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师德贵在练师功:谈后进生教育工作

2017-03-20牟长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学方法师德后进生

摘 要:职业高中的后进生群体比例较大。解决好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既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涉及到社会稳定,是职业高中教师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本文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后进生教育的具体的科学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地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后进生 师德 师功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85-02

后进生是相对于优秀学生而言的动态的学生群体在学校客观存在的, 是一个准弱势学生群体, 其特点表现为思想觉悟低, 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心理健康程度较低,非智力因素低于优秀生,且思想比较消沉。如果不加以特别关注,他们就有可能从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方面的准弱势学生群体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弱势学生群体。每一个后进生教育的成败,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悲欢,都关系着我们为国家输送的是人力资源还是人口负担的问题。社会、家庭都十分关注后进生的进步成长,把后进生成人成才的希望寄托于学校,教育好后进生是学校的神圣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有解决好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育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全体。职业高中的学生相对而言后进生比例较大,每一个后进生的教育成败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生存与发展,都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作为职业高中的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强势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

1 修师德,用耐心和爱心感染学生

高尚的师德首先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导致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给予的爱不够,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生由于缺少教师的爱缺乏学习动力而变成后进生。成为后进生之后,他们更加难以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与关爱,如此恶性循环,后进生始终难以转化为优秀生。热爱优秀学生是教师自然做到的,热爱后进生则是艰难的需要极大的耐心,因而也是最高尚的。我们之所以说热爱后进生是高尚的,是因为后进生常常是问题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最容易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可爱的孩子,才是最需要你给予爱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改变那种“嫌差爱优”的观点,力争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后进生的缺点毛病比較多,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改正这些缺点毛病时,难度大,用时长。且后进生转化的反复性和艰巨性,对教师的耐心和爱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不遗余力地去耐心教育,在教育中对后进生奉献出足够的爱心。我们要坚持后进生教育无小事的德育工作原则,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送上鼓励关心的话;对于学生的缺点毛病,要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对于屡教不改,反复无常的学生,更要用足够的耐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加以鼓励表扬,让他们觉得“我也能行”,以此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教师要从挑毛病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要善于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增加对后进生的褒奖意识,淡化批评意识,让后进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变制造自卑为培养自信。

2 练师功,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教师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苦练师功,找到适合的科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2.1 关注后进生心理,激活其积极向上的内动力

后进生最大的心理缺陷是严重的自卑,这种自卑大量地表现在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心理中,使后进生失去了自尊、自信和自爱,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相信后进生能够同优秀生一样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从心灵深处善待每一个后进生,理解和宽容他们的每一个缺点毛病,甚至是接连不断的失败。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就在于要正确对待后进生,教育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学生是否实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幅度越大,教育就越成功。我们要把“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我们后进生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学好的愿望来上学的”,“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或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大道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这些精辟的教育思想对后进生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对个性缺陷不同的后进生,分别采取严格要求、方法指导、肯定鼓励、严肃批评、积极期待和热情关心等方法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教师要精心给他们铺设通向成功的台阶,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制定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目标,为他们营造能够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学习氛围,用获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来逐步消除他们内心的压抑和自卑,激活他们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我们的工作,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全面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

2.2 冲破思想束缚,走出后进生教育的方法误区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都想教乐于教好学生,因为好学生成绩上乘,悟性好,教起来不费劲,不耗时,成功的把握大,既能成就学生,又能成就自己;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就不能一视同仁了,因为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老师劳动的艰苦程度和教育效果不成正比,身心疲惫。导致大部分教师产生“后进生教育没有价值”和“后进生不可教育”等错误观点。

相信许多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方面都存在以下方法误区:

(1)“告状”。学生一有问题,教师就向家长“告状”。实践证明,虽然“告状”能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时也能够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配合,但在一般情况下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增加教育的难度。因此,向家长告状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是弊大于利。如果我们把向家长告状作为教育后进生的“法宝”的话,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2)歧视。当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或个体缺点毛病比较突出时,教师易产生歧视思想和行为,过分看重成绩好的学生,不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后进生等,歧视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对学生成长十分不利。

(3)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当学生在纪律、同学交往、行为品德等方面有错误表现的时候,很容易使教师产生激动的情绪。当这种激动的情绪失控时,有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体罚学生的行为产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会责令学生做学生不愿意做的事情,如跑步、罚站、罚做卫生清洁工作等,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是教育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的,体罚学生也必然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4)停课反省。当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对班集体的教学产生消极影响的时候,教师为了保持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让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停课,如让学生站在教室外面,或到办公室罚站、写检查,名曰让有缺点的学生反省。停课,既变相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又使本来学习就差的学生不能连续学习。后进生学习差,不学习就停课;越停课,学习成绩就越差,学习成绩越差,跟不上学习,就越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此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进入后进生教育的误区。

(5)高压态势或放任自流。当学生被认为不可教化,教师易产生焦虑情绪,急于求成,对学生采取管、卡、压的高压态势,通常表现为要求学生“必须这样,不得那样”,或者“你要怎样,我必怎样”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压而不服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充分地被表现出来了。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消极的态度和做法,放任自流,致使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抑制,导致教育功效得不到巩固和延伸,后进生教育工作陷入窘境。这两种极端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2.3 进入“研究理解后进生——尊重热爱后进生——评价激励后进生”的科学育人轨道

研究后进生就是要深入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客观地看待他们的优缺点,了解他们缺点和毛病形成的根源,及时反思对他们实施教育的结果,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导权。理解后进生就是对后进生缺点和毛病形成的原因和当前的处境予以同情,并努力引導他们克服各种缺点,走出不利处境。

尊重后进生就是在思想深处把后进生当“人”看,同对待优秀生一样及时地肯定他们的有点,巧妙地纠正他们的缺点,不损害他们做“人”的尊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使他们的人格同优秀生一样受到尊重。一般来说,后进生饱尝过太多的批评,遭受过太多的歧视和伤害,因此,他们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伤害别人。后进生比一般学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当他们被别人尊重的时候,尊重别人的心理也就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活动。发展特长和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使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在人格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地接收教育,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尊重别人的健康心理。尊重教育,对后进生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热爱后进生就是主动热情地关怀他们,为后进生的缺点和毛病而忧,为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而喜,立志把后进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师要怀着真诚的爱心感情,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细致入微地去爱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当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和殷切期望时,他们的内心将会发生变化,老师的教诲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影响和改变后进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灵活评价后进生,依据后进生的“闪光点”设置评价项目,依据后进生进步的幅度确定评价标准,使后进生通过评价得到激励。学校教育的因素很多,后进生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有肯定的必要,充分发挥肯定灵活性评价对后进生的转化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总起来讲后进生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比一般学生少得多,因此也就珍贵得多,通过评语、表扬、奖励、交流经验等灵活评价方式,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对学生产生恰到好处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采取渐进式目标激励法去激励学生,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给后进生设定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不断提升的每一个目标,以激励后进生的自信心。帮助后进生设定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目标,对于激励他们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后进生的进步。降低起点目标,并不间断地提升目标的激励方法,让后进生在不断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地积累微小的进步,逐步实现大的进步。

3 结语

“亲其师,信其道”。唯有教师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后进生,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提高教育艺术,练就一身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够让学生信任教师,使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教师对其进行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雅.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调查及转化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9).

[2] 刘绍娣.爱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J].广西教育,2016(8).

[3] 郭霞,牟长洲.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4).

[4]] 张雪莹.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

[5] 左景杰.也谈后进生的转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6).

[6] 宋细生、周文生.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法[J]. 新余高专学报,2001(12).

作者简介:牟长洲(1973-),男,黑龙江牡丹江人,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科学方法师德后进生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