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孕:隐秘角落的“爱心”事业

2017-03-22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生殖新闻周刊

@帅不过三秒黄:当孕育生命成为一桩阴暗隐蔽却财源广进的生意时,多可喜可贺的事都变得可悲可叹起来。种种桎梏,无可奈何,苦于无法生育的夫妇,囿于传宗接代的家庭,无知的卖卵女学生,冒着生命危险代孕甚至堕胎的妈妈,因“香火”而被放弃的女婴……生儿育女的幸福背后,是一个利来利往、血流成河的晦暗产业。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我还是喜欢平淡的文字下隐藏的情感力量。写信赋予文字以感情,让读信的、听信的人心中暗流涌动,任何浮躁的情绪在字里行间都能得到平静,不可谓不是一种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Du without hesitation)

开始做采访之前,只是觉得代孕是不孕不育人群迅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或者说表现。所以最初的采访设计也只是想把这种现象展现出来,并没有想过会单独成一篇稿件,甚至成了系列文章的主文。

代孕产业所揭示的世界是隐秘的,但却又是现实存在,并且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规模、形式存在,有着自己的秩序、处事方式甚至是原则。代孕从业者自称是“爱心”人士,他们称自己的行动为“爱心”事业——尽管完成这一流程,需要支付很大一笔金钱。在需求者方面来说,这些代孕从业者依然是他们的感恩对象,因为他们实现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渴求孩子的愿望,或者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保持了家庭的完整性。

2013年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经超过4000万。当时专家预计,未来5年,国内不孕不育发病率会提升至18%,不孕不育患者将超过7700万。面对一种重大的需求,必然要提供解决的手段。

从常规的医疗上来说,这些却是难以应对的。患者可能因为年龄的问题已经丧失生育的能力,或者身体因为相应的疾病而不允许生育。我见过众多此类人群的焦灼、压抑甚至是崩溃。作为全国顶尖的生殖中心,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周围的小旅馆住满了这样的人群,他们把所有的希望托付給医院。然而,尽管生殖技术日新月异,依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代孕也是辅助生殖手段的一种,并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但这种手段被完全禁止了,甚至成为各大医院的一种禁忌。每当患者试探地问起是否可以选择代孕,医生的第一回应就是“这是违法的”“不可能操作”。不过很多医生也希望政府能否从医学指征角度进行考虑,允许一部分非商业代孕的形式的存在,毕竟作为最接近患者的人群,他们理解患者的痛楚和绝望。

在这方面,中国的有关政策法规是滞后的、暧昧的。专门针对代孕所颁布的规章制度已经17年没有变动;对非法商业代孕的打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面对时代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评估这个问题,并尽快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在主张生育权利的同时,也避免一个灰色产业的野 蛮生长。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生殖新闻周刊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辅助生殖进医保”彰显的双重积极意义
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咨询经验总结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