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2017-03-21花文富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花文富

摘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的人才,语文教育要培养具备听说读写全面技能的人。这就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寻找新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5-021.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和个性

学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总停留在考试讲课,学生听课的阶段。长此下去,学生慢慢养成了不思考只是埋头背诵和笔记整理的习惯,主观意识渐渐淡薄,思维也随之钝化。初中语文教学想摆脱这种你说我听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打破这种毫不创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培养起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对语文乃至文学的独特个性。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向来不被大家所重视,有家长甚至会积极的去打压学生的这种个性,要求孩子去学别人这个,学别人那个,孩子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极力的去制止纠正从小就为自己有一个"乖"孩子而骄傲。可是所谓的"乖" 孩子就好比是已经雕琢完成的璞玉,虽然处处可以挖掘,但是并没有闪光特点。让人有心雕琢加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而那些让人拍手叫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处处可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特别是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看法,才是常常是现在人追捧的。在文学中强调的个性,而不是流水账的共性。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显著目标与中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形式而言初中文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学校将考试成绩和中考的升学率看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机械性的统一模式训练学生。势必会将有着璞玉光辉的学生们打磨成光滑相似的鹅卵石。

2.倡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合作伙伴,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调节、自主合作的层面上。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传统教学是阅读基础上串讲,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可是我在教学此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进行探讨性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提出,鲁提辖为什么要将镇关西置于死地,适可而止不就得了,未免有失人性之嫌?顿时,学生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再重温历史背景,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凡義心侠胆之士都是疾恶如仇,别无他法,只有打得解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采取合法的程序来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应学习鲁提辖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积极入世,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的融合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我们似乎也走进了误区。要么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要么是五彩纷呈的多媒体演示。这样的两极分化要么枯燥无味,要么喧宾夺主。故而,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案适当地选择媒体,把握好一个度,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教《变色龙》一文,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蜥蜴的生活片断,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内容则换成了导学案,实实在在地进行课文分析,不再需要多媒体来抢学生的眼球了。再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又用几块小黑板呈现出来,既省时又直观,还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何乐而不为?这样多种媒体的融合,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各自扬长避短,将一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任何年代,道德都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都是做事的主要内容。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功的机会非常多。知道这一点,面临诱惑的时候,就要降服自己的贪欲,永远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健康。学坏容易学好难,由高尚堕入下流,只需私欲稍纵;从下流升华高尚,必须脱胎换骨。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严守自己的德操,做自己良心的守门员,不给贪欲任何可乘之机。教育的责任重大,教师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必须上下求索,不断研究,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一往直前,让所有的学生的心理都健康向上,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高尖端人才。究竟何谓人才?或者说,何谓合格的人才?政治家司马光鲜明的指出:"德才兼备是圣人,得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德才双亡是愚人。"也就是说,德才兼备才算是合格的人才。教师必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养成高尚的情操。

总之,要由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因此,我们该转变角色,当一名成功的编导。营造和谐的氛围,选择适当的媒体,赏识自己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演员在学习的舞台上绚烂地演绎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