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7-03-20刘怡宏
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生各类负性生活事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危害,进而影响到言行举止各个方面。本文首先分别从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生活情感几点分析了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然后给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与社会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降低,一旦遇到挫折,极易陷入消极低靡状态。思想不够成熟,加上周围环境影响,极易产生困惑和矛盾。生活变化无常,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難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若不能勇敢积极地面对,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波及言行举止,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应科学分析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影响,明确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负性生活事件分类及影响
1.1 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正迈向现实社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思考方式各方面都存在有很大差异,能否和谐相处,建立起愉快轻松的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以出生农村的学生为例,初次来到城市,面对各种繁华,容易产生心理自卑感,不敢和其他人主动交往,担心受到歧视。所以性格较为内向,遇到集体活动总想推辞,或者对自己要求较高,一旦在公众面前做的不好,心理阴影便久久不能挥散。长期如此,很容易变得孤僻抑郁,心中矛盾无处宣泄,对身心危害极大。宿舍和班级是大学生的两个重要活动场所,正值青春年少,围绕某个问题和室友、同学产生认识上的矛盾,本是寻常现象,但学生的情绪会产生极大的波动,由此可能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1.2 学业压力
对大学生而言,学业占据首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学生对成绩依然非常重视,将其看作是评价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且,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竞争尤其激烈,在校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随着社会对毕业生求职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在校生开始焦虑,情绪不稳,有些因为压力巨大而精神崩溃,产生消极避世心理,不敢正面迎接现实。有些学生则满腹牢骚,经常抱怨社会不公。能够继续坚持学业的同学,可能会因为某次考试不理想,或者错失了奖学金而对自己产生怀疑,失败后伤心难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另外,部分家庭对孩子予以众望,过高的期许使得学生肩上担子加重,如果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其他因素,极易变得紧张,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的症状。
1.3 生活情感
人是情感动物,人类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重大影响。不少学生远离家乡,面对新环境一时无法适应,常会感觉到孤独,难以融入新的集体。或因天灾或因人祸造成的亲友逝世,是大学生最难以接受的事情,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心灵遭到重大打击,无心其他事务,往往因过度悲伤而损耗精力,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和异性交往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一旦分手,或者随着矛盾积深,爆发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部分学生在恋爱失败后,性情大变,或自卑,或恐惧,或偏执,甚至不乏做出危险举动的案例。
1.4 其他方面
学习压力过大,平时缺乏锻炼,极易威胁到身体健康。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联系紧密,相互影响,身体素质变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随之而变。比如,在生病期间胡思乱想,可能会产生绝望心理。某些学生身体患有残疾,在同学面前自卑,平时很少出去主动交往,久而久之,身心俱疲。生活中难免被误解,有些同学觉得委屈,有些同学则变得暴躁,由于方面情绪无法及时宣泄,或者宣泄方式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与社会人士接触,极易产生挫败感,对于外人的表演很容易接受,但面对批评和建议,却往往不能容忍。
2 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之策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处于由校园进入社会的阶段,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对其日后成长至关重要。高校应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在各方面产生的作用,把心理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增设心理课程,宣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或者开设心理交流讨论课,为学生宣泄心理压力提供平台。
2.2 拓展心理援助方法
国内多数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室,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指导和疑难问答。这种方式很有效,心理咨询师和学生直接接触,更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值得推广。除此外,还应拓展其他渠道,比如举办心理辅导系列讲座,或者鼓励学生参加到心理教师培训的实践活动中来,深入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班级可利用班会或其他集体活动时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
2.3 充分利用各种力量
对大部分高校而言,心理教师的数量极其有限,优秀者可能更少,面对全体学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顾及。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其他力量,加强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在此方面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共同努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进而影响自身成长,甚至会对外界构成威胁。所以,各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方力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晴.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04):112-113
[2]邓冰,黄列玉,王加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9):1144
[3]马军,阳剑兰,王国平.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负性生活事件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03):121-122
作者简介
刘怡宏(1996-)女,汉族 ,山东省诸城市人。 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