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调控 吸引社会资本缓解停车难
2017-03-20梁金国
梁金国
“停车难”是典型“城市病”。前不久,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称,“目前,城市停车位缺口大概50%左右。据估测,缺口约5000万个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家庭轿车爆发式增长准备不足”。
交通拥堵,停车位数量不足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城市运行的短板。究竟是前期规划不足,还是建设力度不够,或者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如何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缓解停车难?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针对道路拥堵和停车难,李路委员首先描述了一个城市中常见的场景:寻找停车位。
数量激增 停车“一位难求”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0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9亿辆,从分布情况看,全国有47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深圳、上海、苏州等1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比0.8,中小城市约为1比0.5,而发达国家约为1比1.3。
在河南郑州,说起停车难,几乎每个车主都有发不完的牢骚。孙女士家住在郑州市花园路上的一个小区,每天下班停车是她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一旦抢不到车位,就只能冒着被贴条和剐蹭的风险,将车放在小区附近道路两侧。孙女士说:“现在好多小区,都是谁回来早谁占着,我们下班回来和打仗一样,还有甚至父母提前下去,会打电话问你还有多长时间回来,我们下去帮你占个位。”
在郑州市民赵先生看来,早回家能抢到停车位,还算幸运的事情。他所在的郑州市南阳路上的一个老旧小区,根本就没有规划停车位,每天停车都是在路边“打游击”。赵先生说:“小区车位可少。没有停车位,只好停在路边上。”
人口300万的乌鲁木齐市拥有機动车保有量接近100万辆,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车;而停车泊位却仅有40万个,平均2-3辆车拥有一个停车泊位,停车难已经让许多车主苦不堪言。市民罗先生几乎每天都要上演真实版的“抢车位”游戏,为了停车问题一筹莫展的他甚至一度产生换房子的念头。罗先生说:“不开车行不行?我们骑个自行车行不行?都没地方骑,停车都没地方停院子都没地方停往哪停?出门根本就别想,少开车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买了车就是为了接送娃娃。”
在安徽省合肥市,去年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经突破百万辆,随着合肥踏上“车轮上的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也让人倍感焦急,医院更是最难停车的地方之一。
早上10点钟左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停车场已经打出了“停车场已满”的牌子,道路的两边都停满了车辆,而其中一排车辆已经被贴上了红色的罚单。一位车主揭下车子上面的罚单,懊恼不已。说自己是送孩子来看病的,由于情况紧急,就在路边找了一个停车的地方:“我停了有20多分钟,我看他们停那里我才停的。很多车,前后都有啊。前面车刚走,我进去嘛。很难停,不好找。找不到。”
各地出台多重解决方案缓解停车难
无论人行道还是车行道,违法停车屡禁不止,最根本原因还是停车供需严重失衡,在山东青岛,以市南、市北全区,以及李沧、崂山部分区域最为突出。到2015年末,青岛市这四区有停车泊位约50万个,同期保有机动车70万辆。
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此前通过的决定中明确,市政府应加快停车场建设,但欠账已经如此之大,车辆增长又如此之快,单靠政府埋单建停车场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有业内人士建议,治理停车难首先要控制停车需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长万浩:“最近这些年我们也没有大的车辆方面的限制,收费、执法等也相对处在比较宽松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车辆拥有方面存在着超前消费的概念。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要降低、压缩停车总需求,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还是会起到很大作用。”
为了减轻停车难的问题,河北省相关部门今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停车位置、时段不同,收费也将不同,广大市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不同车型占用的停车资源的差别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不少市民认为,这样的做法会更为公平。市民刘女士表示,如果同一地点,高峰时段收较高停车费,平常时段收较低停车费,这对鼓励大家错峰出行也有很大帮助。她说:“可能很多人会选择错开高峰期出行,这样的话在找停车位的时候更方便一些,不用找那么长时间了。”
意见中提出,小区内的停车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物业和业主双方协商定价,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定价总是很难让双方都满意。邢台市民王先生说:“很多事都是物业不通知业主就涨价了,有时候(物业)涨价,但是业主不同意,你说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啊?这没法去协调解决啊。”
为了实现机动车“一车一泊位”的标准, 郑州市正以大力度奖补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郑州市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公园绿地、学习操场等边角土地开发出来,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解决“一车一泊位”的问题。
郑州市城管局建管处相关人士介绍,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停车场建设,政府将在土地供应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可按照交通运输用地采取招、拍、挂等方式提供土地,价格远远低于商业用地,还可以配建不超过总面积四分之一的附属商业配套面积。此外,对于固定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的建设,政府也有不同程度的资金奖补,由市、区两级财政各分担50%
郑州市城管局建管处工作人员:“这个投资比较高,收益又比较缓慢,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建设停车场,比如地下停车场,你开发四层,可以弄一层商业。”
强化规划与调控 盘活资源及增大建设投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回答询问时说,李路委员提的问题符合实际,是客观存在的。现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大城市堵,中等城市堵,小城市堵,甚至一些县城都出现了拥堵情况。陈政高分析,城市路网密度和面积率不够,道路的级配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交通秩序混乱、单行道路推行缓慢,以及停车占道严重等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
陈政高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拥堵的治理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优化路网结构,到2020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要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比现在提高1公里/平方公里。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要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
关于“停车难”的问题,陈政高说,截至2015年底,全国私家车一共是1.2亿辆,其中城市占80%左右,约1亿辆左右。对北京、苏州等几个城市的调查显示,现在城市停车位缺口大概占50%左右。随着私家车以每年1800万的数量增长,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越来越大。
陈政高分析指出,产生“停车难”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家庭轿车的爆发式增长准备不足。政府准备不足,社会准备不足,居民准备不足,市场也准备不足。
在谈及下一步具體工作安排时,陈政高提到了五点内容:第一,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各城市要做出规划、提出目标,争取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停车的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平衡,这就需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第二,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设停车场。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并形成市场定价功能。第三,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我们要充分地向地下要空间,利用地下空间来建设停车场。第四,坚决打击违规停车行为。第五,强化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立法力度,将停车场的建设、收费、管理等纳入法治轨道。
从交通管理的角度如何能够缓解拥堵?公安部副部长李伟表示,以北京为例,拥堵时段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要想办法给二环路、三环路的车流分流,才能减少堵点。但是乱停车、乱侵占道路,都会影响道路微循环,主动脉的交通流量下不来,造成了全城拥堵。
对此,李伟指出,要严格执法,作为执法部门必须敢于担当,要在违法乱停车、电动车治理方面加大执法力度。要向科学要警力、要管理效率,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加强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通过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治理“城市病”。
停车位是紧俏资源 停车成吸金行业
在美国纽约,立体式停车场随处可见,其占地少、单位面积车位多的优势极其明显。另外,由于它拥有机械式自动升降的停车设备,使用这种设备大大减少了司机停车时间,存取一辆车时间不会超出2分钟。事实上,美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停车位的数量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它们从被动增加停车位已经逐渐发展到主动引导上,通过改善土地开发强度和公共交通规划来控制用车、停车需求,收效十分明显。
德国作为汽车王国,不仅对汽车制造美学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对城市停车场的规划也是匠心独运。路边停车场是大部分德国人出行的首选,这有效缓解了室内停车场不足的压力。即便是德国的繁华大都市,绝大部分的马路两边也都可以停车。
此外,德国为充分、有效利用空间,市政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情况,分时间和地段,规划有限时和不限时、收费和免费等形式不一的停车地段。对于市中心、火车站和机场等人口稠密地区,显然路边停车非常不方便出行,于是地下停车场、楼顶停车场以及单独建筑的停车楼是主要的解决方案。这些室内停车的位置规划也非常合理,甚至直接连通高速公路。在规模上,许多停车楼竟然比写字楼还高。
日本首都东京集中了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拥有各类机动车约450多万辆,但在道路和小区内,很少看到乱停车的现象,无论多狭窄的胡同,都不会被乱停车堵得严严实实。在日本买车需要提供有停车位的证明,再加上优质的管理和公交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车位问题似乎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扰。
在日本上下班主要是坐公交,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地点附近没有那么多的停车场,就算有停车费用也是不小的花销,从每小时十几元人民币到三十人民币不等,节假日在城市里去购物娱乐,选择坐公交的人也是大多数,所以开车出去找车位也不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