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和教学中的朗读及小组合作
2017-03-20王鑫
王鑫
【摘要】朗读能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主动創设环境。它是多个器官参与的活动,它能促进对语篇的理解与记忆以致外语语感的构建。朗读可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语言。
【关键词】外语学习 朗读 小组合作
日常的教学中朗读管理保障措施尤为重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确立组长,确定职责,定时汇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负责的“小组联动”。
一、朗读的概述
1.朗读的必要性。在实际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提倡“静思默想”,还要大力倡导“书声琅琅”。日常的教学中总是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比如:“要增加词汇量,要提高阅读能力,要背诵课文,要……”我们通常的回答就是诸如此类这些要点。虽然这样的回答没有错,但似乎又缺少一些必要且具体且可操作的措施。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要通过反复的、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朗读来增强肌肉记忆,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经常性的朗读习惯。
朗读对外语学习有什么作用呢?它能调动多个器官的参与,促进理解与记忆:有利于促进听力以及阅读能力发展;有助于促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外语语感的构建。朗读中对所学的句型,文中的重要词语、句组、段落、名言名句、优秀的英文小诗和短文等都可形成记忆。无疑朗读是模仿的一种好范本。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自身的英语根基就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他说:“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只有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北外教授刘承沛教授也说“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2.朗读是主动创设语言环境的途径与对记忆的促进作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外语学习,不是第二语言学习。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前者是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意识主动地学习和感知(learning),而后者是习得(acquisition)。外语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地对目标语言本身的注意以期达到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规则的学习过程;而习得则是一种下意识过程,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接受而来的过程。
其实,外语的学习特点包括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举例来说就像开车一样,只知道交通法则和如何启动、如何换挡是开不好车的,必须在实际的环境下锻炼你的综合能力,即路况的预设判断和预防的措施。这种综合能力是在课堂或练车场是锻炼不出来的。也就是说,语音、词汇、语法是外语学习的知识基础,语言的技能通常指的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些技能都需要在实际环境中锻炼。
3.朗读催生语感。朗读重复率高了就产生了语感。语感也就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个死啃语法或者靠背词典学习语言的人是永远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外语学习过程。很难做到用英语进行思维。所以,对于把英语当外语学习的人来说,语感显得更加重要。比如朗读一篇文章,读得熟了,就可以自然地在朗读过程中记住单词,学会句型,习惯用语甚至语法的实际运用。这样日积月累,语感就会逐渐增强,产生厚积薄发的效果。
4.朗读可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一般情况下,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和不经常朗读的学生,在朗读时就会表现出一种怯生生的样子,一个生词就会让他
(她)慌不择路,如果仔细听,你就会发现他(她)已将此单词或结构作了弱化处理。语音语调与课文内容严重偏离。因为在他朗读的时候其注意力只有顾及单词读音的时间,而没有去体会和理解句子或语篇行文意义的能力。由此而会产生句子意群停顿不合理,出口的句子让听者不理解的问题。更谈不上语音的悦耳效果了。这样他(她)的自信何在?
二、如何管理高中外语教学的朗读
1.如何进行监督和反馈——“小组联动”。如果学生能将一个句子反复正确的朗读,那么他(她)就一定掌握了这句话的结构,从而不必大伤脑筋地专门分析语法现象。我本人在外语教学中工作了三十多年,曾尝试过很多种类的教学改革方式,但我认准的和不曾变过的方法只有一样那就是朗读,每天布置作业时里面必有朗读,第一遍理解,第二遍熟悉,第三遍巩固。每一篇文章如果能保证朗读三遍就达到了对课文熟悉的基本要求。课上用 10分钟齐声朗读单词并专门检查他们课文朗读能引起他们对课文朗读的重视。持续一段时间后,经学生反馈得知,他们记忆单词的效果增强了,以前记住的单词记忆持续时间更长了。在课上同样篇幅的课文现在基本上只需点拨,学生就能基本掌握了。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朗读课文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从而变得更加主动地朗读课文。
朗读中,由于多种原因,不敢大声朗读,部分学生会被边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四人一组),定好组长,确立组员职责,定时汇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相互负责。我们把它称作“小组联动” 即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之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程度与小组的其它成员形成紧密的联系,让每一位学生自己接受其它组员和对别人具有帮助、提醒、督促的责任和权利。
2.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时要有节奏。朗读的速度要保持中速。告知同学们不是一味的快速就是流畅,而是要掌握好意群,有深度地朗读。不能时快时慢,就像有节奏地敲打东西一样,在掌握了一定朗读规则后就能让大脑对朗读的节奏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要加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朗读抒情散文时,可以想像自己就是作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去体验作者的感受,然后深情地朗读这些内容,效果会更佳。
总之,朗读是一个不容忽视却必须加强的环节。指导学生有意识,高效率地诵读课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