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7-03-21胡博瀚杨一夫韦屹向群黎波

中国储运 2017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军民军事

文/胡博瀚 杨一夫 韦屹 向群 黎波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文/胡博瀚 杨一夫 韦屹 向群 黎波

本文以军民融合的内涵与发展为出发点,从军民融合内涵阐述我国军交运输保障军民融合的实践动因,对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从军民融合的法律保障、训练与保障措施、行业技术交流等不同层次对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

军民融合;军交运输;保障体系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利用国家资源和整体力量来加强国防建设已经是军事力量发展的大趋势。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成国家战略。构建军民融化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对提高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军交运输保障体系

军事交通运输是用于军事目的陆地、水域、空中交通运输准备和运用的活动,是军队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运输、交通保障、车辆勤务、陆空军船艇勤务及其专业训练和科研等内容[1]。军交运输是维系部队战斗力与生存力的大动脉,是部队机动和作战的重要保障力量,它主要由两大要素组成:基础要素,包括运勤人员、运输线路、运输工具、运输对象;组织要素,包括运输指挥机构、运输保障机构、运输辅助机构。军交运输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国家、社会和军队的运输资源,保障部队的机动和器材装备的输送。其目的是基于战场需要,在相关部门的组织指挥下,采取相应措施,将人员物资安全快捷地运送到需求地域。

军交运输保障是由多个部门在相关指挥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下协同完成,涉及众多因素,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军交运输保障体系[2]。具体而言,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指挥机制、运行机制、政策法规体系、通信和信息系统、资源保障系统等,各子体系都在军交运输保障活动中发挥着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2 军民融合的内涵

军民融合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之中,使军队与地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合为一体,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全方位、深层次地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军民融合主要包括两层含义[3],一是“军转民”,就是军事技术在民间的使用;二是“民参军”,即民营主体参与军队建设,同时也包含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

图1 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总体上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等几个阶段,如图1所示。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2.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相互间关系却日益紧密,尤其是高新技术更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共享性,使军队的作战保障与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军交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能更好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对军事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依靠部队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保障需求。

新时期,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为基本依托,以增强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及军地双方交通运输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将军交运输保障最大限度地寓于社会交通运输中,谋求军事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使得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互利共赢,形成配置合理、精干高效、结构完善的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因此,将军事交通运输发展融入国家交通发展之中,成为了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键环节。

2.2 新时期多样化军事任务军交运输保障的客观需要

从过去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来看,军地协同配合运输保障的效果明显,特别是在 1998 年抗洪抢险、“ 3·14”打砸抢烧事件、“ 7·5”事件、 2008 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以及 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等多样化行动中,发挥了军地协同应急运输保障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重大行动中,也凸显了许多问题,例如军地协同机制不健全、指挥协作不畅、军地协同运输保障力量相对薄弱等。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军地协同应急运输保障模式,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式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军地优势,科学整合军地运输资源,统一协调运输力量,切实有效提升多样化军事任务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发挥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在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3.1 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应急动员和使用法规

目前,军民融合式交通运输法规体系还不完善,阻碍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一方面,民用运力应急动员对象分散,要求快速聚合;动员关系复杂,要求多方协调;动员内容繁多,要求组织指挥灵活高效,使得民用运力应急动员组织实施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公民的价值取向,国防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因此,为保证军事运输军民融合保障动员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相应法规来提供制度保障[4]。

克服以上问题,就需要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动员征用以及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平战时军交运输的宗旨、目标和各级单位的责、权、利,为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理顺政府、社会、运输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军交运输保障中的关系;明确各项法规制度的优先顺序,根据战争进程的实际情况,对法规进行补充、修订,以适应发展变化的新情况。

3.2 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和保障措施

军交运输保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渠道、多方式、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有效组织军队、政府、民间的交通运输力量,形成整体保障能力,需要组建独立机构,负责专业保障队伍建设[5]。应有计划地组织必要的军交运输保障训练和演练,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保障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

民用运力是作战交通运输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民联训能优化军民保障模式,提高保障效率,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紧紧围绕“力量优势互补、编组精干合成、决策快速准确、指挥集中统一、行动无缝衔接、保障资源实时共享”的要求;紧跟作战保障样式、保障理论和科技发展步伐;完善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和新保法的训练内容;按照一体化作战保障要求,把军地交通运输部门领导机关、各行业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纳入到训练体系中;多增设一些军民一体、技指合一、联保配套的军民融合实战化训练项目。

3.3 加强军民行业技术交流研讨

目前,军民两支相对独立的行业科研和生产队伍需要深度融合,形成统一的研发力量,要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降低重复研发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借助地方发展机遇,研发一批高技术的军交运输装备。这样不仅节约军队资金,还能提高国家资源利用率,力争使一笔投入产生双重效益,既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又利于部队军交运输建设。在融合军地军交运输资源时,要合理取舍,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获得整体的最优军事效益,不能盲目融合地方交通运输资源,以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军民技术交流过程中,我们还应加强互动学习,通过高层次、系统化、前沿性、互动式的学习研讨,将形势教育、国防教育和使命教育结合起来,研究探索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军事交通学院/后勤工程学院)

[1]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交通分册》 [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1)

[2]杨明山. 军事交通学[M]. 总后勤部司令部: 解放军出版社,2004: 10~15.

[3]刘军.基于军民融合的应急运输保障问题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2014.

[4]杜兰英,陈鑫.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32):129~130.

[5]晋海超,李志强,陈虎.军民融合式军交运输保障体系之构建[J].中国储运,2010,12.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军民军事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