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的目标:让学习向课堂深处漫溯
2017-03-20杨琴
杨琴
【摘要】第一課时的语篇教学,因为有课文内容摆在那里,教师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而第二课时,主要涉及新授单词与句型为主,很多教师往往会简简单单上成了枯燥的语法课。其实,这些都是基于第一课时课文而延伸来的,是语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议了第二课时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一核心问题。
【关键词】语篇教学 第二课时目标 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前行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活动目标的逻辑关系,科学定位每个阶段的目标,无疑是英语教学重要的课题之一。各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单元整体目标达成的基础,各个课时目标有自己的侧重点。那么语篇教学的第二课时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抓住话题,立足语篇,巩固语言知识
一个单元的每个课时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既是一个新知识的载体,更是整个单元学习的起点。所以,它不只是用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后面几个课时教学中应该为组织教学所用。尤其在第二课时,更是要有效的利用好story time。以笔者先后两次执教《At the snack bar》story time的第二课时为例:
1.抓住核心话题,调动学生旧知。通过有效的单元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内容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在每堂英语课堂有阶梯式的收获。
(第一次执教)根据形状猜食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简笔画快速的说出hamburger, sandwich, pie…根据图片颜色说出饮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tea, coffee, juice, milk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很活跃,几乎所以的学生都能说出单词。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总觉得脱离了语篇,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有问题的。所以,第二次执教,我作了如下的调整:我以Story time中的核心问题——“他们点了什么”引出教学,在回忆中尝试了让学生自己说出有关食物的词汇。
从之前的教学来看,本课的教学已经是第二课时,但单词的复习和第一课时单词新授的方法如出一辙,还在猜猜的水平。那么第二课时还在干第一课时该干的事,属于浪费时间。站在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上来看,学生已经会读本单元中新授的食物和饮料,所以对词汇的掌握不仅局限在看图识文这么简单的知识水平上了,学生应该对学习过的词汇在话题的指引下再现,甚至在读音规则的引导下会拼,使词汇的掌握程度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提升。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情,也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将词汇的复习划在话题下,简单、易操作,又达到了预定目标。何况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滚动的大雪球,由于本单元的话题是零食店,教师还善于将话题涉及的已学词汇扩充到本课时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当下学习的知识,还能激活原有知识储备,丰富学生了的语言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继续提问T: Guess, What else on the snack bars menu? Can you say more food?
S: hot dog, pie, cake ,…(简笔画)
T: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drinks?
S: cola; water; juice, tea, …
T: look, boys and girls, food and drinks on the paper, it becomes a menu of this snack bar. (画成一张菜单)
2.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我们的活动应该尝试脱离“零件,零件,组装”这一固定化的模式,应站在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立场去考虑。用一个精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清晰感受到学生言语的成长。
(第一次执教)教师自己扮演起营业员,将story time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像新授一样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生生训练。由教师牵引进行对话,学生对答如流。
第二次执教,同样的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
T: This Menu is about the snack bar. Now, Lets shopping.
(教师扬起售货员的标志)
S: What would you like?
S1: Id like …
S: Anything else?
S: …
T: check one dialogue.
Summary: from their dialogues, to be a good shop assistant, what will you say when a costumer comes:
S: 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
T: (板书) Whats the next?
S: Anything else? Here you are.
T: 板书
Can you add sth?
S: …
T: try to use one more sentences.
第一课时的Story使学生正确认识了新授句型的使用语境,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新句型。本课时对句子掌握的要求以语言输出为目的,不仅能说出有哪些句型,更要突出体现在句型的灵活运用上。尝试让学生将发生在零食店的对话先演起来,这难度真的很高?这正是执教者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体现。在story中,学生已经接触并理解了句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帮助就是一个合适的平台,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从语言实践中去提练,发挥各自的特长,自主搭建知识结构,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就好像是为了贮备,而不能进入周转”。教师一定要想方设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
二、 明白语用,運用语篇,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主要是用来交际的,是用来在特定的语境中传递和解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语用能力能让语言习得者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说得体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提升一个人整体语言能力。对于外语,缺少的就是一个语言运用的环境,这时候,
1.找准语言训练点,搭建言语实践大舞台。语言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掌握语言的标志是学习者能否用这种语言交际,即听懂别人的话,又说出你想说的话。语篇的第二课时真是如此,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符合当时语境的话。以《How are you?》story time第二课时为例: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那么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到打电话是怎么一回事,第二课时的关键是要会自己打电话,和同伴交流合作。怎样才能让学生打一个符合语言逻辑,又语言规范的电话呢?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训练点的同时,细化训练的要素,首先,让学生明白Who are you going to call? 如: Hello, may I speak to …?This is … speaking. Is that …?其次,What are you going to talk about? 如: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 Do you like …? Lets … 最后,关注情感。如:see you soon. Take care. Im sorry to hear that. Great! …有了明确的语言训练点,让想说的话更规范。
2.捕捉语篇积累点,创建丰富多彩语言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要学得好,应高度重视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的学习不同与其他学科,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把接触到的语言据为己有,就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建构好语言框架,由于是第二语言的关系,会受到词汇量的限制,对语言表达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和身边的同学也就成了另一个语言库。在“How are you?”话题的指引下,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电话也有许多乐趣之处,这也给我们的语言涂上了不同的色彩。
(1)…/S1: How are you?/S2: Not so good./S1: Take some pills, bye!/S2:…
(2)…/S1: How are you?/S2: Not so good. But I want to eat an ice cream./S1: Take care!/S2:…
(3) …/S1: How are you?/S2: Fine, thank you. What about you?/S1: Me too./S2: …
经过了规定话题的训练,学生对打电话的技能更熟练了,他们把言语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方面,有人打给奥巴马,上演国际通话;有人要约好朋友去玩;有人打电话“骚扰” Miss Yang;还有人打投诉电话……五花八门。范围广了,状况也出多了。如:
S1: Hello,May I speak to Obama?
Obama: Hello, this is Obama.
S1: Are you hungry?
Obama: Yes, Im hungry.
S1: I have a cake for you.
Obama: Thank you. Its very kind of you. Youre a good boy.
S1: NO, no ,no.
在语篇第二课时关注语用能力的培养,充分把握学情,找准最主要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参与共同性学习;充分打开教学内容,在延伸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深度表现。
三、创设语境,拓展语篇,培养语篇意识
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操练活动,但更离不开基于语言操练的语言拓展活动。在语篇教学中,拓展活动是教师根据语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拓展活动以基本语言操练活动为基础,又高于一般的语言操练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语境,提高语篇教学的输出能力呢?
1.迁移语境,对原有文本进行纵深挖掘。著名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学生对语篇的探究活动源于教材,收获远远高于教材。在语篇教学中,学生对语篇产生熟悉感,继而乐于模仿及运用,就能丰富话语的表达内容与方式,提高话语交际能力。
比如,《At the snack bar》cartoon time第二课时。语篇的最后部分出现了巨大的蛋和鱼,通过Boby和Sam的表情可以判定,他们的饥饿还没有解决,抓住这个节骨眼,教师将学生领入一个完全迷你的世界。相比语篇发生的巨大世界,迷你世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What would Bobby like?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两杯牛奶的表达方法,甚至更多杯其他饮料的表达方法。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我们确实需要掌握数量超过1杯的饮料的表达方法,往远处说,我还要结合饮料的不同容器,学习跟bowl, bottle, tin..之类的词汇,让学习和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用活知识。
2.顺应语境,对原有文本进行横向开拓。课标指出: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探究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语篇实践活动可来。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教师应根据语篇的功能和语句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语篇还原生活,设计能最大限度体现语用价值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渗透。
同样,在《At the snack bar》cartoon time第二课时语篇的最后部分教学。在教师创设的迷你吧中解决了Bobby的饥饿问题,学生也习得了新的知识。但他们一定还担心着受饿的Sam。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连接得更紧密,那就用一个小小的任务去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让语言灵动起来吧。两人一组,上演Sam解决hungry的大剧。
语篇意识的形成是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学习者语用、语境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语言交际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的视角聚焦于语篇这个完整的画面,紧扣语篇主题,追寻一条清晰的主线,创设富有童心、童趣的恰当语境,将视线逐步伸向与语篇主题相关的语言文化的旷野天空,追寻语篇教学的“枝繁叶茂”与“硕果累累”,缔造出充满语篇味的语篇教学。
我们知道,课时目标既是上课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的归宿。只有重视每一课时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才能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只有确立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当我们的英语教学紧紧依托于语篇制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一定能受益良多。