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阿卡贝拉演唱形式进行音乐技能训练的思考与实践

2017-03-21娄红芳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阿卡贝拉声部

娄红芳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讲课形式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训练效果不理想的状况。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本文认为采用阿卡贝拉演唱形式,不但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阿卡贝拉基本概念

阿卡贝拉译自意大利语“A cappella”,属于一种无伴奏的纯人声合唱形式。它起始于15世纪的教堂音乐。当时,阿卡贝拉演唱还局限于意大利的美声发声,具体演唱内容也被局限在传统的无伴奏人声合唱领域。直至20世纪,阿卡贝拉演唱方式才渐渐受到音乐人的关注,因而得到迅猛发展,一些较为流行的阿卡贝拉曲风随之问世,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显现出某些独特的时代特征。

与传统合唱相比,阿卡贝拉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非实义音节。非实义音节,主要是指演唱中所发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如 “fa-la-la”“duwa”等。在阿拉贝卡曲目中,这种衬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合唱形式。二是人声打击。在专业的音响技术协助下,阿卡贝拉演唱者能够利用自身的声线进行乐器声音的模仿,其中打击乐器是阿卡贝拉演唱最具特点的模仿乐器。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为乐曲增加音色上的变化,使演奏曲目更丰富、饱满。三是器乐化的旋律和节奏。阿卡贝拉演唱者通常需要对较为器乐化的旋律、节奏进行描述,因而可以轻松塑造较高难度的音色;此时,演唱者自身各个声部的音域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考验与挑战[1]。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阿卡贝拉演奏时,其节奏、和声以及整体的表现风格会凸显出一定特殊形态以及极强音乐层次感的特点。鉴于阿卡贝拉具有上述多种独特魅力,在我国各大院校的音乐课程中,阿卡贝拉也越来越受推崇。

二、采用阿卡贝拉演唱形式进行音乐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采用阿卡贝拉演唱形式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感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是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节奏训练。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就是“讲授—接受”形式。例如,在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往往只需要一架钢琴,先把视唱曲中的节奏以挥拍式打出来,然后由学生跟着节拍训练。这也是通常说的记忆式教学。对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但运用于节奏的认识和学习则过于生硬与刻板。笔者认为,当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节奏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对部分节奏进行变体训练。这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内容,而且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众所周知,阿卡贝拉的演唱形式在听觉上十分丰富,所以在视唱练耳的节奏训练中可以适当应用阿卡贝拉[2]。这种演唱形式,使相对单调的视唱练耳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右手击分拍、以左手击单位拍,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二声部的节奏训练。

二是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视唱训练。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都是先将演唱曲目进行示范,之后再对这一曲目进行伴奏并由学生跟着钢琴哼唱,通过反复哼唱旋律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于这条旋律的记忆,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唱准音为止。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收获、领略到的音乐乐理知识十分有限。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单声部视唱训练过程中融入阿卡贝拉演唱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视唱练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阿卡贝拉音乐和声的美妙效果[3]。例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学生演唱曲目中的和声部分,另一组学生在和声织体衬托基础上进行旋律声部的演唱。这样的课堂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和声听觉的感知能力。此外,当学生音准达到一定标准之后,阿卡贝拉演唱形式还可以应用在更多声部,进行相应的三度和声练习。

三是应用于学生的体态律动训练。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曾说,音乐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绝不是脱离音响的音乐理论知识,它应该是音响运动与演唱者本身身体情感的共同体验。换言之,演唱者身体应与音乐之间紧密关联,通俗地说就是体态律动[4]。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养成打拍子的习惯。这一看似简单的体态律动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想形成良好的乐感,掌握好节奏节拍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跟随音乐旋律打拍子时,他们肢体所产生的律动状态能够充分反映出他们因为音乐而做出的相关反应。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学生体态律动训练时可以适当应用阿卡贝拉演唱过程中常会用到的一些肢体动作,如跟着节奏点头、左右搓步、捻指打拍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四是应用于学生的合音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阿卡贝拉演唱形式会更加注重每位团员的声部意识及其相互配合的合音概念,所以阿卡贝拉演唱应用于学生的合音训练时,教师则应针对学生的具体训练需求对其展开针对性声部训练。例如,在进行二声部训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对流动的“复调式二声部”与相对静止的“和声式二声部”练习;进行三声部练习时,由于这一声部训练具有色彩更加充实饱满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在训练时从上述方法着手。通常情况下,传统混声四部合唱是由男女高音、男低音以及女中音组成,在节奏的对位方面较为复杂,而它的和声又较为饱满充实,因此加强四声部的练习十分重要。另外,在进行流行合音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对乐团的“合音组”情况充分地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声部;在练习方法上则可选择风格各异的四声部练习,从而促使演唱者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风格及节奏的丰富特征。在进行多声部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多声部的特征。

三、采用阿卡贝拉演唱形式进行音乐技能训练的做法与体会

在合音训练课中涉及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节奏、音准、和声、肢体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在学校担任“合音训练”课程,已经教过几届学生。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体会。根据河北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安排,“合音训练”课程是在“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综合性基础课程之后的承接课程,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素养较弱,在这些方面需要提高的就更多,这对于开展“合音训练”课程构成一定的障碍。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在课程进度安排、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丰富课程内容的安排。“合音训练”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相对全面的和声知识,在学生不完全具备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笔者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其基本素养。无论是偏古典或偏流行的合音作品中,大多都会有人声模仿乐器的情况出现,那么了解乐器种类、听辨音色对于学生是很必要的。每节课都会安排视唱练耳、节奏训练、声部训练、音色听辨、乐器介绍等等内容。学习音乐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节奏,在节奏的训练中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手脚并用的训练与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内容相比要丰富了很多。阿卡贝拉这种演唱方式的特点之一即对各个声部的内容都要了解与熟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节奏的魅力。例如,简单的单声部节奏练习,可以将其分工,左手打单位拍,右手则要打出节奏,口中要念出节奏的内容;这样的练习会给学生一种很具挑战性的感受,每个人都很想尝试一下,并从练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升级版的练习,则为了增加读谱难度,由单声部节奏改为二声部节奏,由双脚交替踩地的方式打单位拍,左手低声部,右手高声部,口中则要唱出其中一个声部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反应是每完成一项后就更想去尝试更难的内容,达到了刺激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实践的目的。这样的练习可分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竞赛,既锻炼了手眼口脚的协调配合能力,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开始时,学生会觉得太难,不敢去尝试,难度不妨相对降低一些;随着课程的推进,单纯的节奏练习可以升级为将旋律对位的练习。即在以前节奏练习的基础上,把节奏的部分替换成固定的旋律,如果是二声部还有和声的编排加入其中,既丰富了学习内容,也增加了难度,在训练中学生反而更有兴趣去突破每一次叠加进来的新内容。例:

再如:1357i这条练声曲,5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圈站立,每人演唱一个音,依次叠加进来,叠加音的同时,身体做向中间聚拢的动作,按4/4拍的节奏演唱,在高音i处做四拍的保持,结束后五人均向外打开身体说“WOW”的音。例:

此类练习,能够让学生在旋律行进中合理加入自己的肢体动作,让肢体能够在音乐的律动中得以训练。

二是活跃课堂气氛。大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率低屡见不鲜,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中学到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践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借鉴了一些学校以及优秀教师的经验后,笔者将阿卡贝拉融入课堂并以阿卡贝拉的形式做游戏,使学生从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因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做接龙游戏。可将6名学生分为一组,第一轮旋律创编4人一组:在固定的节奏下,一名学生即兴演唱一小节旋律,第二名学生重复前一位同学的旋律同时还要再多演唱一小节自己即兴创编的旋律,后面两位同学以此类推,四小节一个完整乐句。第二轮和声创编:以同样的方式编出四小节和声(低音),创编好的旋律及和声由第五、第六名同学演唱。这样的练习将一个班分成几个组,设定时间后,大家相继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再如做警察与小偷游戏。在练声中以往都是所有学生站好,教师指定一条练声曲,学生按音阶上行下行演唱,这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改革后,让学生在教室里分散走动演唱,指定一名同学为警察,大声演唱并在演唱过程中负责捉人,其余学生均扮演小偷,以半声演唱。当警察捉住小偷时,被抓者换作警察并声音洪亮地演唱练声曲而其他人依然半声演唱。此外,笔者还在练声曲的编排上做了一些调整,选择更适合在行进中演唱的练声曲。这样,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同时也做了课前热身。

三是培养学生能力。合音训练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声部融合能力和作品创编能力。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笔者逐步加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即兴创编作品。先将旋律声部确定下来,接着配上合适的低音声部,内声部配备音色尽量相近的成员,在每个声部上做节奏的对位变化,低音旋律尽量平稳、节奏不可太过复杂。选择2~3个内声部作铺垫式和加花式的旋律,如果作品风格偏古典,则每个声部可以增加一倍的人数,以达到古典作品需要呈现的圣咏式的丰满音响;如果属于偏流行风格的作品,则可以尝试加入人声打击声部,以营造一种电声乐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依照作品风格来编配声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编配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而训练中每个学生互相演唱其他声部的旋律,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和声的概念。按照这种办法从两届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几个相对优秀的学生组成一个清唱团,参加河北省专业赛事时取得了名次并在与国外阿卡贝拉合唱团合作演出中得到认可。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将阿卡贝拉演唱形式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音乐课堂中单一、简单反复的训练现状,而且能够为教学训练课堂融入新鲜元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1]赵嘉,吴丹.以阿卡贝拉丰富高专音乐选修课程的实践[J].戏剧之家,2015(05):197.

[2]任思桦.台上一分钟,台下编曲功——阿卡贝拉中的和声、节奏和织体编配[J].歌唱世界,2015(4):47.

[3]倪洨.阿卡贝拉的演唱形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作,2015(10):178.

[4]谢飞.从沉睡中苏醒的天籁之音——“阿卡贝拉”,浅谈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A cappella)”的产生与发展状况[J].才智,2012(25):173.

猜你喜欢

阿卡贝拉声部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老狗贝拉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四十九条围巾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三根横线的秘密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