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

2017-03-20马灿田芝航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生美术语言

马灿 田芝航

摘 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身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本文通过观察调研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技巧做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沟通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00-02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而目前,由于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只是在课堂上反复运用简单的创作技巧进行绘画,使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新的美术课程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而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呢?为此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来进行。

1 沟通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1.1 师生沟通

课堂中师生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更是一种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共同去创造意义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

1.1.1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互相尊重能增进彼此的友情和信任,能激发彼此的认同感。在平等相待、无压力的课堂氛围中,沟通才易于展开。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沟通中,应有意识地在言行中努力淡化师生之间地位和角色上的差异,善于以平等的姿态出现,不盛气凌人、不高人一等,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满足的心境,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沟通的效果。

1.1.2 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发挥出主体意识和个体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要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更要透过差异认清每一位学生的优势素质或素质的优势方面,同时还要认清每一位学生的弱势素质或待开发潜能,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补短,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发挥主体意识和个体优势,全面提高。在备教材、备学生、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分层次做出设计。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优势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开发他们各自不同的潜能。对所谓的“后进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消除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培养发展的能力,让他们感到“我能行”,从而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

1.1.3 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教师课堂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两方面。

所谓有声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话,课堂中老师的语言的不仅要形象生动有趣还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有感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每一课的感情因素,以富有感情的语言架起学与教之间的桥梁,激起学生的喜怒哀乐,引起学生的共鸣。

1.2 生生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少年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少年時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如湘版小学三年级《新发现》这节课,在讲学时,笔者把各种各样的蔬果带到了课堂上,4人为一组,通过每组学生自己亲手切开蔬果,讨论其切开后的新发现,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融入课堂,通过愉快的生生沟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自己对本课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本组的新发现,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一张好的绘画作品。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

2 合作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名教师难以面对有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

2.1 师生合作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曾提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教育改革这个术语的话,那就是师生合作学习。”他把师生合作互动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在师生合作中,是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2.1.1 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教育教学风格

对合作手段的巧妙运用,来源于对合作教学理论的认识和学习。教师只有在课下要多阅读相关知识,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2.1.2 正确掌握师生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师生合作学习目标。师生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其次确定师生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学习层次、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制定合作形式时,要有利于互帮互助,有利于小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整体发展。再次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师生的合作精神。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

2.1.3 教师要为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为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

建立师生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2.2 生生合作

在小组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生互动来完成的。

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小组成员面前,设法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述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于别人交往的心理,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在教学《留住秋天》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能力有差异),通过生生互动的途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创作落叶拼贴画时,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在有用的树叶后面粘双面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发挥其特长,根据落叶的颜色,形状拼贴出一幅完整的画。在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个学生都能从那些与他不同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整班的作业效果都比较好。也让每个成员知道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必须相互依赖,也体现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价值。这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事,“众人划浆开大船”,不能只會孤军奋战,要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条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以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目的,希望能通过合作使得他们关系融洽、气氛合谐,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信任,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学会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与人友好共处、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参与其中,把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同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艺术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需要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主”这根主线,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总之,沟通与合作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人格的完善、各种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去探索。

3 结语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使教师与学生间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美术教师运用沟通与合作艺术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肯勤奋学习,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极探索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相信能使数学教学更具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美术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猜你喜欢

师生美术语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