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加二、加一、加一”

2017-03-22刘明魏振刚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台当局

刘明+魏振刚

去年岛内经济严重衰退

2016年5月蔡英文当局上台后,立即面对岛内自金融海啸后所经历的最严酷的经济严重以及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双重挑战。

根据当时台湾行政部门“主计总处”的统计,2016年第一季台湾经济增长率达到-0.84%,比官方1月份预测值更低。连续三季负增长,表明台湾经济已正式进入衰退期。就连新时任的行政部门负责人林全也承认,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要“保一”(即GDP达到1%),恐怕不到。

为什么岛内经济像自由落体般急坠,毫无抵抗力?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认为,关键还是制造业出口。事实上,台湾这几年,内需没有爆发性增长,投资不振是老问题,全靠贸易独撑增长。但2015年以来,全球贸易吹逆风。2016年3月台湾出口年减11.4%,已经连14个月萎缩,追平金融海啸时期的记录。

这股逆风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首先,台湾电子产品没有创新,智能手机出口增长趋缓。第二,台湾出口近30%是石化、金属钢材等原材料中间制成品。而2015年以来,以油价为首的世界原材料价格遭遇重挫。

另外,日元、欧元大贬值,导致台湾机械产业价格优势不再。最后,中国大陆本地供应链崛起,不再从台湾进口资通讯材料或零部件,最明显的是占台湾出口10%的LED面板等光电产业急速衰退。

凸显仅靠出口的单引擎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面对低迷的景气,在亚洲“四小龙”中,台湾是唯一经济负增长的地区。且连续五年,台湾都在排行垫底。

以2016年第一季为例,台湾出口衰退12.1%,韩国衰退13.2%,新加坡甚至严重到萎缩了14.3%,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仍在2%上下。尽管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并不算出口衰退最严重的,却是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地区。

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率所计算的出口分为商品与服务两种。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业出口占其比重25%,远比台、韩为高。另外,决定出口金额的因素有二,一是出口量,另一是出口价格,每一个地区出口的产品不同,出口价格变动幅度也不一。新加坡制造业出口大宗是石化原料,韩国与台湾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其多了汽车和造船产业。

韩国和新加坡第一季的出口金额衰退虽然比台湾大,但出口物价跌幅更剧烈。换句话说,韩国与新加坡虽然挣的钱少了,但其实卖出了更多东西,全球市场占有率反而可能提高。而台湾则仅靠出□的单引擎,出口量衰退直接导致经济萎靡。

例如新加坡去年第一季建筑业年增长率高达6.2%,韩国也仍是正增长,在酷寒的出口环境中,提供一丝温暖。而台湾则因房市降温,去年1、2月开工面积减幅高达25%。房地产熄火后,唯一产业投资只剩下半导体,其余投资几乎完全停滞,拖累了整体经济。很多岛内专家学者均认为,这种仅依靠出口模式的经济结构必须转型,否则永远无法回避屡次在倒数徘徊的景气循环之痛。

提出未来“以创新为驱动核心”的新产业型态

为此,新上任的蔡英文当局提出未来台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将打造“以创新为驱动核心”的产业型态,优先推动包括亚洲硅谷、智能机械、绿能科技、生技医药以及军工产业等“五大创新产业”,藉以重塑台湾的全球竞争力,同时提升劳动生产力,让薪资待遇能与经济发展同步成长。

这“五大创新产业”的具体内容是:

“亚洲·硅谷”

台当局认为,物联网的全面兴起,正在引领以资料应用为主的经济快速发展。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显示 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相关应用的产值将达到11万亿美元,台湾企业应抓住这一庞大的商机,提前布局,尽早制定物联网相关产业政策,以带动产业全面升级转型。

为使台湾的产业在移动装置普及与互联网服务盛行的趋势下,走向移动化、云端化以及虚实整合型态的新模式,岛内企业对外应积极与硅谷连结,以台湾优良的制造实力,吸引美国硅谷地区的潜力企业、创投或投资公司与岛内企业合作,补强台湾在网络、移动服务等偏重软件实力相关领域的创新实力。

因此,臺当局决定对内致力于打造人才、资金、技术自由流通的环境,并以开放友善的法规,让创新思维能够在岛内孕育成长。如在人才方面,要针对优秀国际学生的引进,持续提供奖学金及实习机会,并放宽其毕业后留台工作的限制;针对吸引国际人才,将松绑来台签证、居留限制,并在总税额不变的前提下,研议解决薪资所得税率过高的问题。

在法规调适部分,台当局有关部门将修改“公司法”、“科学技术基本法”等相关规定,以因应新型态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营弹性,并松绑学校及教研人员参与创业的规定;通过建立数字时代的法制基础,解决隐私权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等问题,让新应用服务能在健全的法制环境下蓬勃发展。资金方面,将修正岛内兴柜门槛等相关规范,并通过数据库分析,消弭创业者与天使基金、创投机构间的讯息不对称,以协助具有创新性的微型企业取得资金。

面对物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契机,台当局将从具有全球性需求的本地问题出发(如交通壅塞、人口高龄化带来的医疗照护需求等),并结合台湾特殊优势(如完整的健保数据),在内需市场进行服务创新的尝试。台当局还将配合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布建如高速宽带与传感网络,以及基础供电设备等基础建设,让台湾企业有机会开发出前瞻的物联网应用与创新商业模式,并带领ICT(信息与通讯)产业跳脱以往缺乏规格制定能力的代工模式,再创岛内产业新一波增长高峰。

智能机械

台湾中部地区具有深厚的精密机械基础,更分布了包括航太、自行车及零组件、木工机械、手工具、光电面板等相关产业聚落,如能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整合台湾引以为傲的ICT实力,将能把岛内的精密机械升级为智能机械,达到工业4.0时代所需的弹性制造、少量多样、订制化生产等模式,并串联众多的中小企业,把台湾弹性敏捷的制造优势发扬光大。

根据台当局的规划,决定以台中市为核心,串联彰化、云林、嘉义地区,打造所谓台湾“智能机械之都”。在技术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机制,发展智能机器人减速机、人机协同、机器视觉等技术;同时,将推动智能机器人结合智能应用,并提高利基型机种使用台湾产控制器比例,以促成智能机械相关产品应用广泛发展。

在需求方面,则将通过岛内市场需求,厚植智慧机械产业化能量,以推动航太及先进半导体为主,另以智能运输、绿色车辆、能源、机械设备、电子资讯、金属运具、食品及纺织等产业为辅,加速产业供应链智能化与合理化,建立厂与厂之间的整体解决方案,并着重于半导体利基型设备、智能车辆的核心技术开发,以达到进口替代目标;并强化跨域合作开发航太用各类机床,整合相关产业建立聚落。

在岛内市场试验取得实绩后,智能机械可进一步结合代训种子师资以及售后服务等,开发东南亚系统整合输出商机,台当局也将通过协助整厂输出企业取得融资、强化海外服务据点等方式,强化岛内智能机械的国际行销实力。

绿能科技

台当局认为,岛内先已具有发展绿能科技的良好条件,加上节能减碳的理念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都竞相投入,台湾若能掌握这波产业趋势,集中力量积极推动,绿能科技将能成为台湾未来的重要产业,更能解决长期以来能源大量进口问题,提升能源自给率,达到兼顾“能源安全、绿色经济、环境可持续”的目标。

所谓绿能科技发展包括节能、创能、储能及系统整合四个领域。首先在节能方面,台当局将鼓励岛内设备商、资通讯产业以及能源服务业的结合,推动智能电网与智能电表的布设,以及节能设备的发展应用等。在创能方面,将致力发展台湾具有优势的太阳光电、离岸风电,加上生质能、地热、海洋能的前端开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台湾绿能科技国际化程度。在储能方面,台当局将协助岛内厂商技术商业化,包括锂电池、燃料电池及氢能,并通过时间电价的规划,创造离峰、尖峰间的储能需求,提升电力品质与调度技术;在系统整合部分,政府将引导业者由过去的零组件制造,迈向系统整合规划阶段,并搭配台湾发展物联網之契机,打造台湾的系统服务品牌,以整案整厂输出模式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台当局已规划在台南沙仑设立以研发为核心的“绿能科技研发中心”,目的是整合邻近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之创新能力,共同开发如变频器等关键技术,并进行系统示范与生活体验,再将成果扩散至全台湾的产业群聚。

生技医药

台当局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高龄化,带动医药需求涌现,加上各项医疗技术的突破,以及个人化医学等发展趋势,生技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从台湾的角度来看,2006—2015年岛内制药、应用生技及医材产业总产值复合年成长率达5.5%,是发展最快的一项产业。其充沛的增长动能,可望为台湾创造更多高价值就业机会,并促进岛内医疗保健技术的进步,提升民众福祉。

目前台湾在生技医药领域的发展上,已具备相当优秀的基础,不仅具有世界级的医疗体系,足以从事新药及新医材的临床试验;更蓄积了丰沛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众多跨业整合专注新药开发的新创公司。如能将岛内特有优势,结合未来的趋势和需求,慎选主题聚焦如东亚疾病的成因及防治等,台湾将有机会成为亚太地区生技医药研发与产业中心。

为此,台当局决定将整合台湾生技医药在地研发能力,串联从台北市南港、新竹市北部科学园区、台湾中部科学园区到南部科学园区的“生技医药研发产业聚落”,形成企业、学术部门与研究机构可相互交流的体系,并推动创新研发与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培育、国际法规标准协合,以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生技募资门槛等措施,促使台湾的人才、法规环境、资金构成支持创新的生态体系。

按照规划,台北市将以南港为核心,建立“转译医学研究及产业创新研发走廊”,从事新药、新疫苗以及新试剂的研究,协助新创公司开发新产品;新竹地区的医材研究,将整合新竹生医园区、台湾工研院以及当地研究型大学的研发能力,并善用邻近的ICT产业资源与上下游产业链,致力于高端医材的开发;中部科学园区则以大台中地区的精密机械技术为基础,研发医学精密仪器以及检验医材;南部科学园区可以整合成功大血、高雄医学大学、义守大学等临床医疗资源,共同致力于骨科与牙科的精密医材研发。

军工产业

台当局认为,迄今为止,岛内每年都投入相当高的采购经费,向外国购买军事防务设备,长期下来不仅需面对出口国不愿贩售的不确定性,更因无法掌握零部件,造成维修升级困难,武器妥善率欠佳。如能将部分向外采购商机,转为对内采购台湾本地产军事设备,将可推动岛内军工产业升级转型,并促进相关产业如精密机械、材料、电机等共同发展。

为发展军工产业,台当局将锁定航空和航天、船舰、资讯安全等三大具备军民两用性质的领域,以台中地区的航空和航天工业、高雄地区的船舰工业,以及台北地区的资讯安全产业为核心,运用民间厂商现有能力和制造能力,支持下个世代的军备发展。

在航空和航天产业方面,除了持续研发无人飞行载具,也将推动高级教练机的自研自制。在船舰工业方面,将启动潜舰研发以及其他水面舰的升级,藉此提升所谓“国机(舰)国造”的比例。在资讯安全方面,将规划成立“资通电军”个别军种,由台湾防务主管部门投入预算,提升部队资讯安全能力,以军用需求支持岛内资讯安全市场发展,后续更可扩散至民用,扩大台湾在资讯安全市场的优势。

“三大连结”

除了以上“创新产业”外,蔡英文当局还提出以“三大连结”作为下一世代产业驱动力量,以实现所谓“数字台湾,智慧岛屿”、服务业高值化、非核家园及节能减碳等愿景。

所谓“三大连结”的具体内容包括:

“连结未来”

即掌握下一世代的产业发展趋势,配合台湾的客观条件和比较优势,推动具前瞻性的创新研发计划,以带动现有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通过善用台湾的ICT基础优势,配合建立高质量的网络传输环境,以及后端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就可藉由物联网技术的导入,发展出针对本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岛内市场先行试验后,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成为未来的整厂输出项目。台湾的民众可以因此享受到更为便利、人性化的科技生活;台湾的科技产业也将由过去的制造代工,跨入后端系统服务市场,提升整体产业附加价值。

“连结国际”

即依据以上“创新产业”特性,筛选出包括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在相关领域具备先进技术的国家,与其进行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市场的交流,将台湾打造为适合孕育创新应用的开放环境,并为产业发展引入所需资源。

在技术方面,可与目标地区的学校、法人等相关机构以及企业展开合作及研发试验计划,共同针对新技术进行开发。人才方面,将启动更具积极性的常设性人才交流及延揽机制,为台湾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资金方面,将与目标地区的企业互相投资,并与国际创投及私募基金合作,通过国际资金带来岛内企业所需的金融支援以及发展协助,并提升台湾产业的国际接轨程度。市场方面,通通过合作企业与台商在各地遍布的据点,构建供给全球市场的营销网络。

“连结本地”

是指“五大创新产业”与岛内的生产与消费产生连结。在生产方面,“五大创新产业”将以台湾丰沛的研发人才作为核心,并发挥产业群聚优势,将现有产业聚落串连为完整、不断链的产业带,以促成跨领域创新,以及跨区域整合。在消费方面,“五大创新产业”的共同特色为具有一定的内需市场需求,例如为因应巴黎峰会减碳愿景,加上长年以来岛内能源大量倚赖进口,导致台湾势必要发展节能、创能、储能及系统整合等绿能产业。而台湾自身内需市场的需求,正好可以作为创新产业的先期市场与试验基地,待技术与服务内容成熟后,再推广到亚洲甚至全球市场。

“新南向政策”

另一方面,蔡英文当局还提出所谓“新南向政策”与相关推动计划,将从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与区域链结四大面向着手,希望与东盟、南亚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并扩展南向产品出口渠道,延伸台湾市场范畴与扩展国际商机。

台当局认为,东南亚近年经济与人口成长快速,年轻劳动人口众多,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对于平价优质民生产品的需求与购买力旺盛,且近年来民众智能手机持有率逐年上升,行动商务购物比率提高。台湾厂商在语言、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利用当地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第三方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外销产品,而岛内厂商在台湾专注于产品的设计、研發与制造,为台商进军与测试南向市场的可行模式之一。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华侨众多,对台湾商品的接受度高,以及各市场间各有规模不大的电商平台,适合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皆为台商南向发展跨境电商的有利因素与潜在商机。

“五大创新产业研发计划”

2016年5月蔡英文当局上台后,提出“亚洲·矽谷”等“五大创新产业”政策,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在当年10月推出所谓“五大创新产业研发计划”。

其中,在“亚洲·矽谷”方面,有两个相互交会的轴线:一个轴线是“面对本地”,让台湾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供应链可以强化,让硅谷企业与台湾本土企业合作,选定不同城市,在台湾发展智慧城市,优先投入智能物流、交通、健康照护等建设,作为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的实验场域;最后把整套系统推销到全世界去行销;第二个轴线是“面向国际”,让台湾成为“亚太创新交流枢纽”。目前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已规划在桃园县设立“亚洲创新研发人才交流中心”,并让岛内大专院校更加国际化,鼓励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到台湾来学习;另外,利用岛内的各个育成系统,帮助他们在台湾创业;此外,也支持美国硅谷的企业到台湾来设立新公司。

在智能机械创新产业方面,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决定,将结合物联网供应链,进军智能化生产、智能机器人应用,培育工业4.0的市场,以大台中地区为基地,包括彰化和南投县在内,在板金、铸造、金属加工;滑轨、螺杆、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的设计制造产业聚落为核心,把相关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和厂商连结起来,打造一个更适合产业发展的环境,使该地区成为所谓“智部机械之都”。

在生技医药研发产业方面,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决定,选定台北南港、新竹竹北、中部科学园区及南部科学园区,沿着岛内“高铁一日生活圈”,形成带状的“生技医药研发产业聚落”。台北地区以台湾中研院所在的南港为轴心,涵盖“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南港生技园区、内湖科技园区与新北产业园区,重点设定在强化生技研发活动、扶植新药新创公司,提升台湾在新药、新疫苗、新试剂领域的创新能力。位于新竹市的竹北医材研究园区则将结合台湾工研院、“国卫院”、台大医学院及当地研究型大学,整合ICT产业资源及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着重于高端医材的创新研发以及生物制剂的制造。中部科学园区将结合大台中地区既有的精密智能机械的技术支持和能力支持,以研发医学精密仪器及检验医材为重点。涵盖台南、高雄地区的南部科学园区则将整合成功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义守大学等医学研究资源,成为实质研发平台,聚焦在骨科与牙科的精密医材领域的研发。

绿色能源科技创新方面:第一步,在台南沙仑成立创新绿能科技园区,作为枢纽,提供强力的后援;第二步,以岛内对能源自主和洁净发电的需求来扶持产业,逐步提升绿能的比重,预计会带动上万亿元新台币的投资金额;第三步,协助产业提升系统整合能力,走向出口,进军国际市场,在国际产业链上,取得较好的战略地位。

在所谓“国防”产业方面:第一个重心是以台中、台南以及桃园中科院为据点的航太工业,维持岛内航太业的持续增长,从机体结构、发动机、内装到维修等,将近130家的中下游厂商都会有参与进来,并带动周边电子、材料、精密机械业的发展。第二个重心是以高雄、屏东、宜兰等地方为基地的船舰工业,启动新构型1500吨级潜艇的原型舰研发、现阶段沱江级巡逻舰量产的工作,以及其他中、大型水面舰只的更新或升级,并鼓励当地船厂升级成为具有研发、制造、维修、补保等等的能力,可以走向国际的整合型企业。第三个重心是以台北、新竹为基地的资安产业推动“资通电军”个别军种的成军,取得研发成果再转回民用,能够拉大台湾资安产业在全球市场的技术优势。

台当局“经济部”负责人强调,以上五大创新基地,并不是单纯把制造业一起拉到某个地方,而是要把这五地方看作是试炼场域,结合资金、技术、土地,让制造业与服务业先行试炼,以下游的发展来牵引整个产业链。未来将再配合引进外资与技术,扩大市场与需求。在创新创业育成方面,强调连结与媒合,帮助创业者找到更多外部资源,并打造最能够支持创业的资本市场及亚洲青年创新IPO中心。在扶植中小企业方面,提供协助并强化产学研合作,让大学与研发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与地方产业研发或人才技术的后盾。

猜你喜欢

台当局
本期导读
台当局放宽农药残留标准遭批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