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2017-03-20冯颖勤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微课堂导入中职语文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加进了“微课堂”的要素,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在制作“微导入”时,教师要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文体进行设计的原则,采用由“题”入“文”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直观导入等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微课堂 导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73-02

课前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好像开头段落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会起到“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也说过:“……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面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每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从开始就引入有效的佳境中来,这就不得不提“微导入”了。

“微导入”,即“微课”在课堂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的使用,就是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利用视频或者音频片段配以反映主题的图片、景象等来突出文章的主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中职学生“厌文喜理”、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1 “微导入”的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一堂课是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贵在得法”即可以。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语文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课堂“微导入”方法:

1.1 由“题”入“文”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语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也是标题。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而且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弄清题意。《好雪片片》的情感目标是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所以在制作“微导入”时可以选取感人励志视頻或者中央电视台一些公益广告视频,例如一个名叫《互相帮助的世界,真美好》的视频。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里创设几个问题:当你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解决困难而对你报以微笑,你会如何做?你觉得冬天的阳光什么时候特别暖人?由审题入手导入,开门见山,抓注文章的重点,促使学生思维迅速被定向。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直截了当,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采用以类似题材、背景的作品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层面。《荷花淀》内容故事发生的背景却是1945年抗日战争最后阶段时冀中根据地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的生活,战争时期应该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枪林弹雨、民不聊生等,但《荷花淀》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景物描写雅致、语言恬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制作“微导入”时可以选取一些通过轻松、幽默、诙谐手法表现战争残酷的视频或者电影片段,例如,电影《举起手来》《三毛从军记》的一些片段,教师配合主题加以适当的引导、解说,使学生把《荷花淀》作品背景与这些电影作品背景进行类比,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明白作者笔下的战争年代唯美的场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1.3 直观导入法

《永远的蝴蝶》的“微导入”就可以用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法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相关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在制作“微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世界最短小说”与学生分享,在“微课”里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一篇进行分析,例如被誉为“世界最短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世界上最短的小说《生活》:网”等微型小说,这些都可以制作成为PPT(PowerPoint)幻灯片形式再录制为视频展示,教师在“微课”里进行演示。

2 “微导入”注意的问题

2.1 注意“入”的结果,不能忽视“导”的过程

有些教师认为导入是浪费时间,教学中往往直奔主题。结果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劲头,也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但是实际上,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少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少导入(尤其是“导”)的课是不完整的,它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相反,一个恰当的导入会点燃一堂课的激情,在教学《雨巷》时,教师可以在“微导入”里创设两个问题:“你感到无助、迷惘的时候是遇上什么事情?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你是如何排解的?”“微导入”里的背景可以选用江南雨巷的唯美画面,以图片增加学生的感官刺激,获得视觉上的认同,为认识诗歌迷茫氛围奠定了基础。这时候学生的热情马上高涨起来,争着说自己的感受。等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这首诗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于是学生就会在教师放映的江南雨巷的唯美画面中去读诗歌,教室里一片积极气氛。从这次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重视了“导”,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让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

2.2 导入要有针对性,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碎,除了要符合职业的岗位要求同时还必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变化。“微课”在国内经济教发达、信息技术较先进的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的相对较理想,但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类的微课目前资源稀缺,特别在中职语文这一块,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制作“微导入”时必须与学生的不同专业联系起来,突出语文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的“微导入”教学环节中,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旅游专业的“微导入”中应该侧重于如何对一个事物进行介绍(说明顺序)来导入,文秘专业的“微导入”中应该侧重于认识荔枝文化来导入,数控模具专业的“微导入”中应该侧重于长度、重量的数值测量(说明方法)。

3 “微导入”的意义

“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让教师通过制作“微课”来探索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中职的“微课”内容编排需要新颖而且富原创性,“微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微课程的提供者——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来制作,主要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教师在职业学校语文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在课文导入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设计,运用一定的方法,借助“微导入”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必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李向军.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导入例谈[J].新疆教育,2012(2).

[3] 韩钧.谈谈中学语文教育课堂导入[J].科技信息,2007(22).

[4] 罗赟.“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6).

[5]刘占娜.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以白银市中小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6(2).

[6] 陈彩银.立足就业,发展语文能力——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3).

作者简介:冯颖勤(1978-),女,广东省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微课堂导入中职语文
“微课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