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公庙的社戏

2017-03-21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唐明皇窑址龙宫

“菩萨戏”只能演单数日,三天、五天或七天,加演需要额外加戏金

村里有座龙公庙,香火甚旺。我刚来的时候,望文生义,以为是龙王庙。进去逛了逛,但见正殿供着三位神灵:姜大夫圣王,居中;蔡三元帅,居左;姚大将军,居右。

此乃何方神圣?

村民说,这是三个窑神——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村里人是烧窑的,为朝廷烧造“贡瓷”。官府逼得急啊,可我们烧不出好瓷器,无法交差。眼看就要闯祸了,三位窑工挺身而出,纵身炉火。翌日开窑,贡瓷胎釉绝佳。土人有感于三位壮士的自我牺牲,遂为之立庙。

烧窑的地方,多有窑神,景德镇有,龙泉也有。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的这个村庄,也有古窑址,地表的瓷片,随处可见。据遗物判断,这是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瓷器,品质一般,我估计充不了“贡瓷”,皇帝不会用粗瓷大碗的。窑址延续时间不长,大概废弃于北宋初。一千年前的古窑,如何跟今天的龙公庙扯上关联,谁知道呢?

正殿两侧的东西两庑,神祇名目繁多:陈十四娘娘、胡公大帝、杨家将,甚至还有孙悟空……各方神灵何以纷纷前来陪侍“窑神”,谁知道呢?

陈十四娘娘,即陈靖姑,是浙南闽北常见的信仰,治病、除妖、解厄、保胎、送子,无所不能;胡公大帝是北宋清官,永康人胡则,曾上疏奏免婺、衢两州的身丁钱,浙中之民至今感念;至于杨家将、孙悟空,为何也来凑热闹,谁知道呢?

这倒不是说,大小神灵是等量齐观的。在村民看来,论护国佑民、驱魔消灾的法力,以陈十四娘娘最大。这是本土最受尊崇的“菩萨”,除了龙宫庙,村里另有太阴宫,专用以供奉陈十四。

龙宫庙里的“菩萨”们,跟凡人一样,各有各的生日。每逢菩萨生日,庙里必演戏以酬神。

每演社戏,就会邀请太阴宫的陈十四娘娘前来看戏,村民将她用轿子抬来,与龙宫庙的陈十四娘娘,并排坐好,一同看戏。虽然当天并不是娘娘的生日。

按乡俗,“菩萨戏”只能演单数日,三天、五天或七天,加演需要额外加戏金。本次社戏,演出七天七夜,每日演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陈十四娘娘的传统戏——瓯剧《南游大传》——关于陈十四出生、修道、诛妖降魔的系列故事。

故事曲折动人,真是一个法力无边、救苦救难的好娘娘。村民争相观看,跟过年过节一般热闹。

开演之前,男女老少前来“探班”,看戏箱,看行头。梨园界,以唐明皇为祖师爷。我看到的戏班行头里供奉有唐明皇神主,中题“祖师爷唐明皇之位”字样。

最要紧的是看角儿——年轻不年轻?漂亮不漂亮?对镜梳妆,门口常常挤满评头论足的看客。

戲金,由镇里的一个老人支付。老人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房租收入,他认为房租是不劳而获的不义之财,只能用来在乡下寺庙中演戏,算做功德。

这次,老人为龙公庙请来了温州某瓯剧团,是个“草台班子”。七天七夜的戏,共支付7.2万元。换言之,剧团的日均酬劳,约一万元。演出人员的食宿,由村民负担,经费来自挨家挨户的小额募捐。

瓯剧团的工作人员,从前台到幕后,共28人。每日万元的酬劳,除去交通、服装、脂粉费,摊算起来,扮演陈十四娘娘的“女一号”,日均收入不超过八百元。

这种状况,并不算差。我到该村发掘古窑址,即传说中的“窑神”牺牲之所,正值三四月份。这是演戏的旺季,一台戏价可卖到八九千、上万元。到六七月份,每台戏顶多只能卖三四千元。为了节约成本,演员们用着廉价的化妆品,舞台上,看似形象光鲜,卸了妆,个个面色黯淡。

那他们为何整日奔波,辗转各地卖戏呢?可是,若不演戏,又靠什么糊口呢?只好进鞋厂、服装厂打工吧。

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真心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走南闯北,唱唱跳跳,就把饭钱给挣了,比在服装厂、写字楼里打工,有意义多了。

也有人说,传统上所谓“戏子”的情感生活,通常丰富多彩。趁着年轻多跑跑,喜欢谁就是谁,总比整日宅家寻愁觅恨好。只要今日的快乐,至于明天,谁知道呢?

猜你喜欢

唐明皇窑址龙宫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隼鸟二号”的龙宫寻宝之旅
虾兵蟹将请集合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月夜偷曲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