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2017-03-20吴蕾娜
吴蕾娜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摘要】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勤管理部门应从优化队伍结构、培养专业人才、培育后勤文化、完善政策和法律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和谐用工环境的构建,保证高校后勤的稳定和发展,从而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后勤 队伍建设 对策
一、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当前高校后勤还没形成人力资源的理念, 而是把人假设为一种成本, 将人当做一种“工具”, 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后勤由于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本的高度来认识, 所以高校后勤对队伍建设在后勤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 他们没有认识到队伍建设在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因而就不可能从战略的高度来部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高校后勤用人机制上存在不足。随着高校后勤在一些领域逐步开放了市场,大多数高校引入了外包食堂,所有高校的通信服务和大多数高校的运输服务已经实现社会化,保洁、商贸等领域逐步向社会企业开放,社会企业队伍占后勤队伍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这些进入高校的社会企业有一部分管理比较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评价较高;但也有一部分企业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管理上不規范,如有的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按规定发放加班费等) ,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风险。各高校对于社会企业职工的重视程度也往往不高,认为他们不算“自己人”,从而忽视对这支队伍的引导和培养。
(3)高校后勤职工队伍不稳定。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逐步增强。职工加深了对于服务育人职能的理解,接受了微笑服务、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等理念,开始由被动服务转变到主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在拉近。在市场机制逐步引进的过程中,后勤职工观念由“等、靠、要”向“不找校长找市场”转变,开始主动开拓市场,争取发展机遇。这些对高校后勤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经营创收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后勤岗位与教学、科研岗位相比,处于从属地位,相对“低端”和“弱势”,加之学校对员工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员工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部分事业编制职工,特别是处于基层的职工由于工作岗位稳定,自身条件决定了上升空间有限,因而进取心不强。外聘职工由于 “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容易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或者丧失进取的动力、使自己的表现和“老人”趋同,不能起到高校后勤希望“新人”发挥的作用。在自办后勤服务队伍与引进社会企业队伍之间也存在不平衡。
二、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
(1)转变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观念,积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企业只有一种真正的资源—人。”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我国高等院校现今仍属事业单位,后勤人事制度改革必然受到这个大框架的制约。高校后勤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点上,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后勤人事制度改革。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体现教育属性的同时,应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的人事思想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相适应、既符合高校后勤实际而又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知识经济形态中,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人力资源己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后勤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按照复合型、专业化、专家型的方向,加快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步伐。一要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当前,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多元化,后勤内部用工形式多样化,社会市场竞争加剧,校内师生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要求后勤管理者既要懂教育规律,又要懂经济规律。没有业务专长的行政干部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单纯的企业经理人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后勤管理者。二要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高校后勤涉及的行业和工种众多,一般可以分为餐饮、水电、供暖、校园管理、学生宿舍管理、会务、交通、通讯、幼教、社区服务等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没有技术的勤杂人员难以胜任。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培育后勤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在当前后勤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以“服务育人”为核心、社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后勤文化,使所有职工——不论是隶属于学校还是隶属于社会企业,不论是事业编制还是非事业编制——相互合作,共同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而努力。要不断丰富后勤组织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后勤职工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生活得更有尊严。对待老职工,学校不要认为他们是包袱,要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熟悉情况的优势,重点完善“能上能下、多劳多得”的机制,增强他们的紧迫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工作的,建立提前退休机制。对待高学历外聘职工,发挥他们学历较高、创新力强的优势,重点要建立畅通的上升渠道,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为骨干力量。对待务工人员,在保证他们待遇的同时,还要进行人文关怀,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吸收务工人员加入后勤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对待社会企业职工,要多了解、多关心,使其融入到高校后勤的文化之中。
三、结语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队伍同其他教职工一道,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始终是高等院校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后勤队伍高质量的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等“主业”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没有后勤队伍的和谐稳定,高校的和谐稳定也是一句空话。无论高等教育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向何处发展,高校后勤队伍是高等教育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不会改变。各高校应该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更加重视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把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纳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来统筹谋划,加快与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相统一的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新格局,不断提高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育人水平,为高等教育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