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7-03-21徐丽艳周智俊杨金镇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基底阴性

陈 艳,葛 玲,徐丽艳,周智俊,杨金镇

(厦门市第三医院病理科,福建 厦门 361100)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且相对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而言,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较差[1]。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基底样乳腺癌属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范畴,但基底样乳腺癌的侵袭性强,若未能及时诊治,预后不良[2-4]。基底样乳腺癌是指具有基底细胞基因表型的乳腺癌,且基底细胞分泌的角蛋白标志物高度表达,该类型的增殖指数较大[5]。对此,有必要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高度相似,但亦有所不同,尤其在CK5/6与CK14的表达方面较为明显。本研究旨在分析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第三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最小21岁,最大73岁,平均(47.6±4.9)岁;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筛选出29例基底样乳腺癌,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平均(48.7±5.6)岁。

1.2 研究方法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点,对比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并分析CK5/6、CK14用于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

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组织学特点:具有推挤性边缘,癌细胞呈合体状、巢状、片状排列,可见地图样坏死,且组织学分级较高,可见鳞状上皮分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

2.2 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对比

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亦相似,但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非特殊浸润性癌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且非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浸润小叶癌比例显著高于基底样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对比 例

2.3 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CK5/6、CK14表达情况

基底样乳腺癌高度表达CK5/6、CK14,利用CK5/6、CK14单独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分别占75.86%(22/29)、79.31%(2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占96.67%(29/30),且CK5/6与CK14呈正相关(r=0.541,P<0.05)。见表3。

表3 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CK5/6、CK14表达情况 例

2.4 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对比

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均以局部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或辅助化疗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随访1~2年可知,29例基底样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例;25例非基底样乳腺癌患者,复发1例,其余健在。

3 讨论

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性强,增殖指数大,病情复发或转移的风险高,且多数属于基底样乳腺癌,较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非基底样乳腺癌的预后更差,转移率更高[6];由本研究可知,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相似,但29例基底样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例;25例非基底样乳腺癌患者,复发1例,其余健在;证明上述观点。但由本研究可知,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普遍认可非基底样乳腺癌的诊断标准为在确诊三阴性乳腺癌的基础上,CK5/6和(或) EGFR阳性;这提示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存在交叉的免疫表型。虽然P63、P40均作为常见的免疫标志物,但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均高水平表达P63、P40,缺乏鉴别效能,对于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出基底样乳腺癌的效力较低,已得到钱立宇[7]等的研究证实。根据以往相关的文献报道,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可知,若三阴性乳腺癌表达CK5/6、CK14,可认定为基底样乳腺癌,且利用CK5/6、CK14单独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分别占75.86%、79.31%,两者联合使用占96.68%,CK5/6与CK14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CK5/6与CK14合用,可提高对基底样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大部分重叠,以Ⅱ级、Ⅲ级为主,但又有所差异,这为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提供依据[8-9]。毛锡金等[10]研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存在临床病理交叉的原因在于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差异较为明显。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还包括预后良好的小管癌、黏液腺癌等,但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以预后较差的类型为主。由本研究表2的数据表明,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非特殊浸润性癌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且在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中,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亦较为常见。另外,非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浸润小叶癌比例显著高于基底样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完全重叠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大部分重叠,CK5/6、CK14可作为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标记物。

[1] 张升瑞,王星,孙洁,等.具有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6):550-553,558.

[2] 周淑玲,杨文涛.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3,7(8):603-608.

[3] 张慧,孙立涛,高波,等.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钼靶与超声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3(10):725-729.

[4] 徐晓玥,杨为戈,朱玮,等.2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PBC)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5):651-657.

[5] 王健,孟刚,周晓蝶,等.乳腺癌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8(9):954-957,962.

[6] 刘瑛,沈严严,胡聂,等.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3):2087-2089.

[7] 钱立宇,钱军,马莉,等.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J].重庆医学,2014,13(14):1801-1803.

[8] 张敏敏,莫军扬,黄平,等.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附85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5):665-669.

[9] 沈浩元,邓春燕,韩运涛,等.三阴乳腺癌的钼靶钙化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5):698-700.

[10] 毛锡金,冯艳,曹新山,等.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征象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4):503-508.

猜你喜欢

学分基底阴性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学分美食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