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幼儿园课程研制的过程化取向

2017-03-20林薇玮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

林薇玮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幼儿园课程研制的过程化是迎合幼儿园课程多元性、通用性、融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提出来的一种现实观点。幼儿园课程研制的过程化在实践视野内有不同的模式化表现,其中教师合作模式、多元互补模式、特色开发模式以及动态生成模式已经逐步成熟,逐渐为许多课程理论者与实践者所关注。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研制 过程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幼儿发展的需求来看,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的发展,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幼儿园的课程。课程研制者就要充分利用所能利用的各种教育资源,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区、地方文化、社会环境等资源要素来构建课程。

一、课程研制过程化的概念

(一)课程研制过程化的涵义

“过程(Process)”,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可作为一种手段、方法。过程化是一种指导方略,按照既定的思路、组织程序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高效的完成任务。课程研制的过程化是指课程研制是有计划的制定、有步骤的开展实施、评估并配以相关合理化措施建立起来的较为通用、适用的课程研制程序。

(二)课程研制过程化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研制是課程整合、师生共创、家园结合、社园合作与教育个性化等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多元性。课程研制的参与者有一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参与对象的多元性形成了多元的信息渠道。“伴随着文化的多元性,课程内容的多元性也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幼儿园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后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通用性。幼儿园依照课程研制的模式,依照课程研制得框架去实施,每一种模式从团队分工、研制环节、实施开展等方面理清思路,逐步丰富课程内容,普遍适用于幼儿园的课程研制,从而节约大量时间。

融合性。幼儿课程研制过程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参与性的见解,有预设性课程,也有生成性课程;有园区优秀课程、家园共建课程、地域文化课程、社区参与课程等等,课程具有深度的融合性。

开放性。我们的课程是以开放得眼光来接收新的课程内容,课程研制参与对象的不同易拓展新的观念。网络的便捷也提供了更开放性得平台,在多种开放性因素包围中我们得到更多经验、合理化的内容、建议。

二、课程研制过程化的目标

课程研制的方法、过程、评价、反思等搭建成实施框架,指导幼儿园普遍性的开展适合本园的课程研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通过制订框架、程序步骤和按步实施,以获得最佳工作效益。按照过程化进行课程研制的过程,减少了课程开发中的不必要的环节,节省人力时间,也避免了同类型的课程研制的浪费。

加强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技能。幼儿园课程研制的途径、方法多样,在课程研制过程中教师通过梳理以往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再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教师对课程研制的认识领悟,有助于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

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普及育儿知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三者共同健康成长。

共享教研资源。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优质教育资源就应该最大层度的实现共享,幼儿园课程规范化、系统化、动态化的运作过程,打破了地域、学校、个体的壁垒,发挥了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三、过程化课程研制模式

(一)教师合作模式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合作模式的推进步骤中,课程研制组和课程专家共同规划课程研制方向,并建构课程结构。教师从已开展的众多的课程中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传授幼儿知识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归纳。教师整理后的课程由年级组和课程专家按课程结构取舍,确定保留课程。教师在保留课程的实施阶段,其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教材等,教师可根据《大纲》及《指南》要求,结合实施中的情景、幼儿的兴趣倾向,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改编、创编。课程创编一般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引出,如园庆仪式、毕业仪式等,创编好的主题课程在实施过程后整合成情景化、现实化、生动化的综合课程。课程实施完毕后,教师的教学过程实录课,可分享到“网络中心”,通过公众平台收集建议,结合课程专家的指导,重新回到课程实施。“课程所历经的规划、实施、整合、再实施、课程定型,这个周而复始的科学化过程就是课程的基本善化过程,渐渐形成课程结构和范式,渐渐成熟起来”。每个单项课程的完成都需要一轮或多次周而复始的过程,这种教师合作的幼儿园课程研制模式可以是教师个体,也可以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开发;限于园内的条件限制,个别研制项目可联合其他幼儿园加入,增强研制效能。

(二)多元互补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多元互补合作能为幼儿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

多元互补模式的家园共建课程由家长开题。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在家长中开展广泛的调查,确定孩子们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课程研制组结合课程专家的建议筛选、确定主题课程并拟定课程研制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幼儿园以助教的身份把适合的家长资源请进来,考虑家长的社会角色、社会知识等与课程的匹配。比如,请具有专业医学知识能力的家长承担健康类主题教学,具有烘培技能的家长参与幼儿区域活动等,利用家长的工作职业的资源带孩子们走出去参观职业场所等。家园共建课程呈现多样化趋势,如家长委员会、开放日、家长学校、网上互动等,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在课程研制中的作用。

多元互补模式的社区共建课程从自然、文化与社会特点出发,引领幼儿从“课堂”到“社会情境”中。如:湛江第二机关幼儿园临海,与社区里的舰队形成共建关系,给孩子們讲故事、参观舰艇。社区共建课程让幼儿的课堂学习进入到社会情境中,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的好。每个社区都有公共服务机构、公共交通服务和商业公司等,社区各种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多元互补课程要结合幼儿、教师、第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及时小结、反馈,挖掘实施经验,对课程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邀请专家、专业研究员进行研讨积思广益,推动研究的持续深入。

(三)特色建构模式

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认为,尽管环境和生理因素都影响着儿童发展,但我们还同样不能脱离儿童周围特定的文化、历史和生态因素去看待这一切。特色建构模式是我们有目的得选择特色性题材进行内容的筛选、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幼儿能理解、接受并喜欢的特色课程。

地方特色是特色课程的源泉,包括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不可多得的课程开发和利用价值。从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出发到逐步了解地方的自然环境,幼儿主动感受当地的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等,比如:湖北省宜昌市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让幼儿感受宜昌三峡生活地域的美好图画,通过体验式学习热爱自己的家乡;地方民俗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间传统活动、民间游戏、民族元素饰品等特色的东西,为了达到文化的传承,这些民俗特色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区的幼儿园可在教学中可介绍他们所熟悉的对襟衫、千层底、巴山舞、织绣等,我们进行改编创新,将民间的游戏踩高跷、跳皮筋等发展为特色体育游戏,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童谣、巴山舞等资源整合成为艺术教育课程。幼儿园要多了解地方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以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为目标,重视民俗文化的教育,发挥幼儿园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动态生成模式

“课程运作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学程序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转化和生成的过程”。生成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认识过程。

教师依据对幼儿的了解,充分估计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提问,当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教师机智的与幼儿互动衍生出新的亮点。生成性教育可以从环境中生成。教师为儿童创设种种探索发现的环境,诱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积极的思考探索;生成性教育可以从突发事件中生成。孩子们在幼儿园都避免不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教师要擅于抓住幼儿在园生活中的问题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课程;生成性教育可以从幼儿游戏中生成。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并捕捉孩子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适时适宜地回应,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教师要把观察贯彻于生成课程的始终,重视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在生活中随机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

四、形成性评估原则

评估是课程研制的不可缺的环节,是课程研制的完整性体现,有利于课程研制得完善与持续性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探索多层次、多元化评估原则。

终结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结合。课程研制只有终结性评价是不够的,对研制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和修改,才能科学的完善课程体系,更好的适宜幼儿成长与发展。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课程研制以幼儿园为基地,课程专家、教研人员、教师、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在评估中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方参与、促进发展,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保证研制成果与实施情景的一致性。

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人为本”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结构与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评价单一化、流于形式,可进行文本评价、现场评价、问卷评价。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质性评价则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幼儿园进行的档案袋评定、表现性评价、成果展示等评价方法,二者有效的结合,各取所长,全面真实的反映幼儿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江诚.幼儿园课程[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峰.自然进化意向与校本课程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4,(02).

[3]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胡中锋.教育评价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