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美”的钱曾与《读书敏求记》

2017-03-21曹端慧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版本藏书

曹端慧

摘要: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生于明末清初时期书香世家;其父钱裔肃,明万历间即以藏书精善著名大江南北。遵王继承其父丰富的藏书,又得到其族祖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秘籍。加之其交友广泛且学有所长;所著《读书敏求记》为钱氏藏书中的精华,专门记宋元精椠或旧钞,每书之下标明次第完阙,古今异同,并加以详细考订。因此,《读书敏求记》手稿本初成,即名倾一时,并受历代藏书家和学者器重。

关键词:藏书;《读书敏求记》;版本

一、“不完美”的钱曾

钱曾,字遵王,号也是翁。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是明末清初时期书香子弟。其父钱裔肃,明万历间即以藏书精善著名大江南北;遵王继承其父丰富的藏书。加之,又得到其族祖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秘籍。同时,他又和江浙著名学者藏书家吴伟业、顾湄、金俊明、叶树廉、陆贻典、曹溶、毛晋、毛扆父子等相往还,借校传抄善本珍藏,使其书更加增益丰富;交友广泛且学有所长。这些都为其《读书敏求记》的传世提供了基础。

但钱曾这个人并不能称作传统意义上的“君子”。

钱曾和钱谦益不仅有宗族关系,他们在藏书及学术方面的更是联系密切;相传钱曾在钱谦益去世后乘人之危。有记载1664年5月,弥留之际的钱谦益挂心自己还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孙钱曾帮助他完成。钱曾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心爱的学生,也是钱氏宗族中的晚辈;然而钱谦益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一个月,尸骨未寒,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香炉、古玩等。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于6月某日愤然自尽。在李圣华编著的《柳如是》(中华书局2010年3月版)的前言中写到:“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逝。钱氏家难继作,钱朝鼎、钱曾等人向柳如是索金。为保护钱家,柳如是在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葬于虞山拂水岩下。”

如果说钱谦益仕清朝为变节,是其气节上一大污点;柳如是沦落风尘先随宋徵舆,又随陈子龙,后嫁钱谦益是其坎坷人生的不美之处;那么钱曾参与索金逼命,并致使家族之长辈、新寡之才女香消玉殒,就无可厚非的显示了他人性的不明亮。然而,有些不美的东西的存在,也正適当的让人看到——人的真实性、生活的真实性;而不必蒙蔽在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朦胧的真相之下。钱谦益的“变节”,使他的学问也一度被某些人刻意的轻看,钱曾似乎并没受此困扰,即使传言是他参与逼死了柳如是。

二、毁誉参半的《读书敏求记》

钱曾是知书、爱书之人,将家藏之书编成三部藏书目录:《也是园藏书目》、《述古堂书目》、《读书敏求记》;前两种只记书名、卷数及册数、版本;《读书敏求记》为钱氏藏书中的精华,专门记宋元精椠或旧钞,每书之下标明次第完阙,古今异同,并加以详细考订。因此,《读书敏求记》手稿本初成,即名倾一时,并受历代藏书家和学者器重。《四库提要》评价其:“述授受之源流,究缮刻之同異,见闻既博、辨別尤精,但以板本而论,亦可谓之赏鉴家矣”。

起初,钱曾好像并不想将《读书敏求记》公开示人。《吴焯尺凫跋》记:“绛云未烬之先,藏书三千九百余部。而钱遵王此记六百有一种,皆纪宋板元抄及书之次第完缺,古今不同。手披目览而载之,牧翁毕生之菁华萃于斯矣。书既成,扃置枕中,出入每自携。”尽管钱曾出入随身携带此书,秘不示人,但仍抵挡不住时人对《读书敏求记》的推崇。

所以就有朱彝尊“偷书”。大致过程是江南典试官朱彝尊,觊觎《读书敏求记》,经过其一场有目的有组织的酒宴,贿赂了遵王的书童窃取《读书敏求记》原稿,命数十人半宵奋笔,终被抄出副本,并开始有各种抄本流传于世。《吴焯尺凫跋》记:“竹垞(朱彝尊)既应召,后二年,典试江左,遵王会于白下。竹垞故令客置酒高宴,约遵王与偕。私以黄金翠裘予侍书小史启钥,预置楷书生数十于密室,半宵写成而仍返之”只不知这类逸闻轶事是不是真实可信的,在《读书敏求记》的众多序跋中《沈尚杰序》《赵孟升序》《曹一士跋》都未提及,《吴焯尺凫跋》之后《胡重跋》《阮福赐卿序》提及此事多作为所得本子“字多谬误”、抄本繁多的说辞。《叶德辉跋三》最后说:“此书相传竹垞先生,典试江南,赂遵王小史窃出,属藩署廊吏钞得之,以此刻讹误及疑似字推之,似真处于草草钞得,或当时确有其事欤”——似是而非的结论,让《读书敏求记》手稿本的流传疑雾重重。

《读书敏求记》抄本众多。例如《校雠广义·版本编》载“钱遵王抄本”外,还有“钱履之抄本”“曹洁躬抄本”“徐健庵抄本”“惠定宇抄本”“赵功千抄本”“吴尺凫抄本”“朱竹垞抄本”“吴槎客抄本”“鲍以文抄本”“何元锡抄本”“金檀抄本”“王宗炎抄本”“顾芸美抄本”。钱基博《版本通义·余记第四》还记有“钱雪枝抄本”“姚彦侍抄本”“厉太鸿抄本”“钮匪石抄本”。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第九章《批校、抄本的鉴定》补充有昆山叶氏小有堂抄本、钱塘吴城(吴焯之子)抄本、钱塘汪憲抄本、休宁汪森抄本、南昌彭元瑞抄本、萧山陆芝荣抄本、吴县黄丕烈抄本、吴县袁廷韻抄本等等。关于《读书敏求记》的刻本,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在《叶德辉焕彬跋》就提到四中刻本:雍正四年赵孟升刻本,乾隆十年沈尚杰刻本,乾隆六十年沈炎修版剜改印行本、道光乙酉阮福小瑯嬛仙馆本。

《四库》对《读书敏求记》的评价——“分別门目多不甚可解”、“編列失次”“拙於考证”等等。《四库提要》里评价《读书敏求记》“分別门目多不甚可解”,例如,五经并为一,而字学、韵书、小学乃歧而三;纪传编年集史之类并为一,而器用、食经之类乃多立子目;儒家、道家、墨家、纵横家并为一,而杂家、农家、兵家以下,乃又缕析诸名皆离。“編列失次者尤不一而足,其中解題大畧多论缮写刋刻之工,拙於考证,不甚留意”例如,李商隐留赠畏之诗后二首本为误先原题,而强生曲解;《声画集》本孙绍远撰,而以为无名氏;《岁寒堂诗话》本张戒撰,而以为赵戒;魏校六书精蕴最穿凿,而谓徐官音释六书之学极佳等等。所以将《读书敏求记》仅仅列于“存目”之中。

即使《读书敏求记》有多重不足之处,但它在版本学上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单是四库馆臣在编写《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对于《读书敏求记》中的资料引用就有一百多处,编次各个书的提要里引用《读书敏求记》以述说版本情况的有52处。四库馆臣即便称钱曾为“赏鉴家”,对《读书敏求记》也是在近乎讥讽、极其挑剔的情况下不得不斟酌引用。版本考证上,《读书敏求记》的作用就似乎更像一个污点证人——掌握着重要的信息,但让人很难摸清他的来历以及言语真假难辨。

《读书敏求记》不是无可挑剔的,但它在版本学上是重要的。它的作者钱曾不是完美的,但他是真实的。还有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人物——钱谦益,如果现代人深知古代让寡妇殉夫的不合理,那么为什么在封建君主制下,苟延残喘努力生存的臣子的鲜活灵肉,要为逝去的王朝殉节呢?钱谦益在中国文学上的功绩,不应因为所谓的“气节”问题被有意无意雪藏。钱曾作为钱谦益同族的后生,不管在治学还是藏书鉴赏方面多少还是承益于钱谦益。钱谦益是不完美的人,钱曾也是,我们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大家都是真实的。正如一句话说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真与假”,与其执拗于所谓的对错,不如踏踏实实考证可能存在的真假——这也是文献专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清)钱曾.读书敏求记[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2](清)纪昀撰.四库全书总目[M].中华书局,1965.

[3]程千帆,徐有福.校雠广义·版本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8.

[4]李圣华.柳如是[M].中华书局,2010.

[5]钱基博.版本通义[M].岳麓书社,2010.

[6]魏隐儒,王金雨.古籍版本鉴定丛谈[M].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版本藏书
小毛驴藏书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美普林斯顿大学获赠近19亿元巨额藏书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