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战略探析
2017-03-21张建旭李喜龙
张建旭, 李喜龙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战略探析
张建旭, 李喜龙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运用SWOT方法分析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发展情况,提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从交通网络规划、发展资金投入、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交通建设、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
交通规划; 秦巴山区; 绿色交通; SWOT; 全生命周期
一、引言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地处重庆市东北,东接湖北省,西靠四川省,南邻重庆市万州区,北连陕西省,辖重庆市城口、奉节、开县、巫山、巫溪、云阳六县。区域内地质环境复杂,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对外运输通道不足,对内交通通达性差,交通运输骨干网络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低。在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中,该区域还承担有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等重大任务[1]。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的交通现状差,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绿色交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绿色交通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发展实践的目标。对绿色交通的含义,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2-4]。胡洁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辨析》中概述绿色交通运输的范畴是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形态与模式。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在《绿色交通基本理念和目标》中认为绿色交通即是创造一个协和的交通,包括交通与环境、交通与未来、交通与社会、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协和。陆化普在《绿色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与规划设计要点研究》中提到绿色交通规划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满足交通系统需求。胡兴华在《重庆市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中归纳认为绿色交通是以提升交通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为手段,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交通等协调发展的理念。本文认为绿色交通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要追求经济、社会和财务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本质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追求交通系统最大效益,实现交通运输系统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SWOT的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发展分析
(一)发展优势分析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拥有旅游单体864个,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镇、地质公园等旅游景区,还拥有历史悠久的巫巴文化、三国文化和三峡文化、红色旅游等人文旅游资源[5-6]。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交通提供了动力。
该区域可依托长江黄金水带和经济带,为发展绿色交通提供经济基础。区内及周边丰富的天然气、水电、水热等资源可为发展绿色交通提供清洁能源。
(二)发展劣势分析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属渝东北地区,所属6个区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共有贫困村600余个,贫困人口100余万,贫困发生率达22.88%。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供给不足,造成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大,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最为突出[7-8]。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秦巴山区被确定为生态多样性保育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已成为交通建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一方面地形地貌特殊,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导致交通规划设计制约条件较多,另一方面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线形与横断面布置需要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导致土石方多、道路纵坡大、边坡支挡多等,不仅增加道路工程施工难度和费用,而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目前仅有长江水道、渝宜高速、万达高速、奉溪高速等主要交通线路,公路路网密度低、等级差、通畅水平低,铁路和航空尚处于空白,与周边省市相连的主干交通线网不足,造成地区呈碎片化的发展格局,无法满足区域协同和突破发展的要求;旅游可进入性差,尤其是旅游骨干公路、旅游公路、乡村道路和景点环线缺乏有机衔接,造成区内旅游的便捷性、安全性、通达性较低;港口的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旅游专用码头不足,码头与岸上景点及陆路交通等的驳接换乘衔接性差。
(三)发展机会分析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已规划安张铁路、郑渝高铁、G69、G6911、G5012、G211、G242、G243、G347、G348、G541线路,提升了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对外出口通道的运输能力,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绿色交通提供了契机。
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交通发展规划(2014—2017年)》中确立秦巴山区重庆片区交通发展以构建水运枢纽、畅通对外通道、建设民生交通为主要突破口,以构建生态绿色交通、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发展目标。
《重庆市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和《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表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将着力突破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秦巴山区重庆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努力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交通运输部《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重庆市已从替代能源利用、节能技术改造、运营组织创新、基础设施低碳化设计、信息及智能化应用等五个方面,涵盖公路、水路运输和城市客运三方面探索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四)发展威胁分析
秦巴山区属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易发生,交通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安全受到威胁[9]。该片区工业发展缓慢,经济社会落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面临资金短缺,造成各区县资金配套压力大,无法给交通建设注入持续的资金动力[10]。
三、绿色交通理念下的秦巴山区重庆片区交通发展战略框架
基于SWOT模型下的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战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发展机会和清洁能源等优势,克服生态环境脆弱和资金不足等劣势,减少抵御灾害能力弱等威胁。研究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绿色交通,实现对外畅通;二是建设民生交通,强化交通扶贫开发;三是将绿色交通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全生命周期;四是坚持节能减排,发挥清洁能源丰富的优势。
(一)绿色交通网络规划
交通规划是从需求发展的角度探索交通网络的蓝图及其建设计划,若以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当前的既有交通规划能够满足外部需求的通过性需要,但是横向对比秦巴山区与云南山区,以及同纬度的国际著名的落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发现秦巴山区的旅游发展相对落后。若以后者旅游发达区域的吸引强度来判断,既有规划的对外辐射线路无法完全满足该区域的对外客货辐射需要,故要对该区域交通网络进行再规划研究。
1.畅通对外通道
进一步优化对外通道布局,以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公路网规(2013—2030年)》所规划的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建设为重点,同时拟规划增加以下线路:
规划增加包海高铁,建议线路为包头—榆林—延安—西安—安康—万州—重庆—贵阳—南宁—海口。积极争取该线路列入国家铁路网,“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该线路建成后,包海高铁(渝西段)与重庆—成都铁路、成都—西安铁路共同组成“铁路西三角”,促进关天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互动联系,推动川渝陕三地经济发展,成为沟通南北的一条新的快捷通道。
增加十巫高速。目前该区域与中原经济区的直接交通运输方式缺失,只有规划在建的郑渝高铁。高速、国道非直线系数较高,极大地增加了出行时间成本及货物运输成本。参考现已规划的高速、国道线路,建议修建巫溪到湖北十堰市的旅游高速联络线,简称十巫高速。走向大致为巫溪—竹山(接G4213)—鲍峡镇(接G7011)—郧西县(接G70)。这条线路的修建不仅对奉节—巫山—巫溪旅游小金三角,以及三峡大坝—巫山—神农架旅游大金三角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更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及库区区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增加广巫高速和奉武铁路、广孝铁路。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互补,建议在东西走廊修建广巫高速(广元—万源—城口—巫溪高速联络线)。铁路方面,建议修建奉节—巫山—宜昌—武汉市铁路,降低西部地区及本区域资源流向武汉城市圈及华东地区的时间成本,缓解沿江资源运输方式的单一性,提高沿江资源的运输量;建议修建广元—万源—城口—巫溪—巫山—孝感铁路(基本平行国道347线),在广元市衔接兰渝铁路、渝新欧铁路,直通甘肃、新疆、波兰、德国等地,开辟欧洲各地、中国大西北与上海等华东地区的东西走廊新的交通运输通道。平行沿线有客运专线,极大地分担了客流量,建议该线路以货运为主,旨在加快欧洲、中国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与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资源运输。
2.扩大公路网覆盖度,加强民生交通和旅游交通线路规划
完善区域交通主要以省道为主,结合各区县工业园区布局位置,畅通开县—云阳、城口—尖山镇工业园区—奉节、城口—尖山镇工业园区—云阳等县际通道,形成畅通的物流运输通道,推进港口与物流园区、保税园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行政村通畅为重点,重点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和撤并行政村通达工程,继续加快乡镇客运站和农村招呼站建设,加大清洁能源客运车辆投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交通扶贫开发[11]。
发挥好万州作为三峡库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已规划的交通路网与5条区域旅游联动带、4条秦巴精品带的衔接,克服本片区与周边著名旅游区、知名旅游城市以及国内外主要客源地的空间阻隔,开辟环秦巴山区的自驾旅游线路。如G69、G6911、G211等线路的开工建设,开创了连接陕渝秦巴山水旅游带通往秦巴生态旅游板块的新通道;依托G42、十巫高速的修建,实现了片区与鄂豫旅游板块的联系;借助G5012、广巫高速、G542等线路的规划建设,丰富了陇南川东自然旅游带,加强与川陕甘旅游板块的互通。片区内围绕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巫溪红池坝、大宁河、城口大巴山等旅游景区,强化旅游公路网建设,形成“城景快捷通达、景景环线串联、指示标识完备、停车服务配套”的旅游交通体系,实现自驾旅游出行的通达性、舒适性,激发旅游发展的潜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发挥水运优势
推进该地区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工作,提升长江三峡过坝能力,加快整治三峡库区重要支流梅溪河、抱龙河等8条重点支流航道,建设大宁河庙溪航电枢纽,增强支流航道通达深度,全面提升支流航道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推进港口与物流园区、保税园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
依托三峡国际旅游精品带,加快万州鞍子坝、万州瀼渡、云阳张飞庙、奉节宝塔坪、巫山小三峡等旅游码头和三峡游轮中心建设。开展新型水上游玩项目,借鉴三亚、舟山等旅游景区开展的水上飞机项目,在满足水深1.5米以上、滑行水面距离达800米以上、水面宽度100米以上等条件的江面开展水上飞机运行工作,全面提升三峡旅游品质,更好地促进三峡旅游开发[12]。
4.建设旅游机场
目前秦巴山区重庆片区仅有万州机场以及在建的巫山神女峰机场,旅游航空运输相对国内其他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泸沽湖、丽江等,存在很大的差距。建议在城口县修建规模较小的旅游支线机场,完善出入秦巴山区腹地的空中通道。同时参考阿尔卑斯山、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著名山脉旅游模式,积极开展空中观光旅游,使游客不仅能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景区,并能享受到各种空中观光旅游服务[13]。
5.发展多式联运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已成为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重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万州为中心节点,按照货运无缝衔接的理念,以货运综合运输枢纽和港站集疏运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万州新田、奉节三马山、巫溪、巫山神女溪等中转服务和临港产业配套港口成为渝东北秦巴山区港口物流枢纽,使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在广元市衔接广孝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在片区内各港口进行铁水联运,形成一条联接亚欧、贯穿中国东西的运输通道,位于节点上的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具有承东启西、转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欧洲的进口汽车等物资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各大城市;片区周边的服装、铁矿、锰、笔电产品、机电产品、汽车配件等通过这条运输通道辐射到中国各大经济区及欧洲。
(二)绿色交通发展资金投入
致力于资金保障,多种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劣势与威胁。一是将交通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缓解地方财政紧张问题;二是在税收上采取减免或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支持交通建设和三峡库区支流航道整治;三是引导各区县加大配套力度,将扶贫、移民、林业等专项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向交通建设项目,推动交通快速发展。
(三)交通安全
在公路方面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强对自然灾害多发路段的监控预警和工程治理;在水运方面,规划建设长江、小江、梅溪河、大宁河等主要流域的船舶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设备库和应急设备设置点,同时加快淘汰高耗能、污染大、安全性能低的船舶,推进船舶标准建设;在航空方面,建设规划万州、巫山、城口的直升机应急救援基地,发挥通用航空在医疗卫生、森林防火、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应急保障作用。
(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与养护、报废处理等阶段。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要统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建设的各个阶段[14]。
1.规划设计阶段
在规划阶段,首先要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指导思想,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发展和改革、人与自然等协调发展,按照“宜空则空、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的原则,选择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适用地及发展方向。对于秦巴山区腹地如城口、巫溪等地形条件太差的地区,考虑采用民用航空运输方式;对长江干线及梅溪河、大宁河、抱龙河等重点支流,重点提升航道等级和规划建设现代化转运码头;对于道路建设,以短途集散和通过性交通引导为主,从而优化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空陆水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立交通运输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可研设计阶段,首先对秦巴山区的地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制定综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设施。对秦巴山区重庆片区境内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区、水源滋养区、自然保护区,如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渭溪河猕猴保护区、梨子坪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做到“保护为主,能绕则绕,能远则远”;灵活确定适宜当地特点的技术标准和指标,如对排水系统、照明系统,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的选择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道路线形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设计合理的路基边坡,避免大填大挖,保护土地资源,从而提升规划设计的环境合理性。
2.建设施工阶段
在建设施工阶段,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尽量减少工期和施工占用面积;设计缓坡,使用生态边沟、生态挡土墙;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对跨越汉江仁河水系、嘉陵江水系、小江水系、大宁河水系等敏感水体的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装置,施工期间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再排放;对经过巫溪高楼、巫山朝阳坪、开县雪宝山、奉节茅草坝等森林覆盖区及城口仙女池草场、巫山葱坪草甸、巫溪红池坝草场等草地覆盖区,采用“以桥替路”,减少对林地、草地的破坏;加强安全防护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减少地质灾害易发带来的威胁;对经过华南虎放养区、明通猕猴保护区、肖家沟白鹤栖息地、七曜山动物栖息地等噪声敏感区,采取安装声屏障、设置隔声窗等降噪措施,减少噪音污染;施工结束后,完成对工区植被的修复工作和道路沿线的景观绿化。
3.运营养护阶段
在交通运营养护阶段,制定环境跟踪监测制度,做到对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及时处理”;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排查安全隐患;构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统一的交通信息资源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增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五)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利用
秦巴山区重庆片区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逐步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为绿色交通运输提供能源保障,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着重大作用。应重点在运输领域推广应用天然气、电、太阳能,加快推进油改电、油改气等技术应用,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低碳化;公路沿线、隧道、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利用太阳能照明。
四、结语
为了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要求,绿色交通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如何构建绿色交通战略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SWOT模型对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发展。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绿色交通战略体系的构建不仅对于发展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的经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是实现秦巴山区重庆片区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的重要保障。
[1] 何吉成,衷平,程逸楠.城镇化背景下秦巴山区交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1):267-269.
[2] FUSUN U,OZGUR K,SULE O.A problem-structuring model for analyzing transportatio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3):844-859.
[3] MAY A D,CRASS M.Sustainability in transpor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7(7):1-9.
[4] 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城市交通,2009(6):23-28.
[5] 覃建雄.我国限制与禁止开发区旅游扶贫创新发展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7-141.
[6] 黄大勇.三峡成库后巫山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9-52.
[7]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8] 宋豪.生态涵养背景下的渝东北经济发展研究[D].重庆: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5.
[9] 孙果梅,况明生,曲华.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5):244-247.
[10] 曾信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的思路和举措[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5):80-82.
[11] 胡兴华.重庆市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综合运输,2015(3):41-45.
[12] 于耿燕.中国首架载客水上飞机三亚启航[EB/OL].(2014-01-25)[2016-09-20].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4/01/25/016413836.shtml.
[13] 程小康.支线航空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29-131.
[14] 孙磊,蔡洁.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与管理,2012(3):491-492.
(责任编辑:张 璠)
Strategy Research on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Chongqing
ZHANG Jianxu, LI Xilong
(School of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By analyzing the SW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Chongqing, a guiding ideology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is put forward,which discusses the strategy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Chongq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 the investment of development f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full life cycl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ean energy.
traffic planning; Qinba mountain areas; green transportation; SWOT; full life cycle
2016-11-28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重庆市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cstc2015jccxB00059);中国工程院项目“重庆市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2015-ZD-05-09-06)
张建旭(1979—),男,河南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李喜龙(1991—),男,陕西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规划。
F503
A
1674-0297(2017)03-0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