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异常未必真有病
2017-03-21程凤敏
程凤敏
每年年初,都是体检高峰期。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一些人被“甲胎蛋白升高”、“HPV超高”等吓得不轻;一些人则对此一脸茫然,表示看不懂。对此,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科主任张海燕指出,个别指标异常不一定代表有病,但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体检现状:多数人看不懂体检报告单
“医生,我的甲胎蛋白AFP结果为9.32,参考范围则小于8.0。甲胎蛋白升高表示什么呢?”日前,记者在重庆市肿瘤医院体检中心采访时看到方女士拿着体检报告去咨询医生。听人说,这个项目查的是肝癌,所以方女士紧张得不得了。
“HPV超高又意味着什么呢?”陈女士在上周的体检中查出HPV升高,她很担心自己患上了宫颈癌。
“我每天可能要接诊二三十个来咨询体检异常结果的体检者,有时还会专门到体检者的单位去做集体解读。”张主任告诉记者。记者也在医院随机询问了一些患者,大多数市民表示他们看不懂体检报告。 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结果显示,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知道定期体检并懂得利用体检数据的人太少。
专家分析:个别指标异常不一定代表有病
“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数据超出或低于正常值的范围,就以为自己患了大病。其实,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指标超过或者低于正常值,只能说明体内某个方面有些异常,还应综合其他检查及本人病史,才能有最终结论,不能光靠一个指标来确定。”张主任表示,就像肿瘤标志物,它只能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临床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确定。
比如,甲胎蛋白(AFP)是体检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如果明显增高则极可能是肝癌,但有一部分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也有增高,而妊娠期妇女AFP增高,则是生理现象。
癌胚抗原(CEA),主要针对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部分良性肿瘤、炎症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等,也可以见到该指标轻度升高,但升高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首选标志物,常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但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等也会出现血清PSA水平轻度升高,血清TPSA水平处于4~10μg/L的灰区时,采用FPSA/TPSA比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FPSA/TPSA>0.25多为良性前列腺疾病;FPSA/TPSA<0.16高度提示前列腺癌,需进一步穿刺活检确诊。
糖抗原125(CA125),主要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和转移复发监测,对于女性朋友尤为重要。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不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等及在孕期的头3个月内,该指标也可能升高。
糖类抗原199(CA199),主要是针对胰腺癌和胆管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血清CA199对胰腺癌的疗效观察和转移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如胰腺炎、胆囊结石、肝硬化等同样会引起其值的升高。
至于前面陈女士问到的HPV,张主任解释,HPV有100多种亚型,目前根据其致癌性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一般不会导致宫颈癌,高危型HPV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比如HPV16和18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而且感染HPV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可能被检出。正常情况下,HPV会被人的免疫系统清除,就类似于感染了一次感冒病毒,甚至都没有出现感冒症状,病毒就已经从体内被清除。因此,某一次检查发现感染HPV不可怕。
应对方法:指标异常两月后再复查
“由此可见,肿瘤标志物升高并非等于癌症。”张主任表示,如果在体检中发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比如甲胎蛋白增高,会建议先结合自身的既往病史,排除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在两个月后再复查,或直接进行影像学(彩超、CT、MRI等)、病理学、血液学等检查。
如果检测结果继续升高,一般认为检测值升高25%以上,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果只是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不要过于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应尽快就医,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彩超、CT、MRI等)、病理学、血液学等检查。
对于某次检查中发现感染HPV,可配合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在医生的指导下3~6个月复查,若HPV转阴,则一年一次复查HPV、宫颈 TCT。但也有少数免疫机能较弱的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导致持续感染。对于持续存在的病毒感染,若是同一亚型的HPV病毒持续感染,那么就可能导致宫颈的癌前病变。因此3~6个月复查尤为重要,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专家提醒:保存每年体检报告进行对比参考
在体检结束后,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习惯性把体检表扔在一边,再也不加理会。
张主任提醒说,其实,即使每年体检都没问题,也应该把以前的体检报告保存起来,作为对比参考。最好能够把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单当做私人健康档案存档归类,并把重要身体数据制成表格,密切追踪,方便及时提醒自己。这样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
同时,不可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因为如果一些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对这些准患者,不一定要服药治療,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