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企经济管理

2017-03-20蒋航王冬梅张琳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上市国有企业

蒋航+王冬梅+张琳

(国网辽宁省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国企通过资本市场上市的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大型国企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同时也实现了部分国有资本的退出。诸如银行、石油等一些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中央级大型国企也相继上市。对此,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的视角来理性分析与对待国有企业上市所产生和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管理 国有企业 上市

为什么国有企业要上市呢?这要从政府的任务和外界的经济压力来进行探讨,首先,国家承担着建立新的节省交易费用的产权制度的任务,具体来讲就是产权如何流转,如何提高整个国有企业的效率,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国家要使自己的税收最大化,也就是说,既可以从企业的盈利中获得更多的税收,也可以从日渐繁荣的股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税收。

近年来,中国的国企尤其是中央级大型国企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具备上市条件的国企也在逐步增多。在这样的情势下,是否应该不加选择地让好的国企都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上市,或者说是否应该让好的国企都在风险比较暴露的资本市场上搏击?在我国,国有企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因此,一概否定国有企业的上市也是不理智的,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旨在理性对待国有企业上市。

首先,国有企业的类型。根据现实国情和不同行业的特点,我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涉及人民生活基本保障企业,如国防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城市绿化、水利、卫生、义务教育等公用事业,这类国有企业被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营利性目标,它们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其定价完全由政府根据公共目标来确定,甚至是免费供应,这类企业的正常运行主要由公共财政来维持,不应走向市场化。二是国有独资公司,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等自然垄断和部分资源性行业,应该由政府全额出资,建立国有独资公司,并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来定价,最多也只能按平均成本来定价,按此定价方法,企业显然没有盈利,或者仅仅是收支平衡,其目的是實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三是国有控股公司,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食品、电信、石油、金融等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和关系公众日常生活的行业,对于这些行业,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以避免这些国有控股公司成为所在行业的垄断企业,目前,电子、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基本上已经形成竞争的格局,这种竞争格局给公众带来的福利是显而易见的:而电信、石油、银行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则仍是典型的行政垄断企业,如果能通过放松管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形成一两家国有控股企业与其他多家民营企业竞争的格局,对于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公众福利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利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和有序。总的来说前两类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不能上市的而后一类则可以改制为上市公司,而且适当的改制上市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有好处的。

其次,上市前后的审计问题及潜在的风险。众所周之,企业上市的进程中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出具审计意见和资产评估报告,而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的格局很明显,由四大所占据了大部分中国的市场,而且其客户都是中国高精尖等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上市及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的优质资产。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允许大型跨国公司进入部分国有企业,并可以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份额。由此,全球企业购并风潮追随而至。跨国企业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会计公司,因此本土所让出大部分国内优质的会计服务市场在所难免。同时发达国家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评价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职业,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使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进入发达国家执业,只能依靠和国际所合作,才能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我国稚嫩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形成巨大压力。企业要上市,根据法律的规定,一定要有具有专业资质的事务所来进行审计,而我国本土所很少有承担此事的资格,因此不得不出让大部分的市场。中国金融信息安全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四大所"审计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金融类企业,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企业完全由"四大所"来审计,无疑将中国经济的重要数据暴露给了外资。不仅如此,还由"四大所"来设计企业改革、融资模式,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弱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外资。诚然,这种现象不是通过改革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政府的扶持及学习才能使其得到改善。

最后,中国股市的不完善性对国有企业上市带来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股票市场确实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市场的运行依然规范不足而失范有余,中国股市和外国股市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呈现出了中国股市自己的特点,中国是以投资机构,财政,券商,基金,另外就是全国的散户个人为投资主体,外国则完全的以个人的资金和私有经济集团及财团银行为投资主体,因而中国股市完全受到大资金左右,会遇到利好消息不涨反而大跌落,遇到利空消息而大涨的中国奇怪现象。经常有股市走向与政策导向相反的趋势,这种现象与外国大相径庭,差距甚远,呈现出"投机"远胜于"投资"的明显特点。从1990年底至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明显的六次大涨大跌,在这六次中,政策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投资者把市场称为"政策市"是有依据的。由于政策对市场的强力干预,使市场的定价机制被扭曲,最典型的证据是股市的运行经历与经济的运行不一致,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出现"牛市"。特别是近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了解到了不足以及在全球化的经济中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制度建设的必要。,股市行情、个股价格等,还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上市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增加了上市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当前国内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给境外资本低成本增持境内优质上市企业的股份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中国经济有可能面临逐步被境外资本掌控的风险。

国有企业上市对于企业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是资本实力的跨越,是管理能力的跨越,也是企业素质的跨越。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步从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转变为部分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可丰富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内涵,也可改变过去单一股权的状况,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对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诚然,国有企业上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下进行自我完善的途径,但是在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理性的,谨慎的,全面的看待国有企业上市的问题,而不是一窝蜂似的,没有原则的,盲目的上市。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上市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