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障碍外因 探究转变有效策略

2017-03-20沈高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沈高云

摘 要:小学生都有着天真好奇的天性,对新鲜、新穎的知识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但面对小学数学中冰冷的数字和繁琐的计算,有的小学生表现为束手无策,甚至为望尘莫及,分析其原因发现有许多影响孩子学习的外部阻碍,使孩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渐渐使之沦为数学的学困生,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为此为了转变学困生,克服阻碍,就要有的放矢探究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互动的联动机制,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把小学数学课堂作为汲取营养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外部障碍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85-01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切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掌握这种教学艺术,就能调动孩子的学习数学的热情,给孩子以快乐和美的享受,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机勃勃,满堂生辉。但往往在数学课堂会出现一些遗憾,总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数学障碍生。为此我对这一部分的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其结果如下:一是老师缺乏关爱,因受冷落而不愿听老师的课;二是因为老师缺乏情境性,没有艺术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是老师没能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加之老师只喜欢优等生,不能对学困生阳光普照,缺乏心灵沟通,使成绩落后的学生失去自尊心,自信心,造成破罐子破摔。为此数学老师,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加以引导,让孩子们的身心保持健康状态,克服学习的阻碍,使之在数学课堂的乐园中,快乐地学习。

1 小学数学障碍生的类型表现

1.1 动机型学习障碍生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往往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懒散,长此以往形成学习问题积重难返,导致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没有理想与抱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上课与作业无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行为缺乏自制力,情绪和性格上忽冷忽热,有的性格蛮横,有的孤僻,在心理上往往出现自卑或反抗、逆反等不良心理。

1.2 方法型学习障碍生

这类学生智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引起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能活记活用;有的眼高手低,不求甚解;有的无良好习惯,丢三拉四;有的不善于协调各科学习,偏重某一门功课,放弃其它学科;有的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困难一般反映在某一学科上。

1.3 外因型学习障碍生

这类学生一般是智力正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由于环境、学校或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态度消极,情绪低沉,感情脆弱,行动盲目冲动,有时过度焦虑,有时容易情绪激动,表现无常,心理创伤严重。

2 浅析障碍生产生的外部因素

2.1 教师因素——教育态度和方法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教师态度冷漠,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良知变得迟钝麻木,丧失了对情感、对知识的感受性。

2.2 家庭因素

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学习障碍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家长文化水平低,对于数学学科无能为力。由于在校也不能有效学习,回家缺乏自主学习和家长指导,影响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过于溺爱孩子,使他们形成偷懒的习惯,先天的问题无法得到后天努力的弥补。家长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数学上即使无能为力,也不可放任了事。特别对于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需要家长的鼓励、支持和理解。

3 探究克服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有效策略

3.1 转变态度,期望诱导

老师要善于发现障碍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其内动力和自信心。其次教师要给予耐心指导。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学困生可提出“四先四后”的学法模式,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为克服学困生知识易忘、易错的弱点,可教育学生随身携带《知识备忘卡》和《错题对照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障碍生多提问、多板演。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环节中,教学要注意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重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可分“高、中、低”不同程度的要求分别布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检查,优先对他们的作业进行面批,及时表扬优点和改正错误,增强自信心,坚定认真学习的意志。

3.2 优化教法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为教而学必须投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要以学生参与而精彩的理念,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尽快地使障碍生进入到课堂氛围中来,为此,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实验设计比赛等,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多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要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子。这样就能顺应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结论——应用这条思路,将教材讲活,使学生见之生趣,动之生乐,听之有理,思之有味,乐于接受知识,把学生从机械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到探索知识源泉航程上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要老师、家长能够长期用爱心、恒心、耐心去关爱障碍生,用曲径通幽的,艺术魅力的教学水平去唤醒他们,障碍生的转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林荣羽.浅谈小学学困生转化措施[J].文理导航,2014(08).

[2] 杨莉亚.沟通心灵 激发兴趣[J].文理导航,2013(36).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