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建立一体化的交通标准

2017-03-20刘颖韩继国王巍

驾驶园 2017年1期
关键词:交通标准化

刘颖+韩继国+王巍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区域交通的一体化,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区域交通标准的一体化。本文梳理了京津冀三地标准化工作现状进展,阐述了京津冀区域交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交通标准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交通;标准化

京津冀区域处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其经济发展对我国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交通运输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相关工作开展。在行业发展中,标准化是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生产和组织运营协调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作用。服务行业科学发展、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质量服务水平提升,是标准化紧贴需求、服务大局的内在要求。因此,京津冀区域交通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实现三地交通标准一体化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交通标准化工作进展现状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12年组建成立了北京市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交标委)。近年来构建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骨架,地方标准为补充的交通标准化体系,解决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的标准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以及标准缺失的问题。对涉及交通的1396项国、行、地标进行了梳理,建立起3个层次,6个专业,22个门类交通标准体系表。目前共计组织完成了60余项地方交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安全应急、信息环保等各个领域。另外,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标准评估工作,除新发布的标准外,共计完成了52项已发布标准的评估工作。还针对交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发布了10余项规范性文件。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自2014年7月份成立以来,将市政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两家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职能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交通委科技处。交通委成立之前,市政公路管理局以《公路工程标准体系》为基础,建立地方标准体系,主要涉及市政道桥和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质量检验评定等方面,自2007年编制修订的地方标准为40余项。其中市政道路桥梁公路专业19项、市政排水与污水处理专业12项、地铁工程专业5项、综合4项。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的标准化工作涵盖以下几方面:道路客运站标准化、道路运输企业监督检查标准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驻客运站监管标准化、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标准化、信息化、运管办事程序的标准化、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的标准化以及道路客运站及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等。

河北省的地方标准体系目前处于建设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近年来编制了20余项的地方标准,主要包括节能环保筑路材料应用新技术、耐久性材料应用技术、生态防护技术等诸多新技术。目前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标准体系的研究,尚未建立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划体系。

据统计,目前京津冀三地现行有效的交通地方标准约170余项。针对三地地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2015年京津冀三地交通标准主管部门联合地方质监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联合编制。随后三地发布了5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编制计划。2015年6月由北京市交通委组织编制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其他两地进行了备案,另外4项区域交通标准由天津市和河北省牵头正在组织编制。编制完成后,交由另外两地备案执行。

二、京津冀区域交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三地区域交通标准化工作各自有序开展,但仍存在三地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尚需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协调一致、部分领域的地方标准需要协调统一等问题。

1.三地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尚需建立

目前我国标准的级别有四级,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目前尚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区域标准等级。因此,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有关三地统一的标准其发布方式是三地执行同一个标准内容,分别在三地质监部门同时申请标准号、发布标准,共同执行。对于不能定为国标、行标的标准项目,暂以地标(DB)的形式表示。

虽然,京津冀三地均明确了各自的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调相关的交通标准化工作,但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交通标准化工作涉及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的多个部门和众多领域,各标准化主管部门除做好各自的份内工作外,尚需协调另外两地的区域协同交通标准化工作,在行政级别上这种组织形式并不顺畅,无法有效保障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协调一致

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经过十几年交通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及探索,组织成立了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了交通标准化各项制度,制定了交通标准发展规划,构建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骨架,地方标准为补充的交通标准化体系,建立起3个层次,6个专业,22个门类交通标准体系表。天津和河北均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政策执行,也正在制定各自区域的地方标准规划,但是天津和河北的地方标准体系都限于公路工程领域,而对运输服务、交通信息、环保等领域的标准较少涉及,各地的标准体系架构也各不相同。为较好的达到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H的,三地需要协调统一标准化管理体系工作,同步发展,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3.部分领域的地方标准需要协调统一

目前,京津冀三地均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但是对于同一项标准,各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实际工作的困难。如,河北省制订了《公路融雪剂》(DB13/T 1411-2011)地方标准,但是和北京融雪剂的固体溶解能力评价标准不一致,因此在河北使用的公路融雪剂到了北京使用则可能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另外,三地在出租车服务规范、出行信息化互联互通规范、公路护栏加固改造技术规范、道路养护管理技术规范、车辆维修行业环保标准、港口危货管理规范等方面也存在需要统一的需求,需要三地共同协调解决。

三、推进建议

针对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完善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工作协调机制

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牵头,协调组织三地交通行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和地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共同组成京津冀區域协同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三地交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2.编制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化规划

开展京津冀区域交通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评估,摸清三地的交通地方标准之间的协调情况,编制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化规划,指导京津冀区域交通地方标准化工作。

3.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体系

在现状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交通建设、运输服务、交通产品、安全应急、节能减排、交通信息化等类别进行梳理和制定,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体系,指导标准制修订工作。

4.争取交通运输部设立“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专项经费”

针对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化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部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经费支持,建议由交通运输部设立“京津冀区域协同交通地方标准专项经费”。

猜你喜欢

交通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