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03-20曹冰玉
曹冰玉,李 印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0)
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曹冰玉1,李 印2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0)
外源融资约束是导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金融组织结构失衡、担保缺失、资本市场准入要求高及其自身问题都是产生外源融资约束的因素。政府短期内对市场应适当干预,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引导融资产品创新,加快完善担保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适当降低资本市场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准入条件。农村中小企业自身应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突破外源融资约束。
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约束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存在外源融资约束
农村中小企业群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三农”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到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中小企业645多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的22%,工业总产值达到55.03万亿元,并提供了1亿左右的就业岗位①数据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官网。。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资金需求仅是大企业的20%,而频率却是大企业的5倍[1],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整体来看“期限短、额度小、频率高和时间紧”的特点表现更为明显,表现出了明显的融资约束。
从企业的融资结构看,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源融资。内部融资是通过企业自身收益留存转化成投资的融资方式,融资规模有限。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向市场内其它经济主体进行资金筹集。外源融资约束是指在中小企业进行外源融资时,由于存在障碍因素使外源融资渠道一定程度的堵塞。我国农村中小企业②由于乡镇企业与农村中小企业重合率较高,可以通过我国乡镇企业数据来了解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概况。外源融资约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总规模逐年增大,外源融资规模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农村中小企业2844万家,总产值从2009年的25.50万亿增长到2013年的50.75万亿,五年间增长了一倍。融资总规模、内部融资规模和外源融资规模分别从2009年的2.99万亿、2.03万亿和0.96万亿增长到2013年的6.79万亿、4.70万亿和2.09万亿,③数据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10年、2014年。年
平均增长率达到25.40%、26.31%和23.54%。
图1 -1 2009年-2013年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增长情况
从图1-1中看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内部融资规模和外源融资规模逐年增大,但是从平均年增长率来看,三条近似直线的斜率表明外源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不如内部资金规模的增长率,说明内部融资倾向性更加明显,侧面反映出外源融资约束的存在。
(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以自有资金为主,外源融资为辅
图1-2是我国农村中小企业2009年到2013年资金规模结构的比较,从中看出,内部资金规模达到将近70%,而外源资金规模仅占30%,因此,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靠内部资金,外源融资相对弱势。
图1-2 2009年-2012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情况
(三)外源融资规模逐年增加但大部分增速放缓
图1-3 2009年-2013年各类外源融资的情况
图1-3是2009年-2013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各类外源融资的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到几点结论,首先,外源融资渠道的融资规模绝对量逐年增加,但从2011年开始银行贷款、国家扶持资金和外资引入的年增加量逐渐下降,分别从2011年的2330亿、238亿和678亿降到2013年的857亿、188亿和53亿元,说明支持力度正在逐渐下降,且随着农村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外源融资平均增加量更是大幅度降低;但是,以民间借贷为主的其他资金规模和增加量都在不断增加,说明农村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向民间借贷领域倾斜的趋势明显。其次,每年度各融资规模大小关系比较固定,依次是银行贷款、其他资金、外资引入、国家扶持资金。银行贷款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方式,但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由于银行业趋利性和贷款安全性的要求,门槛相对较高,融资成本增加,所以民间借贷为主的其他资金占比也比较高,虽然利率较高,但门槛较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四)外源融资规模存在地区性差异
为研究外源融资规模的地区性差异,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①按照中国行政区域标准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湖北、河南、河南和江西;西部包括重庆、陕西、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如图1-4。
图1-4 2009-2013年我国三个地区的外源融资规模情况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外源融资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并且东部地区的外源融资规模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增长性来看,东部地区的外源融资规模增速较快,中部和西部地区五年内没有大变化,外源融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
(五)外源融资占比存在地区性差异
通过外源融资的比重可以研究外源融资约束是否存在,也可以检验地区差异性是否存在。在2-5雷达图中,图形面积可以表示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外源融资比重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外源融资占比存在地区差异。观察图2-6外源融资比重的趋势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五年的平均融资占比分别是30.56%、24.89%和19.96%,地区性差异明显,而且三个地区的外源融资占比都比较低,也能说明外源融资约束的存在,而且西部和中部地区更加严重。
图2-5 三个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重雷达图
图2-6 三个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占比走势图
二、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的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不仅存在一定的约束,而且还存在地区差异,那么,外源融资约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外源融资预期
首先,近几年我国一直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货币供给无较大的弹性,资金流动倾向于相对安全的大中型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可用资金预期相对较少,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农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力量薄弱,不具备影响市场利率的能力,不利于吸引资金,所以根源上产生外源融资约束。[2]另外,从地区看,东部外源融资比中西部较好,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经济环境相对较好,为外源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金融组织结构失衡影响外源融资配置
首先,我国银行体系的垄断经营还未打破,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较少,一方面提供资金有限,另一方面银行会选择信誉好、规模大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识相对较弱。其次,政府在金融市场中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定的很多措施仅停留在政策层面。[3]另外,专门服务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较少,而西部地区就更少,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但该类机构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自身实力有限、竞争压力大、利率设置不合理、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三)担保缺失加重外源融资约束
担保融资是解决融资难的重要手段。[4]我国农村地区可开展担保业务的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使担保机制运行欠佳。首先,担保机构规模有限,无良好的资金补偿机制,严重影响担保能力;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业务操作不规范、利率不合理的问题,阻碍担保机制的有效运行;第三,担保机构与银行地位不平等,加之风险控制能力有限,通过担保业务将风险转移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虽然获得资金,但却增加了自身风险。
(四)已有外源融资促进企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规模逐渐增大,但是增加量却在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已有的外源融资没有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外源资金的流入,以致产生外源融资约束。具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而农业弱质性导致盈利有限,对银行贷款没有吸引力;[5]国家资金扶持主要是财政拨款,由于农村中小企业相对落后,需要资金的环节很多,国家扶持资金大多选择基础性的环节或项目进行政策性扶持,在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相对不足,科技转化率在37.5%左右,[6]效率低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技术水平发展的落后能够严重影响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出。而外资引入主要是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为依托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层次和企业家才能有限,也没有带来最大化的收益,导致外资引入放缓。[7]尽管以民间借贷为主的其他资金规模和增加量均在增加,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秩序混乱,以高额利息回报作为条件,但农村中小企业本身的利润率却较低,这种高利引入的外源资金链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极高,反而影响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资本市场准入条件高约束了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融资
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板准入条件较高,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外源融资的农村中小企业的比例极少,而且上市的中小企业基本属于高新技术制造业,中小企业板在运行规则和监管标准等方面与主板相似,缺乏相应融资特点的模式。在债券市场上,农村中小企业更不具有竞争力。融资券和集合债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优势,但是在获得融资券发行资格前,企业需要信用评级,而集合债也需要企业有相应的互助担保主体。[8]针对农村中小企业,我国还没有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
(六)农村中小企业脆弱性导致外源融资约束
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缺陷非常明显。首先,农村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有限,技术水平相对低下,产品竞争力较弱,容易被市场淘汰;其次,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相对落后,面临决策时往往注重眼前利益,企业规划短期化;另外,中小企业的财务规范性较差,在会计处理时存在违规操作,财产归属权的不明确会加大会计核算难度,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也存在问题。总之,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脆弱性,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竞争力不足等,都是导致其外源融资约束的内在原因。
三、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的建议
为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约束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短期内适当干预市场,优化外源融资环境
一方面,政府短期内进行适度干预,使金融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由东部向中西部引导式配置,进一步减免中小企业的部分课税,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疏导传统的融资渠道,适当调整传统金融机构的工作布局,适当扩大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完善专门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和咨询的专业化服务,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内控。[9]
(二)积极探索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传统银行应成立符合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部门,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除了商业银行之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融资方式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目前效果比较突出的是供应链融资。[10]供应链融资不会特别注重行业、规模、财务、担保物等常规的指标,而是注重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或第三方物流的信用水平及往来贸易背景,对于中小企业获得外源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为打破外源融资约束提供支撑
首先制定担保业的专业法律法规,形成信息透明的担保运作规则,同时要注重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预警建设,建立风险分担与损失补偿机制;针对农村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政策担保服务外包模式或中小企业集合担保模式。[11]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整体建设落后,应尽快建立更详细的区域性信用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这对于解决融资难问题非常重要。
(四)促进农村地区科技转化,吸引外源资金持续流入
首先,调整农村中小企业现有的投资方向,减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资金使用,增加技术创新和转化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地区科技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从技术水平的角度优先增加农村中小企业产值,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外源投资环境。其次,由政府财政继续提供科技进步资金支持,由各地区科技局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科技发展速度。[12]另外,在政策引导下,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设立农村中小企业科技基金,促进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高农村中小企业整体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科技转化,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才能进一步吸引外源资金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持续流入,缓解外源融资约束。
(五)合理设置资本市场准入条件及监管措施,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流向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是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最直接的途径,监管部门应该严格区分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与主板的性质,调整中小企业的上市条件、运行规则和监管标准,引导农村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丰富资本市场企业层次。另外,适当重视传统制造朝阳企业,丰富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行业类型,有利于平衡资金供给的配置,避免行业集中度过高。
(六)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农村中小企业造血功能
首先,要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聘用专业会计人员,规范工作秩序,通过财务管理增强企业整体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其次,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按照实际情况选取长期发展规划,期间注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另外,注重培养信用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在纳税、投诉、环保等关键环节体现企业信用姿态。只有这样,农村中小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外源融资约束。
[1]田芬,黄东石,秦艳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3-51.
[2]李鑫,王宝明.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9):37-44.
[3]蔡晓慧,余静文.产业集群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7):73-78.
[4]蒋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22-29.
[5]彭江波.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2):75-82.
[6]曹冰玉,雷颖,彭湘杰等.农业技术进步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3):154-156.
[7]董裕平.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的商业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9(5):157-168.
[8]赵越春,王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12(11):15-16.
[9]周松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82-84.
[10]陈方婧.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4(12):25-28.
[11]曹冰玉,雷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的预警模型[J].求索,2010(11):33-34.
[12]肖念涛,谢赤.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3(7):143-146.
责任编辑:叶民英
F8
A
1009-3605(2017)02-0067-05
2016-12-13
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银企合谋、金融风险与游资定价”(项目编号11ZDB049)。
1.曹冰玉,女,湖南湘乡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与保险;2.李印,男,山东安丘人,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征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