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的未来设计一种轻税组合
2017-03-21李炜光
文/李炜光
为我们的未来设计一种轻税组合
文/李炜光
我在大梅沙论坛上展示过一张图,画了两条线,是1978年到2015年间宏观税负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走势图。我们就是想看看在这么长的一个时段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它们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37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不那么适应长期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
通过模型我们得出了一些数据,我国宏观税负和政府消费占GDP比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下期经济增长的下降,而且宏观税负在表中的系数是负值,说明政府对于当期国民收入的索取部分削弱了其在下期效用最大化的发挥。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过度索取,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它们会流向效用最大化的领域。另一个就是过于庞大的政府消费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对下阶段经济增长也颇为不利。
特朗普2017年1月份“登基”,可以肯定地说,他将会对中国采取多种贸易保护措施,在美国国内大幅度减税和实施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这些政策将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些措施并不违反任何国际贸易协定。有一种说法是他将普遍性地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比如将美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从35%降低到15%。
当然,特朗普的这些新自由主义的计划并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实现一部分也是惊人的,它将改变美国,也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考虑到共和党已经控制了国会两院,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小而是很大,大量制造业资本从中国甚至世界各地流向美国并非完全不可能,进而推高其币值,扩大其投资回报率。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2015年中国的企业总税率(税收+强制性缴费/商业利润)已达67.8%,而美国仅为43.9%。一旦特朗普大幅度减税,中国保持多年的成本优势就会丧失殆尽。
问题在于,还不止美国。英国首相已经明确表示了他们也将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接下来,在美国、英国减税政策的带动下,会不会像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一批国家“跟风”?很有可能,若是出现了国际性的“减税风潮”,总税率保持在世界高水平的中国应当怎么应对?
在描述企业税费负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个少见的名词“死亡税率”,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其实它是有学术依据的。曼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早已阐明,因为征税,市场实现的消费者盈余和生产者盈余都会变小,大部分变成税收交给了政府,而消费者和生产者还有一部分损失掉的市场盈余,政府却没有拿到。这部分损失,经济学上叫“死角损失”(deadweight loss)。
有死角损失存在,所以我们的税收来源不稳定,企业家预期不乐观。因为只是生产者盈余损失掉了,企业还有活路,如果征税过分了,就会出现死角损失,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损失了而政府也得不到,这时候经济增长的前景就不乐观了。这就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政府税收下降同时居民收入难以提高、消费疲弱三重困境的主要原因。
死角损失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现代市场经济中,交易可以创造财富(不再是工人做工、农民种地才创造财富的概念了),扩展开来,交易越是充分,创造的财富越多。但是如果税收压抑交易,导致交易量缩小,随之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盈余这两种市场带来的福利受到损失。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交易可以“无中生有”地增加财富,现在由于税收死角损失的存在,就会出现“无中生有”的反面,属于“有中生无”了。总之,过分和持续地干预市场,终究会得到报应。
为了避免死角损失的出现,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认轻税不认重税,作为征税方的政府要尽力使这种损失变得最小,它是由市场经济的机理决定的。所以当下中国得设法摆脱重税主义思维,为自己未来30年设计出一套更加合理的税收组合。不是说减税,而是说一种轻税机制。因为减税只是政策,轻税则是制度。
人大国发院报告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考虑到近年来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相对于美国的成本优势已基本消失,因此特朗普政府真的有可能对中国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此,中国必须尽快研究应对措施!”我深切认同作者在后面加上的惊叹号,并且想再问大家一句:那样一个国家,一旦找回它的成本优势,一旦它的科学技术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毛不剩拔个净 鹏程万里成为梦 梅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