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7-03-21张祖生
张祖生
摘 要:高效课堂具有学生行为的主动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学习效益的扩张性这四个特点。依据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为:活化教材,唤醒高效课堂的活力;诱发情趣,夯实高效课堂的根基;突出实验,稳固高效课堂的支柱;引导探究,彰显高效课堂的张力。
关键词:策略;活化教材;诱发情趣;突出实验;引导探究
高效课堂,指具有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果是针对教学的预期目标,高效率是针对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而高效益是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高效课堂具有学生行为的主动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学习效益的扩张性这四个特点 [1 ]。依据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本文就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活化教材,唤醒高效课堂的活力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三要素,如果把课堂教学与影视艺术比较,那么教材就相当于剧本,教师相当于导演,学生就相当于演员。一部好的电视剧,首先必须是好的剧本,同理,一堂好课,首先要求其内容必须是深受学生的喜欢,而喜欢就是课堂学习中的活力。课程教材虽是课程专家颇具匠心而设计的教学蓝本,但由于学情的差异则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另外,教材内容是一种静态的贮存信息,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将这种静态的贮存信息转化为具有传输性质的动态化信息,尤其在如何呈现教材中隐性内容方面,它要求教师对教材必须有着相应的处理。活化教材,指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或重组加工,对课堂学习内容赋予生动的教育活力,以引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的认知,同时能有效地启迪或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2 ]。
如《空气的“力量”》课题,在阐述大气压强概念方面,教材是通过介绍大气层结构(对流层、臭氧层…)来说明处于大气层中物体会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这种阐述,既枯燥,又抽象,如果改为演示“充有一定空气的气球置于密闭的玻璃罩中,在抽去玻璃罩中空气过程中,气球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的现象必定会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细塑料管吸饮密闭容器中的水,然而水吸不上来的亲身体验必定会使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而这种兴趣与疑问就是学生课堂活力的唤醒,而这种课堂活力正是高效课堂的运行基础。另外,对于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管內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连通器模型并引导学生分析水银槽液面处管内外的压强关系,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这既是对教材隐性内容的挖掘,也是对教材静态内容赋予思维活力的动态化处理。
活化教材,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的解读能力,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
2 诱发情趣,夯实高效课堂的根基
情趣,指情调与趣味,其心理特征是心情愉悦,行为特征是专注。如吃美餐,读美文,都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专注,指全身心的投入,且从中获得某种精神的满足,以致废寝忘食。因此,诱发情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基。
首先是课题导入新奇化。新,指内容新或问题新,奇,指令学生惊讶或引发学生好奇心。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题导入,教材是提出“满载乘客和货物的飞机翱翔蓝天,它是怎样升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这两个问题。就“新”而言,学生对“飞机上天”很熟悉,不新鲜。“水翼船”学生没见过,可谓“新”,但学生对这种完全陌生的事物一无所知,不会与自己原有的认识或经验发生冲突,故谈不上“奇”。如果设计“在漏斗的细口吹下方大口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下落反而贴近漏斗口”的实验现象必定会给学生一种“新颖”与“惊讶”的感觉,乒乓球为什么不下掉的疑问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消除疑问,学生的课堂专注学习行为则由此开始。
其次是教学活动艺术化,指融影视、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再如“物体的颜色”的问题,多数教师通常是就事论事来设计教学问题,如“白纸在红色灯光下会呈什么颜色?”这样的问题何以能诱发学生愉悦的心情。如果改为教师先讲述如下故事:现代作家汪曾祺在其短篇小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闻:清朝商人程雪门请客,扬州八怪之首金冬心作陪。在行酒令中,主人诌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引起众人哄笑。为化解主人的尴尬处境,金冬心临场赋诗一首: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事后,程以一千两银子酬谢金冬心。然后提出问题:掉下的柳叶是枯黄色,为什么空中飘来的柳叶是红色?显然,这种融有趣闻与诗词文化的内容,何以不是课堂中的美味佳肴呢?
其三是教师语言幽默化。教师幽默化的语言可以调节紧张或尴尬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如学生因不能回答问题而尴尬,教师则可以说:“看来你也学了宋丹丹的一招,‘此时无声胜有声了”。教师幽默化的语言,不仅取决于教师广博的见识,还取决于教师的语言风格,更取决于教师的临场应变机智,这也正是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3 突出实验,稳固高效课堂的支柱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课程,其中的知识与概念的形成,几乎都是以生活为起点,然后以实验或显示或验证,尤其是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手段就是实验。因此,重视实验是物理课程教学的特殊要求,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如果说,物理教学犹如一栋教学大厦,那么实验教学就是这栋大厦的支柱。
突出实验,首先是落实并认真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实验教学准备比较繁琐, 工作量大,尤其诸如“静电”方面的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往往效果欠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制作一些方便、简捷且效果好的器材。另外,教师要通过多做实验来提高实验技能,对于哪些操作容易失误的实验,课前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切忌“打无准备之仗”。其次注重实验改进并创新。如“电流的热效应”实验,教材是设计将电阻丝放入装煤油的瓶中后通电加热,用温度计来显示煤油温度的变化。虽然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电流的热效应,但用温度计显示煤油温度不直观。如果改为将浸过乙醚的棉花缠在电热丝上,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乙醚的燃烧来观察电流的热效应,既简捷,又直观。其三是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具体要求为:①对于教材安排的实验,教师尽可能提供或创造学生课堂动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②以实验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要让学生通过对测力计下挂不同个数钩码的测量数据分析而发现重力G与质量m之比约等于10这个规律,并且还要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公式G=km,至于k是什么,也让学生去说,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学生的实验技能就是在这种对实验的动手操作、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并提升。③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领悟其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如通过一个量与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研究方法,又如由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来领悟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再如由“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以领悟“等效方法”。等等。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课程的精髓,它是开启学生思维与智慧的钥匙。
4 引导探究,彰显高效课堂的张力
物理知识与方法体系,既是前人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又是其科学探究过程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高度浓缩,这种蕴含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思维性质的课程决定着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另外,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式地获取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行为,尤其在促进学生对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形成方面,它有着独到的效果 [3]。这种引导探究的课程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的现阶段成长,更有意义的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张力体现。
依据科学探究过程的本质与特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制定探究方案,即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奥斯特由“电生磁”而提出“磁生电”的问题则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法拉第坚持了10余年的研究后才醒悟出探究磁通量变化的思路。没有奥斯特提出的问题,法拉第就不会去研究“磁生电”的问题,没有法拉第的探究思路,“磁生电”的问题就不能得以解决。可见,提出问题和制定探究方案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也必须注重这两个环节。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在于引导学生从特定的物理事件中发现问题,其次是要求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中就可以先展示用两个相同的密闭瓶子装有相同体积的淡水与海水,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在天平的两端,学生由天平不能平衡的现象就可以发现两者质量不相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要求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能提出诸如“单位体积里的质量能否反映物质的特性”、“每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何特点”等问题,这何以不是一种科学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这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否则探究活动仅滞留在程序操作层面。对于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问题,学生可能选择多种物质加以测定比较,也可能设计对不同物质来比较相同体积的质量,还可能对同一物质通过测定不同体积情况下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分析,等等,这些都属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问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种设计探究方案中得以发展。
对于上述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策略,就高效课堂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与扩张性这四个特点,切忌简单地将某一个策略与某一个特征对号入座,可能某个策略体现多个特点,也可能某个特点在多个策略中都有所体现,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昭明,戴礼章,黄琼.走向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2]邵清艳.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希强.探究性學习方式研究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