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实现学生主动探究之我见
2017-03-21张立新
摘要:"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从而增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现;主动探究教学;几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5-01
探究既是科學学习的核心,又是它的主要学习方式。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的教师应该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实现探究教学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以供参考。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
例如,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2.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导火索,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进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3.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与自主构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例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4.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例如在学习如《雷电》一课,讲完雷电能量非常大、电的速度非常快等知识后,我就鼓励学生说:"关于雷电,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不一会儿就有学生问"闪电能量那么大,能把它抓下来为人类服务吗?",有的学生提出"电的速度那么快,我们可不可以利用电进行远距离输送物品呢?"等问题。
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条件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科学的主体。
5.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寻找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促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主动探究科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表面上的参与,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实验操作时,若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步骤操作下去,表面上看是学生参与探究,实质是让学生在设计好的脚印上一步一步地走到终点的。其实科学探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要有不少尝试,这样才是真正的探究,所以应让学生在不违背实验原则的前提下,有些步骤让学生自行设计,哪怕学生操作中有些错误,前提是没有危险性,也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和调整自己的设想。例如在上《身边科学》一课,倒吹漏斗中的乒乓球活动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做实验,有些小组学生照书上做,有个小组学生将饮水瓶上半身切断当成漏斗吹,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并且还达到了废物利用的效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这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材料就在身边、可以自己去设计,取得的效果比你老师让他们照着去做要好得多。这样就能真正给学生创设机会,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更需要相互协作,因此.自主学习更要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分工,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内容,填写记录单。在搜集资料时,要为其他成员提供具体资料,选取有效的信息。在讨论时,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尊重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完成共同目标。
总之,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放妥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立新,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