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厂”传奇,功在中华(下)

2017-03-20叶建华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化工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永利大厂硝酸

叶建华(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大厂”传奇,功在中华(下)

叶建华(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范旭东、侯德榜毅然发出了“宁举丧,不受奠仪”的民族最强音。现在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除了“大厂”在当地的地名,还有范旭东留下的“四大信条”: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在行动上,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率先垂范 乐于奉献

“久永黄”团体之所以能在国家贫弱、困难重重的恶劣环境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是因为有着崇高和依赖的精神领袖,有着榜样的激励,有着人格的向往。率先垂范、乐于奉献贯穿了范旭东、侯德榜等前辈的一生。他们为“久永黄”团体和后人作出了榜样、昭示了典范。范旭东先生所生活的晚清时代,在我国仍然盛行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风气。范旭东的兄长范源廉官至政府教育总长,可谓是位高权重。范旭东在兄长的呵护下,从日本留学归来后走上了仕途,在政府财政部作了一名官吏。如果他继续沿着仕途走下去,凭着他的聪明学识,加上兄长的关照,仕途应当会一片光明。然而,范旭东志向不在官场,而在于实业救国。实业救国的种子一直在范旭东心中萌发。他到欧洲考察实业,在德国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认定了自己应当脚踏实地走出一条新路。他冲破世俗偏见,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跳槽下海、弃官从商,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他仰望星空、抛锚起航,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人不畏激流险滩,向着既定目标义无反顾奋勇前行。

在永利公司成立不久,范旭东就创办了旬刊《海王》。他尽管日理万机,却坚持亲自撰写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在《海王》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达100多篇,这些文章产生了良好反响。在他的感召下,许多社会名流积极为《海王》旬刊投稿,如马寅初先生《中国工业进步迟滞之原因及救济方法》的文章及齐白石、徐悲鸿两位大师合画的《合作机遇图》,都曾在《海王》发表,使《海王》旬刊的名声大振。范旭东先生还强调:“《海王》是团体最重要的分子,是团结这个团体的胶着力,我们有了错处,受他的潜移默化,自然悔改。误入迷途,他像暗夜的灯塔般指点方向。”范旭东先生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对媒介的功能认识深刻,并且亲力亲为,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图9 永久黄的“四大信条”

范旭东先生亲自组织,发动员工制定了“永久黄”团体“四大信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范旭东先生煮海为盐、聚沙寻金,几上几下手订了“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的“四大信条”。并由侯德榜先生楷书书写。范旭东先生制定的“四大信条”成为“永久黄”团体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文化基因。随着岁月的洗礼,“四大信条”的光辉越来越耀眼。她岂止是“永久黄”人的信条,南化人的信条,已经成为是中国化工人的信条,更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禀赋。当我们许多所谓的文化专家热衷于到国外去寻找企业文化起源和案例的时候,却屡屡犯下了“灯下黑”和“妄自菲薄”的错误。我们应当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到范旭东、侯德榜先贤的“四大信条”中去挖掘文化富矿,去汲取精神营养!

范旭东先生不仅实业救国勇于先导,文化建设亲自策划,而且在危险关头挺身而出不顾安危。永利铔厂同人记得,1937年,在日寇向永利铔厂狂轰滥炸的危急关头,范旭东先生亲临铔厂看望员工,救护伤员。侯德榜遵照范旭东指示,组织人员整理重要图纸、拆卸关键仪表机件西撤入川,最后一个撤离永利铔厂,把危险留给自己,令同人感动不已。

在日寇侵华的猖狂时期,沿海及越南的交通线路均被日寇控制,永利公司被迫西迁,为了尽快在华西建设永利川厂,在国外订购的设备只能通过山高壑深、险象环生的滇缅公路运输入境。永利公司将战时重心工作转入运输。范旭东亲自赴美国采购福特和司蒂倍克载重汽车各100辆及配件。因为事关重大,年过花甲的范旭东先生不顾同人的劝阻,坚持实地考察起点为缅甸仰光,终点为云南昆明的滇缅运输线,再接运到四川。他说:“运输线就是我们的生命线,生命线的争取,首先要拿生命去拼。”他甘冒风险,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的率领和感召下,运输队员戮力同心、全力以赴,不仅要克服炸雷暴雨、山崩路滑、脚下绝壁、山雾弥漫、视线咫尺、左盘右旋的自然艰险,而且要与政府部门和军方周旋力争,历时80多天,终于通过漫长的滇缅生死线,运回了部分设备和配件。范旭东先生为此披肝沥胆、吃苦受累,经危历险,致使身体受到损害。有资料介绍,范旭东先生早逝与此次跋涉历险有关。

范旭东先生一生清贫,不治家产,将人个名下的久大、永利公司创业人的酬金永远捐给黄海研究社做日常经费。他当了30多年“大老板”,去世后竟然没有留下私产,身后连夫人的生活费、女儿留学的经费都没有保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范旭东先生对战后复兴化工事业充满了极高热情,即派先遣队前往南京接收永利铔厂,并组织修复、恢复生产。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正当他豪情满怀要在华夏大地上描绘宏图,实现“十厂计划”(即塘沽碱厂、南京硫酸铔厂、五通桥深井与新法硝酸肥料厂、南京塑性品厂、株州水泥厂、青岛电解烧碱漂粉厂、株州硫酸铔厂、南京新法碱厂、上海玻璃厂、株州炼焦厂)之时,这位工业先导、民族英雄抱着未酬壮志的遗憾,于1945年10月4日在重庆沙坪坝寓所逝世,享年62岁。范旭东先生在临终前留下了“齐心合德,努力前进”的遗言。当时在场的同人及家人为之动容、泣不成声。范旭东先生的英年早逝震惊中外,不仅是“永久黄”团体的重大损失,而且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先贤虽已乘鹤而去,伟业却永世长存,丹心会永照汗青。伟哉,范旭东!

爱国情深 矢志不渝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的成功不在于只是自己高尚,更是影响带领更多的人高尚!这其中最重要的元素非爱国精神莫属。爱国、救国,构成了范旭东先生生命的主线,我们从记载先生足迹的历史档案中,显见范旭东先生爱国、救国的思想脉络,更能清晰地看到先生爱国、救国的大义之举。

范旭东先生祖籍为湖南湘阴,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被湖南人引以为骄傲。他们骄傲自有骄傲的理由。因为这里享有“道南正脉”、“潇湘槐市”的历史美誉。朱熹、王夫之、张拭等理学名家纷纷聚集湖南岳麓书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当代叱咤风云的人物曾国藩、左宗棠、魏源、梁启超、陈佑铭、黄公度、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毛泽东等都在岳麓书院求学受教、格物修身、健全人格、关注国运。尤其是岳麓书院兴办的时务学堂成为了新思想的策源地。湘岳大地孜孜学子的爱国思想,来源于湖南醇厚的文化基因,同样深深地浸润着年幼的范旭东,在他的心田里种下了忧国忧民的种子。

范旭东先生自小深受当地新风气之熏陶,他的血管里奔涌着爱国、救国的血液。因此,当他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之后,爱国、救国宛若大海中的航标,始终照亮着他的前程。范旭东先生在创建“永久黄”事业过程中坚持“引进外国技术、设备时,把国家的需要,人民的福利必须摆在首位”的原则。在建设永利铔厂时采用美国氮气工程公司最先进的工艺,第一流的技术装备和操作方法。在日寇侵略的非常时期,范旭东对外出采购设备的总工程师侯德榜说:“设计和采购不仅要优质、快速、廉价,还要补充一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已经三年了,现在热河又陷入敌手,华北也岌岌可危。大敌当前,我们即使遇到优质、快速、廉价的日本货也不应该要,决不能贪小利而失大义。”

这是何等的大义,何等的气节,这种大义与气节在今天仍然令我们高山仰止。中国人如果都像范旭东先生这样有大义有气节,同心协力支持民族工业发展,何愁中华民族不能复兴强盛!

国家的不幸,也是企业的不幸。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投产不到8个月的永利铔厂被迫停产。日本侵略者对永利铔厂觊觎已久,为了扩大军工生产,曾企图直接利用永利铔厂硝酸设备生产火药原料。日寇通过伪政府和汉奸等软硬兼施多种手段逼迫范旭东和侯德榜就范。在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的威逼、利诱面前,范旭东、侯德榜毅然发出了“宁举丧,不受奠仪”的民族最强音。义正辞严地告诉日寇和汉奸:头可断,血可流,想用永利铔厂为侵略者生产军火杀害中国人万无可能。日寇见收买不成便于1937年8月21日、 9月27日、10月21日对永利铔厂进行了三轮轰炸,共投下87枚罪恶的炸弹,造成员工伤亡,使永利铔厂的厂房、设备遭到严重摧毁。1942年日寇又强行将生产硝酸的全套设备拆卸,包括8座吸收塔、1座氧化塔、1座浓硝酸塔等,28套设备,1482件,总重量550吨,全为高级合金钢板制成。日寇将这些设备被运往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用于军工生产。

图10 日军飞机炸毁的永利厂房设备

抗战胜利后,永利铔厂立即启动了向日本政府索要硝酸装置的程序,侯德榜向国民政府申请要求日本归还被劫设备,并在《大公报》撰文:“要日本赔偿,一定要日本归还与赔偿,即使是破铜烂铁也是有价值的,要注意这些赔偿来的东西是我们八年流血换来的结果。”在索要硝酸塔期间几经周折,阻力重重。1947年7月7日,侯德榜亲赴日本,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和远东经济委员会进行交涉,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艰难努力,盟军总部于1947年9月18日复文,同意将现有全套硝酸设备归还原主。1948年3月27日,拆卸的硝酸塔设备由“海鄂”号轮船装载回国。4月11日抵达南京永利铔厂码头。历经磨难的硝酸塔终于回归家园,重新站立在了扬子江畔。这套硝酸塔从1952年恢复生产以来,一直运行到2011年,这座不朽的丰碑才光荣退役。如今这座承载传奇爱国故事的硝酸塔被南京市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永久保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图11 索回被日本掠夺的硝酸塔

图12 索回被日本掠夺的硝酸塔

永利铔厂从他诞生的第一天,就种下了爱国的优良传统。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占上海,揭开淞沪会战序幕,富有爱国精神的永利铔厂职工在范旭东先生的带领下,为抗战将士日夜生产浓硝酸等军需产品,并利用铁工房赶制地雷壳,军用铁锹、飞机尾翼部件送入金陵兵工厂,支援抗日战争。我们在档案馆还查阅到一份用毛笔工整书写的由工厂技师和部队军工专家联合参与的炸药试验原始记录,诠释了永利铔厂人贡献国防、抗日救国的积极行动。

薪火相传 再谱新篇

据老红军、解放南京时任104师参谋长的张绍安同志回忆:毛泽东主席不但敬重范旭东老先生,对永利铔厂也十分看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主席在南京解放战役中亲自对解放军下达指示,“对付永利铔厂的守敌,只能诱至野外歼灭,不能强攻,不能打炮,如果毁坏了永利铔厂,就毁灭了半个南京城。”可见永利铔厂在人民领袖的心目中有何等的份量!共产党和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对永利铔厂寄予了莫大的关怀。

“永利铔厂等于半个南京城。”回到人民手中的永利铔厂,广大员工热情高涨、加班加点多产产品。当工厂遇到资金困难时,永利铔厂2248名职工同意从1951年1月起减去四分之一工资为国分忧。减薪延续至1952年6月,总金额为120多万元。至1985年6月12日才全部归还员工所减工资。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顿时一场全国的捐献武器运动由此展开。曾经饱经战争创伤的永利铔厂工人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捐献武器活动中,大伙儿积极签订《爱国公约》,用实际行动抗美援朝,经过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1951年12月31日,永利铔厂实现增产节约26亿元(旧币),为抗美援朝战争捐献飞机1架、大炮1门,并将捐献的飞机大炮骄傲地命名为“铔厂工人号”。

在共和国的化工史册上有许多科技创新的案例让永利铔厂传人引以为荣,在卸甲甸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侯德榜、姜圣阶、赵仁恺、楼南泉等多名院士,尤其是在跨越40多年的历程里,受到三位共和国总理的嘉奖表扬。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思想深邃、人格高尚、业绩伟大、事迹感人。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不断弘扬。今天的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永利铔厂传人为荣耀,以范旭东、侯德榜前辈为榜样,视他们为精神偶像,在卸甲甸旁传递薪火,谱写新的篇章。南化职工永远怀念范旭东、侯德榜等前辈。2003年10月24日,在范旭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一座精心塑造的10.24米高的范旭东铜像在南京市六合区市民广场揭幕,并将该广场命名为“范旭东广场”。范旭东先生的长女,88岁的范果恒女士偕亲属前来参加了揭幕仪式。这座广场已经成为市民瞻仰先贤、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范旭东先生将永远活在南京人民的心里。

1990年8月7日,在侯德榜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南化公司为侯德榜先生立了半身汉白玉塑像,永远纪念这位中国化工先驱和世界级化工专家。展示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生平业绩及薪火相传的“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于2003年建成开馆。陈列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庄重典雅的陈列馆宛若陈酿散发着醇香,犹如清风吹除尘埃使心灵得到净化。前来参观瞻仰的观众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地处首都北京的中国化工博物馆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范旭东和侯德榜先贤对中国化工事业的贡献和事迹,并安置了侯德榜先生的半身铜像以供瞻仰。

如今,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气体净化、硫酸及催化剂研究中心,南化公司在钒催化剂、橡胶助剂、化肥、化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贡献了数十项中国化工之最,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60余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科学信条早已成为南化人的文化基因,南化人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占领着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地,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南化公司为27个省市区的70多家企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13000多人,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化学工业人才摇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化公司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南化公司发展的主旋律。

图13 中石化南化公司生产的重型化工设备出厂

化学工业,是现代强国之柱石。化工的使命是尽物之性、化育天下。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必先成为化工强国。中国化工人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立志报国、崇尚科学、勇攀高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不畏艰险、扎实工作的思想、精神、操守、信条、作风、学识是一座文化富矿,她诞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然而她会穿越时空,照亮新时代的中国化工人,坚持改革、创新科技,精益管理、强化实力,培育文化、塑造精神,锤炼作风、增长实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完成民族复兴的宏图大业!

(全文完,封面图为南化公司煤化工装置)

猜你喜欢

永利大厂硝酸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求职季“上岸”记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毕永利教授简介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