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北方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2017-03-22杨春雨

农业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水稻

杨春雨

摘 要:水稻是我国已经有7000a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60%的人口以水稻为日常的主食。水稻在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部分没有实现规模化种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村劳动的减少,本文针对节约成本,低劳动力投入、高效及稳产的抛秧栽培技术提出水稻高产的技术探究。

关键词: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40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20世纪60—80年代水稻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3%,增长速率高于人口的0.8%。21世纪后,水稻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降至0.8%,低于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依据全球的人口增长状况分析,2001—2030年的水稻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才能满足人口的增长需求[1]。而中国是生产水稻的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稻米消费最高的国家。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5%,稻米总产量占粮食的43.6%。水稻在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着我国的经济建设[2]。因此,对水稻高产种植模式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我国主产区先后开展了水稻超高产和超多收等栽培模式的实践研究。然而我国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由于地域的不同,在温湿度、光照及土壤条件等都有一定的差异。而这些条件的差异,对水稻作物的种植及生长都有不同的影响。以我国的南北方为例,众所周知,南方一些地区可以一年两茬水稻,或者三茬水稻,而且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水稻的生长,并且有大范围的种植,主要原因就是南方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水稻的生长,温度较高。而在北方,天气相对南方较为寒冷,土壤,大气的温度都相对较低,而且土地也出现了盐碱的严重变化,这些都影响着水稻的种植和产量,相对南方而比较,南方依靠一年二、三熟的产量提高年均产量,而北方种植区光热源不足,温度偏低,高于10℃的活动积温有限, 加之其他的地质条件对水稻的种植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通过必要的种植措施加以保障,加强对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加以推广。

在北方水稻种植区比较零散,农场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和减弱,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摆脱传统的手工插秧。抛秧技术不仅适合各种水稻品种,与北方的水稻种植规模及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状况都十分适应,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因此本文针对水稻抛秧的种植技术提出高产种植技术的探究。

1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

1.1 水稻生长的基本条件

水稻是禾本科类草本植物,由野生稻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及自然选择作用下转化而来的。水稻的生长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温度、湿度、光照及土壤营养条件等,其中气温是影响水稻生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北方地区活动积温较低的环境下,在种植技术上更应注重水稻的选种,育苗保温,栽培技术及管理等技术。

1.2 水稻选种及前期处理

由于北方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的因素限制,北方的水稻生产是一年一季水稻。选择当地适合的水稻品种是极其重要的,在选择抗病的品种下,更加重视品种的耐寒、耐旱性,加之北方土壤的盐碱化,在选种上也要选择抗盐碱化的水稻品种,综合水稻的收割时间,确定适合北方种植的一季水稻。

在品种选定的情况下重视水稻种子的前期处理工作,对作物种子的前期处理是作物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的基础。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即严格对种子的筛选和甄别,筛除种子中混杂的破损、变质的种子等。保证种子的纯净度和饱满度,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适当的晒种,通过适当的晒种可以杀死种子表皮的细菌,同时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助于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对种子进行拌种和包衣,即用按一定比例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拌种,通常会混用一些杀虫剂和杀菌剂,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种子表皮附着的虫卵及细菌等,减少水稻的发病率;增强水稻种子抗盐碱的能力,对于北方土壤盐碱化较为明显的地区,对水稻种子用溶液进行浸种,浸种溶液可选用0.5% 的CaCl2溶液,用CaCl2溶液浸种的幼苗,在盐胁迫的条件下,叶绿素、叶片光合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均高于用水浸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低,提高了水稻的抗盐能力[3]。

1.3 水稻育苗及苗期管理

水稻育苗是水稻种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水稻秧苗的出苗率及稻苗的个体的强壮度,影响后期大田的种植和后期稻秧的生长。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因此水稻生育期相对较长,因此要提早进行育苗。而由于气温较低,因此采用大棚进行育苗,通常采用开闭式的钢管大棚,大棚的类型有,大型钢管棚,中型钢管棚及小型棚。小棚一般宽度在1.2~1.5m之间,高度在0.3~0.4m高,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技术的发展,由于其耐寒性和保温性较差,这种小棚现在基本已经不使用。开闭式钢管中棚的棚宽5~6m 、高大约1.5m、长度在30~40m之间 ;钢管大型棚的棚宽度在6~7m之间,高约2.2m,长度达到60m。这2种大棚成本造价相对较高,但空气容量大,棚内的昼夜温差较小,也便于管理,是目前北方常采用的育秧棚模式。

育苗的方式上可以采用秧盘(塑料盘)的方式进行水稻的育苗。该种方法对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每株秧苗的秧苗数量,同时节约营养土的使用。在育苗前期要对苗床进行处理,保证苗床面的水平,便于后期对秧苗的灌溉,保证秧苗的水分均衡。秧盘中的土壤选用纯正的黑土,搅拌些营养土,以保证秧苗后期生长的营养供应,在秧盘中营养土的填充量适中,过厚的营养土不利于水稻的出苗率,因此要严格控制营养土的填充量。在苗期的管理过程中,注意育秧棚的温度管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土壤水分的快速蒸发,秧苗会因为高温和缺水而发黄极度缺水。因此在育苗期间定期对育秧棚进行通风管理。与此同时,依据天气和土壤等情况对苗床进行灌溉,对秧苗的灌溉时间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低的时段较为适宜。由于地下水的温度较低,若选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给秧苗造成较大的温差,影响秧苗的生长。秧盘的育苗方式不仅节省育苗的營养土的用量,同时能够精确的控制秧苗的密度,能够有效的减少水稻种植的前期投入成本。

1.4 水稻的抛秧播种

水稻秧苗的种植通常分为传统的人工插秧,抛秧及机械插秧等栽培方式。而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播种技术。与其他的种植模式相比,具有节省人工,节约成本,高效及稳产等特点。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因此在水稻的前期投入上减少投入是提高产出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抛秧技术适合各种品种的水稻,而且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水稻种植更为适宜。抛秧减少劳动力投入,同时也缩短了水稻的播种时间,且抛秧种植,更有利于秧苗的自主成活。抛秧后秧苗在田间一般呈现直立、倾斜甚至平躺的姿势。而不同的秧苗姿势对秧苗的后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直立的秧苗在发根数量,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等方面都高于倾斜或者平躺的秧苗。在水稻的产量和稻穗的有效数量、颗粒重量等都高于倾斜或者平躺的秧苗。因此,在水稻的栽植过程中要提高水稻的立苗率。

影响秧苗的姿势的因素有抛苗的高度、田间的土壤状态、田间水面的高度及秧苗的带土量。在抛秧前期要对田间处理,提高田间的土壤软烂程度,土壤的软烂程度越高越利于秧苗的直立。在保证土壤软烂的条件下控制好土壤上层的水层高度,1~2cm水层最为适宜,低水层降低了水体的浮力使得秧苗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好的栽植。抛秧的高度和植株的带土量对秧苗的直立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抛秧的高度保持在3m左右,能够提高立苗率[4]。在抛秧过程中保证土壤的软烂程度、水层的高度及抛秧的高度等,能够有效的提高秧苗的立苗率,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1.5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的田间管理主要是补苗、除草、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补苗工作要在秧苗基本成活期进行补苗,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发现田间缺苗要及时补插。田间的杂草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吸收田间的营养,影响水稻营养的吸收,在除草过程中采用喷雾式的方式进行除草剂的喷洒,以减少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在此期间适时的播撒化肥,以提高作物生长的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采用包净含量100g,N、P、K总含量≥12%,硒含量≥0.06%的 “硒肥”播撒至田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的硒含量。在后期管理中,还需要对倒伏的水稻进行人工的处理,防治秧苗因过度的浸水而腐烂。保持水稻田的通风,避免因大风引起的倒伏,同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抽穗率。同时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抽穗前期保证土壤上层水层的高度在5~6cm,开花以后浅灌,同时注意气温变化,温度低于17℃ 或大风天时,加深灌溉的水层高度至 10~15cm, 以保证水温,气温回升时恢复原水层高度 , 以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为主,收获前10d停止灌溉,进行晒田,保证水稻的干物质积累。进而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

1.6 病虫害防治

北方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危害水稻产量的主要是被称为“ 三病一虫”的病虫害,分别是稻瘟病、 稻曲病、纹枯病及二化螟虫[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农业耕作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无害化防治技术,选用低毒农药、使稻谷中无残留的有机磷、砷、苯的衍生物,以保证稻米品质。

2 结论

水稻作为全球60%人口的主食作物,对其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探究一条合理的、高效的北方水稻种植方法意义重大。发挥北方的地域优势,结合北方农民的经济状况,和水稻生产的现实状况。采用低成本投入,低劳动力,稳产的抛秧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能够在一定上提高水稻的种植产量,为北方水稻种植者增加可观的收入。

参考文献

[1]朱德峰,程式华,张玉屏,林贤青,陈惠哲.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03):474-479.

[2]付景,杨建昌. 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作物杂志,2010(05):1-4.

[3]徐芬芬,叶利民,王海勤,熊振鬟. CaCl_2浸种对水稻幼苗抗盐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9(12):44-45,47.

[4]郭保卫,张春华. 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19):3945-3953.

[5]王爱辉,王勇,耿文良.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質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13(06):31-33.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高产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