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风险识别及其防范研究

2017-03-20李清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预警财务机制

李清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进行,各大高校也借此机会完成了扩展校区、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园变大、变美的同时,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备受社会、媒体、全校师生的关注。目前,针对上市公司、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识别、预警等已相当成熟,而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高校也可借鉴这些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识别防范财务风险。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初步探索:深入剖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财务 高校财务

一、高校财务风险识别

追根溯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可靠依据,否则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风险源、风险传导机制、风险受体是风险得以形成并产生影响的三个基本方面。

(一)风险源

风险源为对高校财务正常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

(1)外部风险源。高校扩招政策。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之风伴随着改革之风吹向祖国大地。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各大高校纷纷购地建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势必将依赖银行贷款,以解决扩建的资金瓶颈。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利息支付压力,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导致工程支付风险增大。再者,高校会计制度将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开建账,未能客观直接的反应基建工程所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外部监督机制。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法人主体,其既不受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监督,因其简单的会计处理方式,也较少引起社会媒体、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关注。而作为内部监督部门的审计部和纪检部门,往往不能做到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大部分的程序控制、内部制约也只是走走程序。通常只有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能看出端倪。而高校财务风险的强破坏性,仅仅依靠事后监督和反馈是无法挽救的。

(2)内部风险源。高校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缺乏。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者的队伍普遍业务水平不高,这些管理者长期从事高校财务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外界接触较少,对有些财务前沿知识也未能及时掌握。甚至有些高校的财务一把手并不是财务专业毕业,也未从事过任何与财务相关的工作,缺少财务方面的风险管控意识。再加上潜意识中存在政府买单的思想,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现金收付实现制。众所周知,高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费用包括贷款产生的财务费用以是否实际支付作为入账的标准,各类应收应付款基本上已形成相应的支出,此时未核销的这部分资产自然高估了高校的偿债能力。诚然,收付实现制证明现金支出符合性控制合规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这种记账基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不协调性。其一,该体制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其二,在该体制下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隐性负债问题。

(二)风险传导机制

风险从风险源产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媒介即传导机制才能产生其应有的破坏力。此时,高校薄弱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日趋形式化的审批、监督流程助其一臂之力,使风险作用于风险受体,对高校财务甚至高校基本的教育科研事业产生不利影响。

薄弱的内部控制。高校的财务除了需要其他部门和社会第三方的监督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内部控制。因为只有计财处的员工才有权操作各类财务系统,第一时间接手财务信息,其他人员因权限限制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无法参与监督。如果此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财务人员很容易通过这种缺陷有意无意的传导这种风险。目前,高校财务处除审核、复核、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外,其他事务并未利用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来进行岗位设置。有些甚至无视内部控制的存在,密码随意透露、印鉴章随意乱盖等现象时常发生。正是这种薄弱的、甚至形同虚设的内控制度给风险传导提供了契机。

形式化的流程。高校设立了各种看似严格的層层审批制度,把简单的报销程序,因为需要某些领导的审批使其变得复杂化。而由于高层管理者常常因为或碍于情面,或出于事务繁忙,不想监督或无暇监督,使得严格的审批程序形式化。

(三)风险受体

高校的风险接受者,最主要的还是全校师生。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其强大的破坏性,影响高校基本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所在的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也将受此影响。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与高校相辅相成、互促发展,高校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地方政府除受到财政压力外,将产生一些列的蝴蝶效应,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碍地方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

(一)构建内审预警机制

首先,高校应针对自己的特点和不足,对审计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使得审计预警机制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又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其次,高校应明确建立审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明确预警机制的职责,以防职责不清或越权行为的出现。最后,需财务保障措施以保障审计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其中包括加强审计规范建设、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等。

(二)完善制度

内控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充分发挥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务风险,使风险的传导受到一定阻碍,给管理层发现风险提供缓冲。因此,良好的全面的有效的内控制度对风险的防范有着其他制度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财务人员,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风险并不是万能的。内控制度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如内控无法预防员工串通引起的风险。为防止舞弊等风险的产生,除完善内控制度外,有必要采取其他制度如:信息反馈制度、员工小道信息传递制度等加以辅助。

(三)提高管理层风险管控意识

高层管理者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时刻站在会计前沿,时刻反省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敢于接受基层员工的监督,正视自己所处职位的特殊性,广开言路,对员工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查和解决,以遏制风险源的传播;健全财务公开披露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将信息公告全校师生,使高校财务行为、财务结果接受全员的监督。

猜你喜欢

预警财务机制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