题,不联系学生具体学习实际的套用无疑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如果不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尤其是结合教学当地的生活环境、学校的实践条件、班级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具体的考虑,只借鉴泛泛而谈的内容,会压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难以大量消化教学内容。最好的实用性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基本需要作为核心要求,不能参考普遍现象,另外,还需要有创造性地针对性教学内容设计。
3.师生地位过于被削弱
尽管在提倡实用性教学的新潮流中,小学生的课堂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比如鼓励划分小组一起动手探讨,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多媒体网络工具的帮助下,自主感悟生活,但止步于此是完全不行的。小组自主合作若太过频繁或者散漫,就难免会只有浮于表面现象的介绍而无法触及问题的难点、根本,也不能根据问题进行联想、创新。因此,教师的深入引导和启发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其可以把控课堂进度和学习气氛。
三、实用性教学的措施
1.重视课堂实践的内容
数学是一门复杂而高深的学科,学好数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堂上短短的40 分钟无疑是最精华的,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充分体现数学实用性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课堂内容、重视实践环节。教师要充分了解面对的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据此进行合理设计。一方面,需要提供让学生学习、复习课程的充足时间;另一方面,就是要保证学生会有相对充足的实践与联系生活的时间,并且被课堂内容和环节吸引,积极参与。多样化的设计会使课堂模块显得更加丰富多变,而学生也不会轻易出现视觉疲劳、开小差的反应。
在此,以“计算梯形的面积”课堂内容的设计进行实例说明。教师可设计多个课堂环节,包括认识生活中的梯形、讲解某些梯台状物体的计算方法、同学演练等,在各环节的过渡期间提醒学生,并引导其对各环节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和预习,提高他们消化知识的效率。通常情况下,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模块不能少于3 个,也不能多于6 个。
2.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与传统的只依靠课堂和黑板的教学模式有巨大的区别,所以在这种新旧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为了使师生团体都更快速、高效地适应并跟上转变的步伐,无疑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尤其是对于适应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呈现声画一体的数学课程内容,这可以对学生有全面而细致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有一个更自然和舒适的学习过程。比如,对于某些比较难以用语言阐述的动手步骤,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恰当提示,使其充分理解。而某些发生在其他地区的生活现象,老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工具的优势,给学生加以介绍。
例如,教师在教授“设计镶嵌图案”时,可以适当地放一些比较出色的教学视频供学生们观摩欣赏,或者是一些课题型、竞赛类的专业活动视频,偶尔要求学生们在观看后写感想,加深理解。
3.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与学习的关系紧密不可分离,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前者也是后者的最高目的,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现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们联系已经学过的数学理论,活学活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创新、重视实践,这无疑是对课程所学最好的延伸。
比如,在学习圆锥和圆柱等三维立体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先用纸片或塑料等工具自己分别做一个圆柱、圆锥,了解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到底有多大。然后让学生在做好的圆锥和圆柱里分别装一些沙子,这样就可以最直接地了解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
4.加强与学生的正确沟通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在摆脱课本禁锢的同时,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课本的作用,因材施教,避免盲从或者轻视的不正确心态。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实践状态及学习特征。
参考文献:
[1]唐彩红.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真实性评价的尝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
[2]邱永华.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2011(7) .
(作者單位:福建省古田县凤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