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作息时间表中“息”的含量与价值

2017-03-21王永保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匹配作息时间价值

王永保

摘 要 作息时间包含“作”与“息”,如果把“作”定义为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时间,“息”定义为没有教师参与的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习及活动时间,那么在“作”的时间之外,“息”的时间怎么划分?哪些时间可以给学生自由支配?怎样支配?如何提高“作”与“息”的匹配度?这些问题统统考验着学校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 作息时间 “作” “息” 匹配 价值

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是指具体标明各项日常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表,是学校内每个师生执行日常工作与学习的时间标准,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作”与“息”的统筹安排,是每位师生都应遵守的学校秩序。学校作息时间表的制定,应以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以“作”与“息”的匹配为原则,让“作”与“息”的效率最大化。

一、对高中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寄宿制高中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大量调查,高中作息时间安排情况如表1所示。

這张作息时间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极大多数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的作息时间安排。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很多高中的作息时间表中“作”的时间严重侵犯“息”的时间,部分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其侵占程度更加严重。对这张颇具代表性的作息时间表分析如下。

1.作”与“息”在量上的严重不匹配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从6:45开始,到22:10结束,共计15小时25分,约占一天时间总量的65%。在这一时间段,学生休息时间是130分钟(包括课间休息、晚餐30分钟,课间跑操30分钟)。午餐后的午休时间105分钟,但学生必须要完成一份数学小练习,中等成绩的学生完成这份数学小练习一般要60分钟左右,剩下的可供学生午休的时间平均只有40分钟。由于时间短,学生只能在座位上休息或趴在桌子上午睡。由此可见,学生在每日15小时25分的学习时间中,“作”的时间超过11小时,“息”的时间仅约100分钟。

2.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每天24小时的时间总量是定值,寄宿生每天离开宿舍的时间超过16小时,真正的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加之作业量大,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要将作业带回宿舍,不仅自己不能按时就寝,也严重影响室友的睡眠。由于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过“在上课时打盹”的情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时常有身体疲劳的感觉。

3.就餐时间太短

这张作息时间表不包含早餐时间,6:45前学生已吃过早餐。从午餐时间安排来看,高一午餐时间是28分钟,高二30分钟,高三25分钟,平均不足30分钟。在这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从教室到餐厅、从餐厅到教室的小跑,真正的就餐时间不足15分钟。由于就餐时间太短,学生必须要狼吞虎咽,吃完后立即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晚餐情况与午餐基本相同。由于就餐时间太短,学生吃饭太快,没有餐后休息时间,很多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4.午休时间被异化

午休的重要性人人皆知。12:00—13:45这段时间被学校安排为数学午练(含午休),从这种安排结构来看,数学午练是重点,完成午练后方可午休。午休的方式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对于没有完成数学午练的学生,连趴在桌子上睡觉都无法实现。高中三年,每天都趴在桌子上午睡,不仅休息不好,而且多处神经会受到压迫,特别是眼球受到压迫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长此以往,会造成眼压过高,视力受损。另外趴着睡觉,长期压迫手臂和脸部,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时间长了会演变成局部性神经麻痹或使脸部变形。

5.没有自学与活动的时间

每天8节正课,4节晚自习,都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授课、统一练习,没有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讨论互动时间。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考出高分,但由于缺乏自学能力而发展后劲不足。高中生是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且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但作息时间安排却没有给课外活动留下时间。对课外活动的忽视,不仅违背教育规律,也违背人生成长规律。

二、作息时间中“息”的价值

学校作息时间中的“息”在属性上泛指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活动时间,如:吃饭、睡觉、课间休息、自由活动、课外活动等一切课余时间。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正式学习,还要对课堂教学之外的非正式学习给予更多的重视,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满足学生自学、研究、参与各种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等。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息”的有效利用,能让学生得到精神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开认知的世界、观察社会的窗口,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

学校的各种制度,从某种程度而言,其实质是对时间的分割和支配。学校的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对时间的管理。在常规课堂教学,即“作”的时间之外,“息”的时间怎么划分?哪些时间可以给学生自由支配?怎样支配?如何提高“作”与“息”的匹配度?这些问题考验着学校的教育智慧。

当教育没有给“息”留下合理的空间,没有对“息”的价值产生应有的重视,势必导致填鸭式教育模式的产生。当这种教育模式固定下来后,就会形成对学生非应试能力的习惯性漠视,教育就会变成“教考”, 学生就会变成考试机器,从而演变成目中无人的应试教育。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息”,“作”就会陷入低效。保障学生享受假期的权利,在每日的作息时间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就餐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学生才能精神饱满,才能有精神宣泄的渠道,才能有展示个性的空间。“作”与“息”的匹配,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对秩序的敬畏。

三、“作”与“息”匹配,向课程体系要质量

“作”与“息”的不匹配,已成为高中作息时间安排中不正常的常态。“作”与“息”不仅要在“量”上匹配,也要在“质”上匹配。将“息”留给阅读、留给玩耍、留给谈话、留给独处、留给交往、留给家庭教育、留给社会教育,这一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向课程体系要质量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过分纠结在向课堂要质量上,拼45分钟。这样的教育理念出现的结果是,教师精疲力竭、学生厌学,很容易导致学校教学秩序失衡。教育不仅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更要向课程体系要质量。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不仅要让“作”与“息”比例适当,还要让“作”与“息”科学衔接、有效匹配,让其教育功能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平和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育过程的丰富,重视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满足。

2.作息时间表中的“作”与“息”如何匹配

如果把“作”定义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息”定义为没有教师参与的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习及活动时间,寄宿制高中每日作息时间安排上“作”的时间,高一、高二应不多于6课时,高三不多于8课时。“作”的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都是“息”的时间。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早晚自习应尽可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进行差别化辅导,不提倡利用早晚自习上课或统一练习。在做好“作”与“息”量上的合理匹配后,还应注意“质”上的匹配。在“作”的时间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息”的有效利用上,从高一新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和管理时间的能力,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让“息”的效率最大化。

3.给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留下时间

学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性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更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育。由于我国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太长,全社会都对学校教育产生制度性依赖,因而,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受教育者也会放弃“自我”,放弃自己对“受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自我教育就消失了。应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留下时间与空间。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努力。

4.给学生留下独处的时间

交往是一种能力,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独处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有无独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还会影响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作息时间安排上,给学生留下独处的时间,让他们每天能有不低于20分钟的时间与自己待一会儿,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灵魂得到更好的释放,更接近自然、率真、质朴、丰富、原始的一面,这不仅是灵魂成长的需要,也是人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健康状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5.给学生留下玩与运动的时间

人类的文明与文化最初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游戏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游戏的产物。很多发明与创造是人类游戏的标志。玩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古往今来,最精美、最好的东西大多都是玩出来的,具备了玩的能力,才容易生成其他能力。而今的高中生,只玩电子游戏,没有参与电子游戏之外的游戏时间与兴趣。很多学校非常重视控制学生玩电子游戏,但却忽视电子游戏之外的游戏活动的开发与利用。在作息时间安排上,每天给学生留下不低于一小时的玩与运动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自由运动,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健康、自由、规则、秩序、人与人互动的乐趣,留下体验大自然的时间,让他们的肢体与心理感官都得以充分施展。

6.给学生留下研究的时间

研究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学生严重缺乏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各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应注重以小课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拓展研究,注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满足有研究潜力与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作息时间安排上给学生留下研究的时间,例如:每周一次校园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讨论。班级每周组织一次辩论会,让学生针对他们关心的话题,亮出观点、亮出思想、亮出精彩。引导学生利用自习课,研究与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7.给学生留下阅读的时间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在作息时间安排上应给学生留下阅读的时间,每天下午安排一课时的阅读,阅读形式不限。学生可以在教室、在图书馆、在树荫下等适合的环境自由阅读。学校应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图书资源,注重图书质量,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楼层有一个微型图书馆,方便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将智慧从头脑中释放出来。

8.赋予就餐时间文化要素

学生就餐时间太短,没有餐后休息时间,这是对学生健康的忽视。应保证学生每餐有不低于半小时的就餐时间,提倡老师、校长与学生共同就餐,在吃饭的同时,满足师生、生生交流的需要,赋予就餐时间文化要素。每个人在就餐时精神需求不同,餐桌摆放应多样化。为利用就餐时间享受独处的学生提供独立餐桌区,让他们每人一张餐桌,在吃饭的同时享受心灵的宁静;好友、闺蜜之间喜欢利用吃饭时间说说悄悄话,提供双人餐桌区,让他们说说心里话,放松身心;为喜欢利用就餐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的学生提供圆形餐桌,大家边吃边聊。就餐结束后,清洗餐具、打扫餐厅等工作应让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就餐不仅成为学生生理的需要,汲取食物营养,同时也汲取到精神养料。

9.注重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自然时间或者叫客观时间,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与人的意识没有关系;第二种是主观时间,与人的意识直接挂钩。时间意识不同的人,其利用时间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也不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息”的时间后,应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尊重时间的意识,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提升时间的价值品质。

教育的道德前提就是对人的尊重。学习的范围不是只有书本知识,还包含很多非文字性、不可量化的内容。“作”是课堂教学,而“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数量与质量上做好“作”与“息”的匹配,在高考的重压下可能是一个富有难度系数的挑战,却是教育必须接受的挑战。处理好教育中“作”与“息”的关系,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智慧、健康、优雅、创意的校园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向学生开放。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匹配作息时间价值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一粒米的价值
中职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维度与就业岗位匹配研究
基于新型双频匹配电路的双频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给”的价值
工程车辆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功率匹配及优化分析
气质类型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