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工作中的朋辈辅导

2017-03-21张金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张金娟

[摘 要] 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学习、就业、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压力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关系紧密,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成为我们心理健康工作者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焦点。经过长期实践,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辅导关系——朋辈辅导,这种辅导会帮助大学生解决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朋辈辅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76-02

基于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需要培养一批心理辅导员,尤其是发展朋辈辅导员。朋辈辅导员需要具有以下的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高;热心助人,乐观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沟通,拥有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恰当的行为;懂得换位思考,能包容别人;坚持保密原则。通过收集各院系学生资料及在宿舍走访调查,把朋辈辅导员的范围定位在学生干部、学习标兵、优秀宿舍长、人际关系较好的普通同学。同时结合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我们从中筛选出25名同学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由各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专业心理老师指导。

一 对培训人员的分类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样性和特殊性的情况,我们将这25名同学进行了分类培训。一是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由于女生相较男生来讲,更具亲和力。我们选取五名情感丰富、细腻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女生接受专项培训。旨在处理恋爱中出现的感情摩擦、失恋等问题。二是在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选取五名优秀宿舍长代表(男女不限,最好男女都有),要求这五名同学的交际能力强,他们主要负责处理在宿舍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三是在学习问题方面,将性格开朗、学习成绩良好的五名同学(学习标兵)划分到这一组中去,着重使同学获得学习方法,缓解学习压力。四是在求职与就业方面,我们准备选取五名优秀学生干部,他们大多是院、系学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学生面试、组织管理工作方面很有经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熟悉面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五是针对自卑、敏感等性格问题,选取自信心强、积极乐观的五名同学进行培训,他们主要在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塑造良好性格方面发挥作用。

二 分类培训,专项训练

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采用“培训者和受训者的互助式训练”模式,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进行:

(一)互助式心理训练

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群体式的心理互助活动。学生既是被训练者,同时又是最好的训练者。他们会在接受别人训练时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其他同学;在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同时,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互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角色扮演。

(二)互助式心理激励

互助式心理激励是指给予同学们积极的刺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与工作。学生都有认识自己的愿望,也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思考、自我选择、扬长补短的能力。但“知人易,知己难”是常见的事实,学生需要别人帮助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仅需要别人关注,而且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遇到挫折时都有寻求帮助的愿望。开展互助式心理激励就是要让学生彼此给予积极的刺激。例如,每年新生入学之后, 容易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对此, 朋辈心理咨询员主动接触该类同学, 开展谈心活动, 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其积极进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新生的心理问题。

(三)互助式心理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主要指受过心理学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了解自己,愉快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职业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和适应,逐步达到自我完善。互助式心理辅导则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自己希望得到辅导的心理烦恼或心理困惑。不署名,用代号或绰号。写好以后全部交上来;第二步,交错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写好以后全部收齐;第三步,发回原来的学生,让其对“辅导者”的辅导予以评价、打分,写好以后全部收齐,教师对“辅导者”的辅导给予鼓励性评价;第四步,发还给“辅导者”,让其了解自己的辅导水平;第五步,全部收回归档,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和高质量的辅导在全班表扬,并请学生发表补充辅导意见。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是以充分相信学生为前提的,学生虽然不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和水平,但他们却具有真诚、友爱、热情等品质,加之同龄人之间心理上的相通、相容,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所以互助式心理辅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时,应当注意保密,尊重学生的人格。

(四)互助式心理暗示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反映出相應的心理现象。互助式心理暗示是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与被暗示者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式心理暗示之所以效果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共同点多,影响力大。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尊心,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和控制,所以,从效果看,含蓄的暗示要优于命令式的要求。同学之间往往命令少、要求少、强迫少,从众多、模仿多、默契多,所以同学之间开展互助式心理暗示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当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也能自觉地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影响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