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莫扎特奏鸣曲K332为例探讨钢琴演奏中的理性及感性问题

2017-03-20董汶强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感性理性

董汶强

在钢琴演奏中,感性行为与理性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感性直觉可以激发艺术灵感,使得演奏者可以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理性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处理感性问题和理性问题,时期趋于平衡,演奏者才能更加完美地表达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使得作品的音乐形象更为鲜明生动。本文基于演奏莫扎特奏鸣曲K332为例,就钢琴演奏中的情感问题和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奏鸣曲K332;钢琴演奏;理性;感性

钢琴的弹奏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的活动,表演以一种既包含感性行为又包含理性行为的的艺术创作方式。钢琴的演奏是创作与欣赏的中介,演奏者不仅要情感丰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最好能够做到赋予演奏作品新的生命力。每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都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感性的一面,把自己创作的热情与理性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准确和完善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结合了时代的风格和特色,以自己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实现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的平衡。

1 钢琴演奏中的理性问题

理性行为是指人们追寻理性的判断而不被感性冲动所控制的行为。理性思维人们经过慎重的考虑、科学的推理,最终得到结论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艺术理性是指通过准确的分析把握音乐。任何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这些作品的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印记,有自己的规定,认真分析音乐的背景内容和风格是学习钢琴作品的基本。理性音乐应以乐谱为基础,努力学习,努力揣摩。作曲家的意图间接地记录在乐谱中,随着乐谱制作原则的日趋完善,日趋统一的背景下,作曲家可以更加具体的通过乐谱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因此,仔细研究分析音乐是获得理性音乐艺术的重要途径。

自被创作以来,莫扎特奏鸣曲k332出现过各种版本的曲谱,每一个版本都会对莫扎特原始曲谱中的一些力度记号或者踏板记号进行猜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修订。因此,在学习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对不同版本的乐谱进行分析比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最原始的维也纳版中,第一乐章主体部分是由一小节一小节的连线组成的,而在教学版中它是以四小节的大连线组成的,左手八分音符的第一个音都添加了保持音的小横线,在4、5小节以及7、8小节中,短短两小节的左右手声部呼应出现了三个标记力度,依次是mf、fz、pz,这是维也纳原始版本里中不存在的。从第20小节起,教学版和原始版都给左手的八度与和弦做出了顿音记号,在之后的第37小节到第40小节的G音都添加了重音记号。

此外,在整套莫扎特奏鸣曲k332中几乎全部的弱化及维也纳原始版本中都用原始的方式标记顿音记号的音符,而在教学版中却统一使用了小圆点表示(比如,第一乐章10小节到23小节、第二乐章16小节和第三乐章8小节到15小节);很大一部分维也纳原始版本中的小连线以及无连线的乐句,在教学版中都采用了长连线表示(比如,第一乐章46小节到53小节、第二乐章全部的左手的十六分音符伴奏以及第三乐章26小节到36小节)。这些不同给演奏者展示了再次创造的依据。

分析作曲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以及作曲的目的,了解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是进行理性演奏的基础条件。著名钢琴作曲家Claudio Arrau曾指出:“研究贝多芬的曲子应该首先了解他的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比如他对法兰西革命以及拿破仑的看法以及当时他的精神情绪气氛,这些元素在演奏和学习他的作品时,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样的道理,在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时,研究莫扎特的创作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

2 钢琴演奏中的感性问题

感性行为是指人们遵照内心情感的变化,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情感上的冲动而不是理智的思考做出的行为。感性的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通常会遵照自己的情感。现实生活的大多数情况都会要求人们足够的理性,但这些情况绝对不包括艺术的创作。比如,钢琴的演奏,演奏者仅仅只有理性,高度还原原作是远远不够的,理性的认知还必须与演奏者丰富的情感相结合,使作品重新恢复活力。历史上伟大的钢琴家无一不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以及创作热情。每个演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在演奏過中,钢琴弹奏者既要把握创作者原本的精神内涵,还要发挥自己的灵感。对于同一音乐作品,不同的弹奏者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风格,正如中国一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的演奏非常有特色,区别于大多数人,她弹出来的音色非常柔和,音乐流动感强,在弹奏过程中,它很少使用踏板,或者轻微的使用踏板,没有多么高深的技巧,只是以一种纯净的音色去展现莫扎特深邃的内涵,

相反,钢琴家古尔德的演奏却独具风格,就像充满不可预测性的谜题一样,带给了听者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出神入化的技术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叹为观止。

弹奏者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性,自觉地在表演中能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一个好的表演者是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非常完美的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的原因。

3 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表演过程中,要把灵感、激情与理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强化自己的弹奏水平。美国钢琴家兼音乐评论家Joseph barwichz说过:“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

总之,钢琴弹奏者要在理性的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灵感和感性思维,进而把感性行为与理性行为融为一体。正如Henry Wood所说:“在盲从的依附不适当的标记和过于自由地偏离作曲家的意图之间,寻找巧妙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翟雪.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第三乐章之技术要点浅析[J].北方音乐,2016(13):41.

[2]倪磊.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第三乐章的音乐特征[J].戏剧之家,2015(10):77-78.

[3]贾俊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04):71-75.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感性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