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氮水平对胡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2017-03-21苏文杰

种子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盛花期胡麻氮量

苏文杰

(通渭县鸡川镇政府,甘肃 定西 743300)

施氮水平对胡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苏文杰

(通渭县鸡川镇政府,甘肃 定西 74330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胡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0~55.2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施氮量为27.6 kg/hm2和55.2 kg/hm2时,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3.6%和16.8%;产量构成因素中,施氮量较低时主要是蒴果中籽粒数量的增加,施氮量较高时主要是单株有效果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当施氮量超过55.2 kg/hm2后,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开始下降。

氮肥;胡麻;干物质积累量;产量

1 前言

胡麻(Linseed)属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1inum)1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向日葵、花生,同芝麻并列的第4位油料作物,也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该作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在高寒冷凉、干旱、盐碱、长日照地区种植,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广。

胡麻的干物质累积状况是反映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胡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养分供应状况的影响很大,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是胡麻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对纤用亚麻营养和施肥的研究较多,虽然对胡麻氮、磷、钾等肥料的吸收动态也作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粮食、棉花等大宗作物,国内胡麻生产技术滞后,农民施肥盲目性强,胡麻施肥研究远较其他主要农作物落后。

研究肥料施用对胡麻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生产中的肥料运筹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供试胡麻为轮选二号。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14.90 g/kg、全氮1.09 g/kg、碱解氮59.37 mg/kg、全磷0.49 g/kg、速效磷27.54 mg/kg、全钾22.27 g/kg、速效钾173.74 mg/kg,pH值7.89。

2.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榆中良种场试验站以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小区长5 m、宽4 m,面积20m2。3次重复,重复内随机排列。播量50万粒/667m2,条播,播深2~3 cm。氮、磷、钾肥分别选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4月22日播种,生育期间用精喹禾灵乳油和立清乳油进行杂草防除。

试验因素为氮,共设计4个水平,分别为0(N0)、27.6 kg/hm2(N1)、55.2kg/hm2(N2)、82.8kg/hm2(N3)。氮肥的2/3作为基肥,1/3作为追肥于现蕾前追施。各小区均施P2O525.95 kg/hm2和K2O45 kg/hm2,磷、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1]。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苗期、枞形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采样,每小区20株,用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干物质积累量:于各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分,洗净,用吸水纸吸干。先于105℃下杀青15 min,再于65℃下烘干,称重。每小区采集15株进行考种,测定单株蒴果数、蒴果籽粒数和千粒重。成熟期分小区收获,计产。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水平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胡麻各生育时期不施肥时茎中的干物质积累量最低,苗期至成熟期平均每天的干物质积累量仅0.009 2 g。N0、N1、N2、N34个氮肥供应水平下茎中干物质的积累速率,苗期至枞形期分别为0.0014g/d、0.0021g/d、0.0023g/d和0.0026g/d,枞形期至现蕾期分别为0.0115g/d、0.0163g/d、0.0266g/d、0.0175g/d,现蕾期至盛花期分别为0.0312g/d、0.0412 g/d、0.052 8 g/d、0.044 4 g/d;盛花期至成熟期分别为0.003 3 g/d、0.007 9 g/d、0.008 4 g/d、0.004 5 g/d,可见,N2茎中干物质的积累速率在各生育阶段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干物质积累速率最高的现蕾至盛花期,其每天的积累速率比N0高69%,比N1的高28%。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差异,导致茎秆最终的干物质积累量因供氮水平而显著不同。在施氮量为0~55.2 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一直在增加;当施氮量进一步增加时,茎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开始减小,N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低于N2,在成熟期降低了9%。

苗期至枞形期叶片中干物质的积累量较低,N0、N1、N2、N34个处理的积累速率为0.000 3 g/d、0.001 9 g/d、0.0028 g/d和0.002 0 g/d。枞形期之后积累速率开始增大,4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为0.026 1 g/d、0.0270 g/d、0.028 6 g/d、0.027 5 g/d[2]。

叶中的干物质在苗期到枞形期积累速率较小,4个处理的积累速率分别为0.0003g/d、0.0019g/d、0.0028g/d和0.002 0 g/d。枞形期后积累速率开始增大,4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为0.026 1 g/d、0.027 0 g/d、0.028 6 g/d、 0.027 5 g/d。不施肥时叶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现蕾期达到最大,此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开始下降;而施肥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现蕾期后仍继续增加,至盛花期达到最高,之后才开始下降;在0~55.2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盛花期至成熟期叶片中干物质积累量的下降幅度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开始下降。

胡麻单株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在苗期到盛花期较小,而在盛花期以后积累速率开始大幅度增加,积累速率为盛花期以前的2.5~2.8倍[3]。

在0~55.2 kg/hm2N的范围内,整株干物质的积累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55.2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速率开始下降。成熟期N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N0提高了19%,N3又比N2降低了13%。可见,适量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施肥过量不利于胡麻中干物质的积累。

从胡麻成熟期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可以看出,氮肥的施用量不影响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4个处理中,叶片、茎、蒴果、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地上部分干重的1.7%~2.6%、28.3%~30.8%、40.9%~42.0%和26.3%~28.1%;但氮肥的施用量影响成熟期地上部分的干物质积累,过多的施氮量引起了胡麻的贪青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致使胡麻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引起胡麻减产。

3.2 氮水平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递增趋势,N1和N2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N0处理,分别比后者提高了13.6%和16.8%;施氮量超过55.2 kg/hm2后,胡麻产量降低,N3与N0间差异不显著。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氮素营养的改善提高了单株有效果数、蒴果中籽粒数量和千粒重,施氮量较低时主要是蒴果中籽粒数量的增加,施氮量较高时主要是单株有效果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和N0相比,N1中蒴果的籽粒数量增加了13.3%,N2的单株有效果数提高了12.7%,千粒重提高了8.8%。

4 结论与讨论

随着作物生育进程的推进,其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S”形曲线变化,施肥不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基本动态规律。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能有效地促进作物生育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籽粒的转移。施氮可以延长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时期,使干物质总量积累速率最大的时刻推后1~3 d,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合理施用氮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胡麻的干物质产量和经济系数,进而显著地提高籽粒产量和含油量[3]。

[1]徐朗然,黄成就.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高小丽.施肥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壤养分、胡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

[3]McGandy RR,Hegsted DM,The Role of FatsinHumanNutrition[J].London:Academic Press,1975,211-230.

式中:

X:白菜中As含量(ug/kg);C1:测定样液中As含量(ug/L);C0:实验空白中As含量(ug/L);V:定容总体积(L);m:样品质量(kg)。

表1 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

7.2 准确度和回收率(η)

回收率必须在70%~130%以内。

本实验中准确度的衡量是以样品加标回收率来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

本实验测定了样品加标回收率,按高、低两个浓度对样品添加,其浓度折算后分别为10 ug/L、20 ug/L,结果见表1。

7.3 精密度

本实验多次重复测定同一量时各测定值之间彼此符合的程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用相对标准偏差RSD(cv%)来表示,结果见表2。

表2 测量精密度结果

式中:

S:标准偏差;X:平均值。

(收稿日期:2017-01-15)

1005-2690(2017)02-0092-02

S641.3

B

2017-01-05)

猜你喜欢

盛花期胡麻氮量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丽水市桂花盛花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
花海泛波春意浓
花海泛波春意浓
白银市胡麻高产高效生产模式调查研究报告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平凉市胡麻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胡麻籽粒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排种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