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2017-03-20周海娜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板书课文文本

周海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1-01

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不仅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是通过文本的范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朗读感悟,学会学习,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换言之就是要最大效率的利用课堂45分钟,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1 开头精彩,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1)运用优美的语言创设出适合课文学习的情景,例如:教学《九寨沟》一文时,教师运用语言创设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学生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课堂上;(2)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正式进入文本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阿炳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为课本基调的奠定,埋下了伏笔。

2 立足文本,明确阅读目标

《语文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部分教师难以掌握这个“读”的标准,读得次数少,不免被批评阅读不充分,读得次数多,又怕影响教学环节的充分实施。其实“读”是一种学习方法。薄俊生曾将学生的阅读分为: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三个阶段。所谓的积累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积累一些好词佳句,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为学生生动流畅的表达感受打下基础。例如:《九寨沟》一文在描绘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灵动的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这样的词汇,为将来自己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好了铺垫。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中颇有感触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品读。张寿康先生也曾经说过:“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的高声诵读。作品一被高声诵读,就成为好懂与易懂的了。”要理解一部作品,一篇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几遍,边读边感受。学生在对关键的词句阅读理解后,对于作者的感受,文本的体会自然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将这种感悟体会通过阅读传达给听众,就是鉴赏性阅读了。我恍然大悟,学生通过阅读积累,通过阅读理解,这是感受文本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表现情感,就是鉴赏文本的过程。

因此无论哪种阅读,教师都应明确学生的读属于哪一层次,要求达到什么目标,并明确的告知学生,使学生的阅读同样目的明确。这也能有效解决课堂上学生对朗读无法投入的问题。

3 立足学生,感悟学习方法

叶圣陶曾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肯定是要失败的。”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同一类型文章的方法,创造出语文学习合适的情境。如:学习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我们可以有意识找到抓手: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通过有明确目标的阅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感性认知,进行积累性阅读。再结合文本,找到文中给你这种感性认知的依据,通过自己的阅读,抓住关键词,理解字词句,完成理解性阅读。再次给予学生交流探究的时间,在充分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达成情感上的共识,并尝试将体会到的情感寓于朗读之中,达到鉴赏性阅读的目的。通过层层递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了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文本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在课文中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并不是用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但教師并不是交给学生这篇课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而是应该交给学生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体会这一类的文章。

4 讲练结合,注重拓展知识

学生时期我曾经向老师抱怨:“为什么我们一上完课文就要做练习,很多知识我们都没有进行复习巩固,不得不翻书完成作业。”老师回答我,学习之后立即巩固,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当时我难以接受这样的回答,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对于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遗忘。时间越久,遗忘的越多。所以在刚刚完成学习的时候,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内容是最好的。正是基于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将练习的环节提上了课堂日程。

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加充裕,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对于学生语文的表达能力也一定会有帮助。

5 精简板书,提高一目了然

关于板书不少老师觉得将课文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最好的的板书。我们都知道板书应该尽量的简洁明了,但是不少老师似乎忘了再简洁的板书都是为了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理解课文内容。一份好的板书设计应该达到你一看到就将课文浅层次与深层次的内容重新显现在脑海中。如: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贵大方 蓬蓬勃勃

精神永存 香气拒虫

借物喻人

短短的十二个的板书,却将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易于识记,便于理解。

6 及时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做出及时的点评以及思考如何改进缺点的过程。

教师的反思,是为了保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改进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学过程的改善, 有助于教师尽快的成长,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不仅如此,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教师在课后指导、复习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真正的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才有可能。

猜你喜欢

板书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